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紅 吳滌
【摘 要】教育作為衡量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標志,承擔著為社會輸送人才的重任。在各階段的教育體系中,小學是學校教育的基礎階段,能夠為將來學生接受高水平、高層次的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石。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與發(fā)展,素質教育在教育體系與理論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要求學校教育更重視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而不僅僅是強調學生智的發(fā)展。在這種教育改革背景之下,德育教學的重要性需要學校和教師重新考量。小學是教育的起點,學生不僅需要在小學教育中完成知識從無到有的轉變,更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形成正確積極的人生價值觀,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為以后的學習、工作與生活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
【關鍵詞】小學德育 教學研究 基礎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6.072
一、身教重于言教,建立良好的家教“行為場”
我特別注重家庭教育,俗話說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孩子的特點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強,而他們的學習最初多半是從模仿父母開始的。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將門出虎子”、“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說的都是“行為場”的作用。我國著名作家老舍,平生一直堅持自己收拾屋子、擦拭桌椅。他的衣服不求考究,只求整潔;他的衣服永遠整整齊齊,一絲不茍。這些都直接得益于他的母親。正如他自己所說:“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jīng)歷過起碼有百位教師吧,其中有給我很大影響的,也有毫無影響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并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笨梢?,父母給其子女的影響是多么的深遠。
因此,我在家長會上要求學生家長,為了培養(yǎng)孩子健康的人格,一定要從自身做起,以身作則,從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本人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能做到的,自己堅決不做。
二、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
我們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但學生對于其實際意義不甚明確。我們不僅要從理論上對學生進行教育,更應該教育學生知道什么樣的行為才算是愛國主義;要讓學生知道,要愛國,首先要愛家鄉(xiāng)、愛學校,讓他們從小事做起。教師要引導學生創(chuàng)建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讓學校內的一草一木都成為我們教育學生的陣地,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只有教育的思想正確,把學校德育擺在重要位置,才能把學校真正辦成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基地。
必須把育人看作是頭等重要的事情,因為一個人學業(yè)上的缺陷并不一定會影響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卻可能貽害他一輩子。德育在中小學生接受教育中有著非常特殊與重要的地位,任務更加艱巨。德育工作將會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將會有更多的問題等待我們去探索。我們要繼續(xù)堅持走人文教育之路,根據(jù)自身的特點和優(yōu)勢,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持之以恒地進行更深一層的探索、研究、實踐。
三、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塑造正確的德育觀
長時間運用同一種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會逐漸下降,學生在學習中所收獲的知識也就會逐漸變少,教師有必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效果,及時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因為學生易于接受新生事物,所以對于教師提出的新方法、新思路也有很強的適應性。因此教師應該積極地在教學方法上下功夫,引導、鼓勵學生學習更加豐富的德育知識,從小事做起。通過德育知識的學習,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德育行為習慣,樹立積極正確的德育觀,做一名高素質的學生。新課標教學背景下,倡導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貢獻在于能夠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基礎,能使學生向優(yōu)秀的道德模范學習,學習他們的優(yōu)良品德,學習他們令人感動的精神和信念,為自己的成長發(fā)展樹立楷模,并以他們?yōu)槟繕撕蛣恿Γネ晟谱约?,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識,用良好的品德及思想來約束自身的行為。
四、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針對于德育教育的開展,不能只是建立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而是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借助于多樣化的而教學模式的采用,既可以改變課堂教學的枯燥性,還可以實現(xiàn)德育教育的滲透,可謂是一舉多得。
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引入多媒體技術,通過PPT的方式來實現(xiàn)課堂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借助于這種聲情并茂的教學模式,既可以實現(xiàn)教學內容的講解,又可以實現(xiàn)學生的注意力的吸引和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提升。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采用任務教學法、辯論教學法以及競賽教學法等多種方式來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比如,教師可以開展《學生看到教師該不該鞠躬問好》主題的辯論比賽,教師將班級學生分成兩個小組,一個小組為正方,另外一個小學為反方,兩方就教師所設置的主題開始進行辯論,借助于辯論比賽的開展既實現(xiàn)德育教育的滲透,又可以實現(xiàn)課堂教學氛圍的提升以及學生各方面綜合能力的提升,進而促進小學教育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實現(xiàn)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雙提升。
五、總結
德育教育不僅是思想品德教學工作的升華與提升,還是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所服務的。在德育教學工作中,不斷探索教學新思路能夠保證德育教育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還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效提升自身的能力。學生與教師一起努力,定能夠形成良好的德育教學氛圍。
參考文獻
[1]馬玉輝.試論加強小學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J].黑龍江科學,2015,(11):80-81.
[2]夏榮福,盧艷雙.小學德育主要途徑之我見[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4,(08):69+75.
[3]高文.小學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淺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2,(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