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夏 羅 璇[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昆明 650050]
人們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體現出人的許多行為習慣、性格品德都是在這一時期形成的。對于三至六歲的學齡前兒童,幼兒園是他們每天生活接觸最多的場所,也是幼兒學習待人接物、學習與人交往的空間環(huán)境。幼兒園環(huán)境需要滿足兒童的生理心理需求,調動兒童積極性,使兒童對這個空間產生興趣,樂在其中。本文用幼兒的心理行為特點為依托,將趣味性作為切入點,以昆明“樂其幼兒園”室內設計為例,探討如何提升幼兒園空間的趣味性。同時,從兒童視知覺的感知特征方面簡述營造趣味性幼兒園空間設計的構成因素。
該建筑項目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華區(qū)北京路盤龍江畔與德潤朗悅灣小區(qū)距離約為兩百米,前身為德潤朗悅灣小區(qū)的售樓部,現地產商打算將其改造成具有趣味性的國際生態(tài)幼兒園。該項目直徑范圍三千米內的小區(qū)有十五個屬于高密度住宅區(qū),項目直徑范圍兩千米內的幼兒園有二十多家,但大多數幼兒園內部設計較為單一,趣味性不強,對于啟發(fā)幼兒的想象力提升、幼兒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沒有很好的體現。
該建筑層高為三層,項目外觀與身后德潤朗悅灣住宅建筑外觀一致,墻體以紅磚白墻為主,窗戶外框為深灰色,整體色調過于沉悶,與欲打造的幼兒園空間環(huán)境相差較大。因此,該項目的改造設計將從建筑外觀到室內設計進行統(tǒng)一整體規(guī)劃。
幼兒從出生就已經具備一定的心理行為活動,學前兒童具體形象思維更發(fā)展迅速,抽象思維也已經開始萌芽。這里重點關注的是兩到七歲年齡段兒童的心理行為特點。
在幼兒感知能力方面,主要從顏色、空間方位以及形狀三方面來分析。幼兒對空間方位的感知只限以自身為中心的空間,對于具有較大抽象性的空間還難以掌握。幼兒對形狀的感知能力很強,小班的孩子僅能辨別圓形、方形與三角形;中班時能把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把兩個半圓拼成一個整圓;大班時可識別菱形、六角形和圓柱體等等。
在幼兒感知能力方面,兒童的具體形象性較強,他們往往能夠把周圍的事、物簡化成符號,以此為基礎來認識感受外部環(huán)境。
在幼兒的記憶力與注意力方面,注意力的高低與被注意的事物是否能引起幼兒興趣有很大關系。幼兒對在游戲中學習的知識記憶深刻,也是因為其興趣吸引的原因。另外,隨著幼兒年齡越大,記憶的時間越久,對能引起幼兒情緒的事物,如高興、懼怕等記憶尤其深刻。
在幼兒行為方面,幼兒時期兒童的精力充沛、好動、不知疲倦,慢慢開始模仿他人的動作行為,他們的主要活動都是通過游戲產生的。幼兒在游戲過程中開始產生社會行為,尤其是同齡幼兒之間會出現渴望陪伴的心理需求,在此同時也間接激發(fā)了幼兒的社會行為。
趣味是指人對事物產生的愉快、有趣和被吸引的感覺,是可觀事物帶給人的感受??臻g趣味性指在設計某個空間時,運用不同的設計手法、處理方式等來刺激人們的感官引起人興奮的特性。
在幼兒園空間中,趣味性形式要易于兒童接受,能充分表現出幼兒的心理活動,也就是稚趣的一種體現。在設計中應把生活中的景象與物體提煉抽象到設計對象當中,只單純地運用事物的形與色來展開以符合這一時期幼兒的身心需求。
通過對兒童心理行為的分析,可以逐步認識到幼兒心理發(fā)展變化以及對外部空間環(huán)境的需求,在幼兒園室內設計中,應站在幼兒的視角解讀各個空間所需功能,組織符合兒童行為活動的空間。依據幼兒視知覺的感知特征,在幼兒園設計中應從色彩、空間、形狀等方面來營造吸引幼兒興趣使其樂在其中的空間環(huán)境。
