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丁睿
2015年11月,為加強與“渝新歐”沿線歐洲城市的合作,重慶市江津區(qū)與芬蘭塞納約基市簽署了友好合作關系備忘錄。2016年,塞納約基市市長喬馬·拉森馬基兩次率團訪問江津區(qū),為兩地的交流合作打下了堅實基礎。2017年6月,江津區(qū)委副書記、區(qū)長譚慶應邀訪問塞納約基市,雙邊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慶市江津區(qū)和芬蘭塞納約基市締結友好城市關系協議書》,正式結為友好城市。
芬蘭——圣誕老人的故鄉(xiāng),對于那些向往童話的人來說,這便是夢想成真之處。芬蘭是全世界幸福指數最高的十個國家之一,位于歐洲北部,地處“一帶一路”西北部延長線,有“千湖之國”的美稱。在歷史上,很多成就卓著的藝術家就出自這里。例如,音樂家、作曲家西貝柳斯用特有的才華開創(chuàng)了民族音樂的新紀元,被譽為芬蘭民族音樂之父;語言學家倫洛特搜集編撰的充滿傳奇色彩的民族史詩《卡勒瓦拉》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偉大的史詩之一;建筑設計大師阿爾瓦·阿爾托以實用功能性主義的浪漫風格設計建造的建筑為芬蘭留下了眾多凝固的藝術珍品。
塞納約基市位于芬蘭西部的西芬蘭省,人口約6.3萬人,幅員面積1400平方公里,是芬蘭南博滕地區(qū)首府。塞納約基市居民的幸福感位列芬蘭第二(2014年國家健康福利研究所研究報告)。塞納約基城市交通便捷,距離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市約360公里,是5條鐵路線的交叉點。作為芬蘭的新型城市,塞納約基市在農業(yè)、畜牧業(yè)、食品加工產業(yè)等方面具備巨大優(yōu)勢,讓其成為芬蘭發(fā)展速度最快的城區(qū)、第六大貿易中心、糧食生產的重點區(qū)域。
重慶市是中國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位于長江上游,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內河水港。而近年來貫通的中歐班列(重慶)(原“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則從陸路將西部經濟重鎮(zhèn)重慶與歐洲重要物流集散地德國杜伊斯堡緊密連接起來,共跨越6國,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載體。中歐班列(重慶)使得內陸地區(qū)物流流向改變,也使內陸城市重慶成為開放前沿。
江津區(qū)位于重慶市西南部,因其地處長江要津而得名,是長江上游重要的航運樞紐和物資集散地,也是川東地區(qū)的糧食產地、魚米之鄉(xiāng),其便捷交通、富硒富氧,被稱為“中國長壽之鄉(xiāng)”。同時,江津處在“一帶一路”和中歐班列(重慶)大通道的重要節(jié)點上,具有承東啟西、接南轉北、通江達海的獨特優(yōu)勢,在重慶區(qū)域發(fā)展格局中有著重要地位。
江津區(qū)與塞納約基市雙邊友好關系的建立,進一步鞏固發(fā)展友好合作關系,在食品加工業(yè)、農業(yè)、商貿等領域開展務實合作,實現共贏發(fā)展。同時,也大力促進重慶市與塞納約基市政府、企業(yè)、社會團體和個人交流,深化農業(yè)、科技、教育、文化、旅游等領域合作,主動融入重慶以及全國對外開放大格局,進一步推進江津區(qū)開放合作高地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