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宿遷市實驗小學黃河分校(223800)
“圖形的認識”是小學階段幾何學習中重要的一環(huán),它有助于學生形成空間觀念、構建空間表象。在畢業(yè)前復習簡單的平面幾何圖形極為重要。但如果只是在復習中機械地重復學習,學生的興趣就會直線下降。那么,如何在復習中重拾舊知,并串聯(lián)其他橫向、縱向的知識點,產生新的收獲呢?筆者在總復習時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重構復習方略,成效顯著。
在教學中,筆者立足于基本知識點,將知識放歸整體構架,連點成線,連線成面,連面成體,追根溯源,用幾何圖形的基本要素全面輻射鋪開,如同電腦的進度條(如圖1)。
圖1
復習不一定是炒現(xiàn)飯式的重現(xiàn)和再認知,吐故納新才能催生靈感。筆者根據(jù)圖形的似動現(xiàn)象,在幾何圖形的總復習中,選擇如下方式進行重現(xiàn)和再認知。
有了上述鋪墊,“點、線”的復習就顯得水到渠成了,教師賦予“點”和“線”生命,讓它們動起來,通過視感運動變換成其他圖形。從大問題入手,讓學生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連點成線,以往熟悉的圖形一一展現(xiàn)(如圖2):直線、線段和射線;銳角、直角和鈍角;過一點可以畫出無數(shù)條直線,兩點可以確定一條直線;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等等??菰锏狞c與線在視覺運動中變得充滿活力。
圖2
小學階段介紹了許多基本圖形,最典型、最基礎的就是三角形,其概念相當豐富。復習時,筆者嘗試移動三角形頂點,讓學生在假想中完成三角形意義的另類重構。
【案例1】師出示課件(見圖3),并提問:一個任意三角形,移動其中任意一個頂點,此三角形會發(fā)生怎樣的形變?
圖3
圖4
隨著頂點的移動,學生會依次聯(lián)想到各類三角形(見圖4),并討論頂點的位置對于三角形形狀的影響,以及三角形的分類。
生1:頂點遠離底邊,形成銳角三角形趨勢,靠近底邊,形成鈍角三角形趨勢。
生2:頂點在一個臨界距離,會形成直角三角形。
生3:以底邊為直徑畫圓,圓上的任意一點作頂點都可以連接成直角三角形(見圖5)。
師:三角形的分類標準是什么?判斷依據(jù)是什么?還有無別的分類方法?動點的運行軌跡是什么?
生4:如果動點沿著中垂線運動,與底邊就會構成等腰三角形。如果頂點到個兩端點的距離恰好等于定邊,就會構成等邊三角形。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見圖6)。
圖5
圖6
將頂點化靜為動,成功激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正是復習課所需要的。點的運動引起的形變,不僅有利于圖形分類,還揭示了各類圖形的聯(lián)系與界線。
【案例2】四邊形具有極強的包容性和可塑性,復習時,筆者開展猜圖形的趣味活動,讓學生不斷辨析,并以此強化其對圖形性質的理解。
如圖7,只露出一個直角,馬上有學生猜是正方形。待學生冷靜沉思片刻后,答案漸漸變得靈活多樣:三角形、梯形、扇形、一般的四邊形都有可能。在假想中學生完成了對圖形的全景式掃面。
圖7
師:可以排除什么圖形?(圓和一般平行四邊形首先排除在外)
師:如果是平行四邊形,你恰好又是命題者,你會露出圖形的哪一部分?(強化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如果有一個角是直角呢?(逐個展現(xiàn)特殊平行四邊形)最后,拿出兩張半殘圖(如圖8),讓學生拼貼復原(如圖9)。
圖8
圖9
圖形的整合,思維的逆轉,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使他們對圖形間異同的認知更清晰透徹,對四邊形形成整體把握。
小學階段學到的立體圖形就幾種,主要是柱體和椎體。在由面至體的過渡中,學生掌握了旋面成體,但這種認知深度不符合總復習的高度。為此,筆者提供一些側面展開圖,讓學生自由選材組裝,借此完成對立體圖形的高端復習。
【案例3】課堂再現(xiàn)。
第一組:(課件出示8個形狀不一的矩形,標明長度)
請甄選出6個平面,組裝成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
生1:因為都是矩形,初步判斷只能組裝成長方體或正方體。
生2:將長方形卷起來可作為圓柱側面。無法組裝成圓錐,因為圓錐的側面是扇形。
生3:長方體對面的形狀相同、面積相等,共有6個表面,3組相對面,因此只要選出3組對面即可。
生4:還要看長度能否吻合。
師:如果不限個數(shù),還能組裝出什么立體幾何圖形?
(根據(jù)學生的操作情況和實驗模型,教師板書立體圖形的各種數(shù)據(jù))
小結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完美銜接面與體的轉變,學生通過想象完成對長方體的三維認知。
第二組:
師:哪些平面圖形可以組裝成圓柱體?(課件出示幾個圓形和長方形,標有長度參數(shù))
生1:圓柱由兩個圓面和一個側面組成,側面展開的邊長與圓底周長相等。
師(追問):圓柱側面展開后是什么平面圖形?“側面展開的邊長”究竟是指哪條邊?
生2:長方形分別沿著長和寬卷曲,可以形成兩個不同的圓筒,可作為圓柱體的兩個不同規(guī)格的側面。
空間想象是空間表象的發(fā)展,表面印象越深刻,想象力就越豐富。第一組實驗中,對長方體的三維構造越熟悉,取材就越準確。第二組實驗,材料簡單,主要考慮的是側面長度與底面周長的吻合度。長方形卷曲成圓柱側面,是一大創(chuàng)新發(fā)現(xiàn),這也是由直面到曲面的一次完美變形。
點、線、面、體連成片,這才是幾何圖形總復習應該具備的全景模式和宏觀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