幼兒對色彩的辨識度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清晰,三歲的幼兒只能區(qū)分紅、黃、藍、綠等幾種基本色,四歲以后逐漸能區(qū)分各種不同色調的顏色,并掌握其顏色名稱。對于幼兒來說,鮮艷的顏色好似天上的彩虹一般有吸引力,這也是大多數幼兒的繪畫作品常常用高純度色彩來表現的緣由。明快的色調會對幼兒的視覺形成較大刺激,而與之相對的灰、黑等明度較低的顏色則往往不被幼兒所注意,所以在幼兒園的色彩運用上,主體色調的選擇應干凈明了,達到既生動又協(xié)調、統(tǒng)一的空間效果,對于空間局部的色彩選擇上,可大膽采用具有強烈感染力的色系,以凸顯出空間的活力。例如,在活動空間中,地面、柜體、桌椅等整體運用木質材質,暖黃色的木材給人溫暖、沉靜以及與生俱來的親和感,幼兒身臨其中如同置身大自然般舒適自在。對于吊頂以及局部的裝飾,使用綠色、橘色等較為鮮艷的顏色進行點綴,彰顯空間活力體現空間個性。
首先,幼兒園教育不再是原來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更多的是發(fā)掘幼兒自身的興趣點和關注點,使之獨立、自發(fā)地開展活動。這就需要在各班級活動區(qū)域內設置多個自由、多變的游戲空間,讓幼兒根據興趣喜好自主選擇游戲內容。比如,幼兒喜歡涂鴉,活動室內也可以空出一面墻,讓幼兒自由發(fā)揮繪畫能力,這種不停變換花樣和形式的空間布局更能保持幼兒對所處空間的新鮮感。
其次,除了班級活動空間外,在進行幼兒園設計時應考慮設置更多的特色空間,豐富幼兒園的整體趣味性和系統(tǒng)性,如繪本圖書室、木工操作室、社會體驗室、科學發(fā)現室等。設置這些區(qū)域,一方面為幼兒活動需求創(chuàng)造了條件,另一方面也為幼兒交往創(chuàng)造了積極的環(huán)境。
再次,在空間設計過程中應多利用走廊、過道等交通集散空間去營造大小不一、形態(tài)多變的公共空間。公共空間不僅是通道的作用,也是幼兒活動和交流空間的延伸,它可以是張貼幼兒作品的小展區(qū),可以被布置成幼兒的活動區(qū)或者儲物空間,有些走道也可以作為休息區(qū)或者室內景觀區(qū)使用。這些空間在尺度、色彩和材質等方面應符合幼兒特點,滿足幼兒需求,進而達到加強幼兒園空間的趣味性的目的。
幼兒對外部事物的認知、概括能力,通常以符號的形式建立。根據幼兒對形狀的認知能力,在局部空間打造中,可將卡通人物形象藝術化展現,或抽象成幾何圖案,這些靈活多變的樣式,不僅能引起他們的注意力和興趣,而且能夠激發(fā)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比如,大廳可以布置成森林的感覺,幾何形式的樹、動物形狀的椅子以及大朵大朵的白云,讓孩子走入其中便會喜愛它。
幼兒眼中的世界是五光十色、靈動活潑、天真童趣的。在現代幼兒園設計中,重視幼兒的自身發(fā)展和心理需求,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同身受地為他們設計出靈活多變的空間形式,促使兒童自發(fā)參與游戲活動,營造出可以“步移景換”的趣味空間。
:
[1]徐箐.幼兒園空間趣味性設計研究 [D].蘇州科技大學,2014.
[2]華正鑫.現代幼教理念影響下的幼兒園活動空間設計研究[D].天津大學,2014.
[3]劉曉燕.營造趣味空間的幼兒園建筑設計[D].天津大學,2011.
[4]張賽娟.寓教于樂——幼兒園空間設計中的趣味性探究[J].藝術評論,2015(10):133-135.
[5]魏曉虹.幼兒空間方位概念發(fā)展:從“自我中心”到“客體中心”的有效過渡[J].教育導刊,2013(11):21-24.
[6]高貞.幼兒園設計[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08.
[7]孫鳳田.淺析趣味性空間設計[J].阜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1):78-80.
[8]王奕欣.幼兒園空間的趣味設計[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6.
[9]付瑤.幼兒園建筑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7.
[10]楊怡.趣味空間在幼兒園設計中的運用[D].山東藝術學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