范本呈現(xiàn)
春天來敲門
◎厲彥林 沉睡一冬,季節(jié)忘記帶鑰匙,敲起春天的門環(huán)。門剛被推開一條縫兒,春天就踮著腳尖,頑皮活潑地踏進門檻。金黃的連翹花早早開口:“春天來了,春天來了……”
2018年春節(jié)前立春,“春脖子長”,北方大地缺雪少雨,冬天早已失去威風(fēng)。最早敲春天門的是風(fēng),輕輕地,悄悄地,春天淡粉淺黛,裊裊婷婷走來,叩動人心弦。開門一看,春光已經(jīng)行走在村莊田野上。春風(fēng)從袖筒、褲腿里鉆進來,柔柔地觸摸。人們開始祭春、咬春、鞭春、踏春、忙春、頌春,臉蛋紅撲撲的孩童奔跑著、雀躍著,農(nóng)人犁耙和良種下地,在家的主人喚雞狗、趕鵝鴨,一幅質(zhì)樸溫馨的中國鄉(xiāng)村風(fēng)景畫,閃耀歲月亮光。
大地和大地上的植物開始蘇醒,山岡原野到處閃動奔跑著春天頑皮的身影。杏樹、桃樹、梨樹聽到溫暖的敲門聲,忙著吐露新嫩與鮮美的花蕾?!按旱饺碎g萬物鮮”,薺菜醒來,萌發(fā)簇簇新綠,被村姑村婦靈巧的手,一棵棵采摘進竹提籃。薺菜、馬蘭、山蕨、水芹、苦菜、香椿、馬齒莧等各種野菜,為餐桌增添鮮嫩與清香。最開心的當(dāng)數(shù)孩子,折一截柳枝,輕輕擰動,抽出雪白的莖,用剝下來的嫩皮做成筒狀的柳笛,吹響闊別一冬的恣肆,聲音悠揚。街頭巷尾彌漫春草和小米粥縷縷的清香。
動物伴隨春天腳步活潑起來。溫暖的陽光下,蜂蝶抖動翅膀濺飛淡淡的草香花香,大紅公雞站在麥秸垛上引頸高唱,黃鸝鳥站在樹杈上歡鳴,黑白相間的燕子,銜著春泥,拖兒攜女棲落老屋木梁上的燕窩,一會又在街巷和村邊麥田上自由地飛翔,偶爾會在人眼前耳畔箭一般掠過。夜里燕窩里又傳出低聲細(xì)氣的呢喃。春江水暖鴨先知。你看,那河畔的鴨群,只見第一只先抖起翅膀、貼著水面騰飛,接著是第二只、第三只……湖面上劃出層層漣漪……
松軟的大地滾過悠遠(yuǎn)而沉悶的春雷聲,土地溫煦而松軟。春風(fēng)吹在臉頰上,癢癢的,舒服極了。抬頭看看天空,霧霾已經(jīng)少見影蹤,藍(lán)天點綴著飄逸的白云。深深吸一口早春的空氣,頓感周身充滿青春活力。春雨后的沂蒙大地一片繁忙,悠揚的《沂蒙山小調(diào)》唱出渴望豐收的滿腔熱情和厚重底氣。結(jié)伴勞作的人瞇縫著眼,看晨霧冉冉飄向空中,側(cè)耳聆聽冰消雪融的聲音,分明聽懂了大地急促的心跳。
咚、咚、咚……鄉(xiāng)村回響著春天持續(xù)的敲門聲,新時代的鼓點回蕩在希望的田野上。在春天的敲門聲中,英俊挺拔的白楊樹舉起綠葉片“嘩嘩”鼓掌,簇簇花朵張開嘴巴齊聲喝彩,溫暖的陽光飄飄灑灑,松軟的大地萌發(fā)著彩色的笑容與希望。
(選自《人民日報》2018年2月24日,有改動)
定點鉆探
中學(xué)生寫作散文怎樣走出空洞乏味、堆砌辭藻的誤區(qū)?此文釀造“三味”的筆法值得大家學(xué)習(xí)借鑒。
一、趣味
寫作散文既要“有意義”,還要“有意思”。這“意思”就是“趣味”?!叭の丁笔且环N誘人的“調(diào)料”,耐品的韻味,也是一種行文的格調(diào)。文章運用多種手段營造“趣味”:
1.擬題有趣味。題目將季節(jié)輪回至春比擬為“春天來敲門”,化無形無聲為形聲兼俱,別出心裁,引人一讀。
