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俠
開欄語:
2017年12月15日,重慶歷史名人館舉辦“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弘揚重慶歷史名人精神”系列活動,將侯光炯、聶榮臻、盧作孚、陶行知等28位對重慶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的歷史名人的“家庭、家教、家風”故事集結(jié)成冊,首次集體呈現(xiàn)在眾人眼前。本刊選登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家風故事,用文字和圖片傳播他們的家風,讓重慶歷史名人的優(yōu)秀家風代代傳承。
侯光炯(1905-1996),土壤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在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西南大學前身)工作。長期從事土壤地理、土壤分類和土壤肥力的研究及教學工作,研究“水田自然免耕”技術(shù)獲得成功,為發(fā)展中國土壤科學作出了開拓性的貢獻。2008年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列選為100位重慶客籍歷史名人。
子之過為父受罰
《增廣賢文》有句話說:“十分聰明用七分,留得三分給兒孫”?!八谧优媲?,沉默多于言語,身教多過言傳。”2017年6月,重慶歷史名人館口述歷史研究中心對侯光炯的兒子侯孝祖進行了口述歷史采集工作時,侯孝祖這樣評價自己的父親。
80歲的侯孝祖教授回憶道:“毫不夸張地說,父親一生中,每天24小時除了吃飯、睡覺,其余時間都花在工作上,要么勤于外出考察,要么在實驗室里做研究,常常熬到深夜。但凡家里來客,也是來談學習、工作的。他每天這么忙,沒有精力教育孩子,實際上也確實如此?!?/p>
侯光炯有5個子女,4女1男。他的忙碌被子女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無須過多的諄諄教誨,子女被父親的工作態(tài)度默默感化。侯孝祖記得自己大學畢業(yè)那年,由于父親身體抱病,他以此向組織提出申請調(diào)回重慶照顧父親?;貋硪院螅疽詾榭梢韵ば恼疹櫢赣H,但沒想到侯光炯堅決拒絕兒子這一請求,獨自帶病忙碌于土壤事業(yè)。
“其實,父親沒有時間在生活里耳提面命地再三叮囑我們什么大道理,正所謂‘身正不令而從之,他從來沒有打罵過我們。有一件事讓我印象深刻,那時候我還很小,不懂事,犯了錯,他拿起竹尺抽打自己的大腿,并說小孩子不懂事犯錯,就是父母犯錯,父母應該代替孩子接受懲罰?!焙钚⒆嬲f,從那以后,自己再也不敢犯這樣的錯了。
尊重子女興趣和天賦
天下父母都希望兒女成才,繼承家業(yè)事業(yè),但侯光炯一生總是遵從子女的個人意愿,理解子女的個人愛好和興趣。
侯光炯擁有杰出的土壤學事業(yè),在別人眼里,他的子女中至少有一位會繼承和發(fā)揚他的事業(yè)??墒聦嵣希置?人竟無一人繼承父親衣缽。侯光炯的大女兒、二女兒學習化學專業(yè),大女兒畢業(yè)后在南京肥料廠里工作,二女兒從事國防化工,兒子侯孝祖畢業(yè)于重慶大學,學的是機械專業(yè),與農(nóng)業(yè)也沒有關(guān)系。
然而,侯光炯從未因子女的專業(yè)問題感到“失望”,也未干涉過他們的選擇。他從來不寄希望于孩子能跟自己一樣,他將自己對土壤的熱情轉(zhuǎn)移到對自己的學生身上,加以悉心培養(yǎng)。
侯孝祖回憶他父親曾這樣說過:“子女和父母之間的興趣和天賦非一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要讓所有具有專業(yè)熱情和具備專長的人才得以充分發(fā)揮?!泵鎸ψ优膶I(yè)選擇,侯光炯一貫本著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
飯前背誦格言一段美好的交流時光
侯光炯與子女交流最多的就是在吃飯的時候,因為只有在這時才有時間與子女團聚。對孩子們來說,這也是一段有趣的回憶。
“我們家一直以來有一個不成文的習慣,那就是吃飯前,子女都要背誦一段話或者一個詞。”侯孝祖說,“我記得父親讓小妹妹背的是‘萬日萬功4個字,意思是活一萬天就要貢獻一萬天,不僅要記住這個詞,還要背誦其含義。當時妹妹小,不懂事,對背誦一事并不感興趣。而我背的是‘我要做一個像大禹一樣救國救民的大偉人,就是要把工作當做人生大事,學習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奉獻精神,鼓勵我開闊胸襟,樹立遠大的志向。大妹妹背的是‘熱慢點脫衣服,冷快點加衣服,提醒我們要一輩子不生病,就得必須記住這句話,學會照顧自己。”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些看似簡單的背誦,對孩子的成長大有裨益。
夫妻齊心舉案齊眉
侯光炯的妻子,在抗戰(zhàn)時期與侯光炯一道,隨中央地質(zhì)調(diào)查所撤離而來到重慶,土壤實驗室在重慶創(chuàng)辦初期,由于極度缺乏人手,侯光炯的妻子無償?shù)貫閷嶒炇易鍪?,為丈夫打下手?/p>
據(jù)侯孝祖回憶,“父親一生在外奔忙,母親從未有過一句怨言,夫妻二人從來沒有紅過臉。到了晚年,我的母親身體每況愈下,只能在家里做簡單的家務事。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我母親大病初愈,她坐在床邊,我父親拿出紙和筆畫了一幅畫,還題了一首詩,這首詩讓我印象極深,其內(nèi)容是:‘侯太太病好了,床頭小坐,依然千嬌百媚。短短幾句讓我看到了父母之間深厚的情感。”
“我母親很漂亮的,街坊鄰居都說我母親是附近的第一美人。不僅如此,我們一家團結(jié)和睦,多次被社區(qū)評為‘五好家庭?!焙钚⒆嫘Φ馈?/p>
受父親的影響和教誨,侯光炯的子女們對工作兢兢業(yè)業(yè)。堅持學習化學的大女兒將其一生奉獻給了工作,因為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zhì),那時防護條件有限,后來影響到健康而去世。侯教授感嘆:“大姐離開了我們,我們很想念她?!?/p>
編輯/楊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