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文斌
前置性學習又稱前置性小研究或者前置性作業(yè),是生本教育理念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也是學生課前學習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不同于簡單的課前預習,而是要求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一種過程,能幫助學生更自覺地進入課程學習狀態(tài),激發(fā)課程學習興趣。有專家說,如果缺乏前置性小研究的學習,就不是生本學習。郭思樂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書中談道 “教學中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教師要把握好角色,否則就會在無形中給自己的學生戴上了一副枷鎖?!鼻爸眯詫W習是學習的第一個過程,也是最重要的過程,是必要的組成部分。先做后學是由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決定的??巳R恩認為:“最佳的學習方法是先做后辨認,或是一邊做一邊辨認。”生本教育采用先做后學的上課模式,就是根據(jù)這一理論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潛能,更好地掌握知識。
成功的前置性學習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保證教學效果的重要前提。但是,筆者在探索生本教育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如果教師對學生的前置性學習缺乏有效的指導,那么,寶貴的前置性學習過程將會浮于形式,并不會產(chǎn)生多么積極的效果。以筆者的切身實踐為例。通常的生本教育前置性學習環(huán)節(jié),預習和查資料的任務都是要給學生提前布置下去的,以便學生正式上課時在課堂上可以展示主動學習的成果??墒俏野l(fā)現(xiàn)任務布置下去了,學生并沒有多少深入的熱情。等到正式展示的時候,他們把寫在小黑板上的知識點搬上講臺念了念就算完事,課堂氣氛雖然比過去老師滿堂灌時的情況要好得多,總算學生也當了回主角,但是我知道他們的積極性并沒有真正調動起來,應該還可以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和有更好的收獲。這個時候一味責怪學生不聽話、不把老師布置的任務當回事是沒有意義的,并不是每一個學生都是天生的學習者,歸根究底還是老師的指導工作做得不夠,學生并不知道怎樣進行有效的前置性學習。
經(jīng)過再次仔細研讀了郭思樂教授關于生本教育的三本專著以及網(wǎng)上許多老師有關生本教育的論文、心得后,我終于找到了出路所在:布置前置性學習任務時,教師也要充分擔當起輔導員的角色,不能“放鴨子”,一味讓學生自己“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而是要做到全程了解和指導學生的預習情況,密切關注和督促學生,幫助組長帶領團隊合理分工,告訴他們探究問題的方法和查找資料的途徑,及時指出存在的不足,鼓勵他們樹立信心,教給學生展示的具體方法等等。總之老師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要真正地放下姿態(tài)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與小組單獨交流,與學生個別交流。老師既要放手又要“手把手”。放手是對于具體的知識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利用各種資源渠道搜索求教;“手把手”是指把得到知識的方式毫無保留地教給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與老師的距離近了,溝通多了,老師能及時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學生也能領會老師的教學目的,達到良性互動,課堂氛圍當然也會融洽很多。任何事情,只要融入自己的感情,結果就不一樣。學生只要學會自己動手查資料了,能動腦解決問題了,他們對學習對象就會有親切感,展示的時候就有了信心。生本教育理念的前置性學習就是這樣,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己先去親近知識,利用人人都有的好奇心去了解和探究它。
實踐證明,這樣的自主學習比傳統(tǒng)課堂上老師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效果要好很多很多。經(jīng)過一番摸索,找到方法后我就立刻付諸實施。第二次上生本示范課的時候,我花了很多時間督促和指導學生查找資料。沒有站在講臺居高臨下,而是真正走到學生身邊,在每個小組之間巡視,密切關注學生探討問題、搜集資料的狀態(tài),時不時給與方法指點。每節(jié)課下來,雖然辛苦但是換來了甜蜜的果實。學生有了具體目標,有了可操作的方法,有了可以依靠的團隊,還有隨時可以請教的老師在身邊,大家的積極性完全被調動起來,熱情和信心空前高漲,真正實現(xiàn)了“生本”式的學習,學生才是自己學習的主人。到了后期根本不是我在督促他們了,而是他們時時在感動著我。為了讓自己的展示更成功,學生們動了很多腦筋,不再是照著小黑板念完了事,而是每一個小組都各有亮點,有的會配圖片配親手繪制的插畫;有的會招來音樂來一段深情的朗誦,有的會制作PPT展示,還有的現(xiàn)場搬來道具。通過這種展示,可以看出來他們真是激發(fā)了內在潛能,充分投入到了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很享受這種展示。許多平時很沉默的同學也敢于積極發(fā)言了,班干部在組織展示的過程中更是收獲了多方面的成就感。公開課成功的甜蜜在心頭蕩漾之時,我更充分地體會到了“前置性學習”的重要性,嘗到了用有效方法指導學生前置性學習的樂趣。生本教育的核心靈魂正在于此,學生和教師共同在教與學過程中享受到成長。
“先做后學”、“先會后學”、“先學后教”、“不教而教”是生本教育倡導者一直堅持實踐的理念。通過以上筆者對前置性學習指導的實踐證明,只要老師們多動腦筋,多投入時間,就一定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動起來”,真正實現(xiàn)以生為本的可喜成效。教師只有充分信任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生才能收獲更多,成長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