2.行文有趣味。有了題中化虛為實之“門”,文章展開時巧妙回應(yīng),例如“沒帶鑰匙”“敲起春天的門環(huán)”“推開一條縫兒”“踏進門檻”……擬人化的春天頑皮活潑,迎春人的快樂熱情,都表現(xiàn)得妙趣橫生。
3.狀春多趣味。春景是啥樣?文章這樣展示:春天是“淡粉淺黛,裊裊婷婷走來”、能“從袖筒、褲腿里鉆進來,柔柔地觸摸”你的風(fēng),是“孩子……吹響闊別一冬的恣肆,聲音悠揚”的“柳笛”,是在“溫暖的陽光下”“抖動翅膀濺飛淡淡的草香花香”的蜂蝶……寫得有聲有色,“鉆進”“觸摸”“濺飛”等動態(tài)描寫生動鮮活,實現(xiàn)了“趣”與“美”的高度融合。
二、詩味
寫作散文既要有“趣味”,還要有“詩味”。這“詩味”就是流淌的心聲,含蓄的情思。文章釀造“詩味”的手法有:
1.多覺描寫。第5段,“藍(lán)天點綴著飄逸的白云”“晨霧冉冉飄向空中”訴諸視覺,悠揚的《沂蒙山小調(diào)》訴諸聽覺;“癢癢的,舒服極了”訴諸觸覺;“深深吸一口早春的空氣”訴諸嗅覺……這些描寫讓讀者調(diào)動多種感官賞玩詩味。
2.情景交融。描寫動物的一段,無論是“蜂蝶”“大紅公雞”,還是黃鸝、燕子、“河畔鴨群”,都描寫得姿態(tài)各異,活潑可愛;而“老屋木梁”“眼前耳畔箭一般掠過”,還有插入語“你看”都使景物附著了農(nóng)人由衷的喜春之情,營造出溫馨和美的詩境。
3.意在言外。文章結(jié)尾處,“咚、咚、咚”的敲門聲自然地轉(zhuǎn)換為“新時代的鼓點”聲,于是,農(nóng)人“分明聽懂了大地急促的心跳”,白楊樹的“嘩嘩”鼓掌、簇簇花朵的“齊聲喝彩”,陽光的“飄飄灑灑”,大地萌發(fā)的“彩色的笑容與希望”……都超越了字面意義,禮贊新農(nóng)村、抒發(fā)獲得感、期盼新愿景等深層內(nèi)涵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達(dá)。
三、生活味
寫作散文的“趣味”“詩味”須來自生活,連接地氣,遠(yuǎn)離低俗與做作。本文的生活味表現(xiàn)在:
1.散發(fā)地域氣息。作者采風(fēng)視角對準(zhǔn)沂蒙大地,唱響的《沂蒙山小調(diào)》具有特別的旋律。
2.描繪鄉(xiāng)村風(fēng)情。孩童奔跑著、雀躍著,“農(nóng)人犁耙”“良種下地”“喚雞狗”“趕鵝鴨”“春草和小米粥縷縷的清香”“筒狀的柳笛”“村姑村婦靈巧的手”……構(gòu)成了一幅幅質(zhì)樸溫馨的鄉(xiāng)村風(fēng)情畫。
3.用語貼近生活?!敖瘘S的連翹花早早開口”“春脖子長”“祭春、咬春、鞭春、踏春、忙春、頌春”等語言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即使引用古詩,如“春到人間萬物鮮”“春江水暖鴨先知”,也都是生活化的名句。
我仿我秀
漁
◎袁思晗
父親喜歡釣魚、捕魚。
在我看來,這是極不易為之而又十分危險的事。雖然父親每次都滿載而歸,但我總是擔(dān)心:他會不會抬不動魚叉,收不回魚線,理不清漁網(wǎng),撐不動漁船……
那天,暮色已昏沉,去收漁網(wǎng)的父親卻久未歸家,于是我去喊父親回家吃飯。
