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實驗小學 吳夢云
古人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都有其內(nèi)在的規(guī)律,需要我們理清知識的內(nèi)在邏輯,總結(jié)出有序的解題步驟與策略,才能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以不變應萬變”。 而有序的思維則更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數(shù)學相關知識以及復雜的知識概念,這對學生數(shù)學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義。下面,本文就從看、做、說三方面著手探討如何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有序思維意識,以期能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生以形象直觀為主,教師可以借助概念結(jié)構(gòu)圖的形式有意識地訓練學生進行有條理的有序觀察,從上到下、從左到右,不重復、不遺漏,通過有序的“看”了解事情發(fā)生與發(fā)展的先后順序,幫助學生在比較感受中把知識條理化、系統(tǒng)化,提升學習效率。
以“三角形的認識”一課的教學為例,為了幫助學生了解三角形的類別和不同的分類方法,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不同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在教學中,我借助如下圖所示的概念結(jié)構(gòu)圖,幫助學生清晰地認識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如何分類,深刻理解按邊進行分類后各三角形的從屬關系。
圖1
圖2
依圖1所見,按角進行分類,三角形可以按鈍角、直角、銳角三角形三類,且是并列存在的關系;圖2以邊的特征進行分類,可分為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在圖示的幫助下,學生可以清晰地理解各類三角形之間的包含關系。這樣的教學方式避免了學生對三角形分類的死記硬背,幫助學生在圖示的引導下有序觀察,有序思考,感受也更為深刻,有效降低了理解難度。
外在有序的操作能夠幫助學生通過指尖的動作而內(nèi)化為大腦的有序思維。教師應通過物質(zhì)化的外在的操作活動,去啟發(fā)學生觀察、猜想和推理,在有序操作的活動中建立數(shù)學概念、探索數(shù)學規(guī)律,從而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的周長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具體的長方形學具進行動手操作,引導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盡可能多地去尋找解決策略,感知長方形周長的具體計算方式。
生1:我們小組分別從長方形的四個頂點出發(fā),順時針方向沿著長方形的一圈去觀察和摸,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周長=長+寬+長+寬。
生2:我們小組分別從長方形的四個頂點出發(fā),以逆時針方向沿著長方形的一圈去觀察和摸,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周長=寬+長+寬+長。
生3:我們小組先觀察和摸長方形的長,發(fā)現(xiàn)兩條長大小相等。然后再觀察長方形的寬,發(fā)現(xiàn)兩條寬大小相等,所以長方形的周長=(長+長)+(寬+寬),或長×2+寬×2。
在該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等活動,不但對周長有了一個直觀的視覺感覺,接受了長方形周長=長+寬+長+寬(或:寬+長+寬+長)和(長+長)+(寬+寬)或長×2+寬×2的兩種不同的計算方法,也在動手操作中學會了有序操作,這樣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牢固掌握了長方形的周長概念,更是體現(xiàn)了學生的有序思維過程。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多問幾個“為什么”、“這問題你是怎么解決的”等問題,盡可能地多為學生提供“說”的機會,讓學生有序地說算理、說操作過程、說解題思路,使思考與語言相互促進,做到有序表達,有序思考,相得益彰。
例如在教學“混合運算”時,有習題如下:小明買了3本練習冊,每本練習冊22元,付款時小明支付了一張100元人民幣,問:應找回多少元?出示習題后,引導學生先思考,然后指導學生借助“先”、“再”、“然后”、“最后”等連接詞有序表達自己的想法。
生1:根據(jù)條件“買了3本練習冊,每本練習冊22元”這一已知條件,可以先計算出練習冊共用去66元;然后再根據(jù)“支付了一張100元人民幣”這一條件,可以計算出應找回100-66=34(元)。
師:思路很清晰!3×22=66(元),100-66=34(元),這是分步算式,哪位同學能把這兩個算式變成綜合算式呢?
生 2:100-3×22,先計算 3×22=66,再計算100-66=34。
生3:我先根據(jù)條件“買了3本練習冊,每本練習冊22元”,計算出3本練習冊一共要22+22+22=66元;然后根據(jù)“支付了一張100元人民幣”,計算出應找回100-66=34(元)。
師:正確!你能把這兩個算式變成綜合算式嗎?
生 3:100-(22+22+22)=34。先計算22+22+22=66,再計算 100-66=34。
瞧,學生結(jié)合題型特點,運用“先”“再”“然后”“最后”等連接詞做到了有序表達,找到解決問題的全部策略,這樣的練習方式不僅強化了語言表達的流暢性,也體現(xiàn)了學生數(shù)學思維的準確性。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對學生進行有序思想方法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必須滲透到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做到日積月累,才能讓學生思路清晰,思維從“無序”到“有序”,為探求新知識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