田埂泥濘,稻田上的空氣濕漉漉的,只聽見風(fēng)吹稻葉的“沙沙”聲,而暗淡的光線讓它們只剩模糊的影子。我站在河岸斜坡的高處看河面,夜晚黑漆漆的河水,與河岸融為一體,水與岸都分不清,簡直是陰森森的一片,讓人心中更加不安。偌大的河面空蕩蕩的,我找不到那只飄飄蕩蕩的小船,也找不到父親。
“爸爸,”我朝大河喊了一聲,“爸——爸”我又喊了一聲。
河水依舊平靜,沒有任何回應(yīng)。
“爸爸,爸爸!”我連喊了兩聲。對面人家的狗狂吠起來,像把昏沉的暮色撕開了一道口子,也嚇得我一個哆嗦。狗吠停止,我依舊沒有聽到任何答復(fù)。更加靜謐的夜讓我意識到,對“靜”的恐懼遠(yuǎn)比那狂吠可怕得多。我蹲下來,托著腮幫,另一只手狠狠地揪著大豆稈上的葉子?!鞍帧帧?,我只能重復(fù)著呼喊。
天上亮起了一顆星……又亮起一顆星。不一會兒,星星便布滿了天空??床坏斤w鳥的身影,涼氣直透我的心,整個天幕朝我沉甸甸地壓下來,我簡直喘不過氣兒,而鳴蟲無序的雜音讓我的心緒更亂了幾分。爺爺上了年紀(jì),不再下河后,每次撐船入河心的,只有父親一人。他撐船的背影近看高大,漸漸顯得遙遠(yuǎn)而孤單。
記憶中的父親有點冷漠。還記得小時候偷偷爬上漁船,遭到了父親的一頓打,之后我便再不敢靠近那船??刹恢醯?,我的腦海里忽地閃起無數(shù)他的好來。每每夏日,撐船歸來,父親總會悄悄地在桌上放兩只蓮蓬。味道是極清淡的甜,不膩,不蜜,悄然間就能潤了你的口,甜了你的心。也許父親給我的愛,一直就像蓮子一般,苦只是一點點,而多數(shù)時候是靜悄悄的純粹,不濃烈,卻也不含一絲雜質(zhì)。
河面上忽地閃現(xiàn)了光亮,我忙起身看。那搖搖晃晃的船影從河的拐角處駛向河岸。“爸爸!”我向著光亮喊,仍未有回應(yīng),但這是肯定的——那就是父親,我心中的不安一絲也沒有了。
“爸爸,吃晚飯了——”我緊接著喊。
“哦——你先回去吧!”那光亮處終于有了回應(yīng)。
我像久縛被釋放后似的放松,踏著松軟的泥土,穿過大豆地,穿過水稻田,穿過絲瓜架子與黃瓜架子,一路小跑,心里有種說不出的安然。
停歇時,我的腦海里浮現(xiàn)出這樣一幅畫面:等我再大些,終于被允許和父親一同登上那只小船。我?guī)退站W(wǎng),幫他拎魚。他幫我撣去衣角上的污穢。
然后,他對我說,“我們,去摘支蓮蓬吧!”
【江蘇省如東中學(xué)】
點評
這是一篇融入了趣味、詩味和生活味的散文佳作。“田埂”“稻葉”“河岸”“漁船”“豆稈”“星星”“鳴蟲”“犬吠”……一幅幅洋溢著水鄉(xiāng)生活情趣的畫面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雖然文中寫到了夜景的“可怕”和“我”的“恐懼”,但這些都是為了反襯父子間“靜悄悄的純粹”的愛,言外之意豐富。文中兩次寫“蓮蓬”,把詩情與哲思融入其間,特別是結(jié)尾一句“我們,去摘支蓮蓬吧”,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本版由曹津源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