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君
【摘 要】空心板梁因為具有易于建造、耗材少、易于施工等特質(zhì)而被大規(guī)模地應用于公路橋梁的建設施工中。文章結(jié)合工程實踐經(jīng)驗,對預制空心板梁吊裝中的設備、施工流程、注意事項等進行分析,為公路橋梁的建設提供借鑒。
【關(guān)鍵詞】空心板梁;吊裝;施工;技術(shù)
【中圖分類號】U44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6-0057-02
0 引言
在我國公路橋梁的建設中,空心板梁的使用最為廣泛。在選用預制空心板進行施工時,空心板梁需要先從預制場地運輸?shù)绞┕龅?,再進行空心板梁的起吊和安裝過程。由于該工程體量龐大,還涉及安全問題,因此理論技術(shù)的指導至關(guān)重要。
1 設備選擇
在空心板梁的運輸過程中,要選擇適合的牽引設備和平板車拼組成長平板車運輸。在吊裝時,需要選擇起吊重量大于空心板梁最大質(zhì)量的起吊設備進行吊裝,還有與吊裝有關(guān)的其他設備,如牽引繩、吊環(huán)、卡環(huán)等,每一個基礎(chǔ)設備都需要嚴格按照施工要求準備好,從而保護機械設備和施工人員的安全,提升施工質(zhì)量。
2 施工流程
2.1 空心板梁吊裝
{1}板梁綁扎。起吊前,先要對空心板梁進行穩(wěn)當?shù)慕壴?,通過對于預應力空心板梁的準確計算,保證空心板起吊的穩(wěn)定,還需要在鋼絲繩和空心板梁的接觸部分安置“C”形短鋼管,保護千斤繩免受破壞。{2}空心板梁吊裝控制。起吊空心板梁時,為了防止起吊后板梁大幅度擺動,應在板梁的兩端綁扎牽引麻繩,從而控制空心板梁的擺動。在正式起吊前,先要進行試吊,試吊的起吊高度為300~400 mm。通過試吊,檢查起吊牽引繩索是否穩(wěn)定、吊點位置是否正確等。然后緩慢起吊,使空心板梁穩(wěn)步上升,上升到空心板梁的底部距離橡膠支座頂面還有40~100 mm時,調(diào)整板梁位置,使其與支座的基準線重合,然后再讓空心板落位。在空心板的橫向兩側(cè)綁扎攬風繩,等到空心板梁準確落位后就可以去掉。
2.2 吊裝注意要點
{1}起吊前,先要對蓋梁縱向和橫向位置和標高進行反復檢驗,確認無誤后方可起吊。{2}起吊前,還需要檢驗板梁的側(cè)向剛度,如果剛度不足,就需要增加吊點。吊點的具體位置可以根據(jù)試吊的結(jié)果確定。{3}在第一塊板梁的吊裝時,要經(jīng)過多次的檢驗校正,對準找平鋼板中心線和支座軸線,然后落位,并檢驗板梁的側(cè)向彎曲是否合格,最后松開吊鉤。{4}依次進行空心板梁的吊裝。
3 板梁質(zhì)量保證措施
{1}每一塊空心板梁落位前,要對其外觀進行檢查,防止因外觀質(zhì)量不符合要求而需要重新作業(yè)。如果發(fā)現(xiàn)存在外觀質(zhì)量不合格的情況,就需要將該空心板梁去掉,換新的空心板梁重新吊裝。{2}吊裝每一塊空心板梁前,需要對每一塊空心板梁的蓋梁上盆式支座進行高度和位置的檢查,盡可能地減小誤差。誤差越小,工程的質(zhì)量也就越高。{3}板梁落位時,要盡可能地減慢降落的速度,特別是當空心板梁接近支座時,防止支座被破壞??招陌辶壕徛陆档倪^程中,工作人員要及時測驗,檢查落位是否準確,確保每一塊空心板梁都能夠盡量準確地落位。{4}在板梁的落位過程中,只需要一個人在現(xiàn)場指揮,其他工作人員堅決服從,梁的兩端必須有人準備就位,以便在空心板梁吊裝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時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并反饋給指揮人員。{5}盡量保證吊裝位置的準確性,使空心板梁的中軸線和支座的中心線嚴格地對中。如果出現(xiàn)誤差較大的情況,就需要在指揮員的指揮下,不斷地調(diào)整空心板梁的位置,直至其對中重合。{6}空心板梁在制造場地運輸前,需要先進行檢驗、標號,然后依次運輸,按照編號吊裝。{7}空心板梁準確落位后,檢驗支座和板梁底部的找平鋼板是否完全接觸,不能出現(xiàn)空隙。{8}在空心板梁的吊裝過程中,蓋梁、支座的強度和其他預埋件的大小、位置、標高等應該符合施工的要求。{9}空心板梁在吊裝前應該檢查其外觀、預埋件的尺寸和位置,誤差不能夠超過原先的設計值。{10}每一塊板梁落位后,檢驗其各項指標都完全符合要求后,才能進行下一塊板梁的吊裝。{11}空心板梁吊裝時,每一塊板梁的吊點位置都應準確,吊環(huán)垂直,吊繩和起吊構(gòu)件的夾角為60°~90°。吊裝時,盡量讓吊環(huán)垂直受力。
4 吊裝施工安全措施
在空心板梁的吊裝施工過程中,需要大規(guī)模的高空作業(yè),危險性較高,工作人員和施工機械之間只有完美地配合,才能順利完成各項工作。為了保證施工人員和施工機械的安全,加強吊裝施工的安全措施就顯得十分重要。
{1}施工專業(yè)人員必須持證上崗。例如,吊車司機、指揮員、電工等人員必須具備操作證,還需要體檢合格才能從事工作。對于參與施工的人員,應該定期組織安排體檢,確保其健康,最后將施工人員的體檢情況歸檔備查。{2}吊裝前應明確分工,責任到人。項目的具體負責人應該在吊裝前在圖紙上做好規(guī)劃和標記,然后進行明確的分工,確定施工過程中的安全員和監(jiān)控員,把每一項工作都落實到人,承擔吊裝施工中的主要責任。所有參與施工的人員都必須通過書面材料的形式明確個人的職責和應該承擔的責任,在施工的圖紙上由個人簽字,嚴格按照施工操作規(guī)程執(zhí)行。{3}設置警戒區(qū)。在吊裝施工現(xiàn)場,必須設置施工的警戒區(qū)域,安置明確的施工標志,防止無關(guān)人員進入施工場地。對于吊裝施工而言,封閉警戒線的應該大于吊機的最大回環(huán)半徑和被吊物體的外延距離。如果在吊起后存在物體傾斜或者跌落危險時,必須擴大警戒線的安全范圍,安置明顯的警戒標志,并且安排警戒人員監(jiān)護。{4}起重機的使用。起重機經(jīng)過的道路應該平坦、堅固。在起吊時,吊索和吊環(huán)需要盡量保證垂直受力,不能夠斜向拉伸,或者是超出負荷的拉伸,這樣會造成起吊機失穩(wěn)的現(xiàn)象。起吊重型物體時,應該設置牽引繩。起重機臂桿的轉(zhuǎn)動要平穩(wěn),不能出現(xiàn)大幅度的晃動?,F(xiàn)場的指揮人員應該站在能夠看見整個施工現(xiàn)場的位置進行指揮,起重機的操作人員應該掌握使用的手勢等信號,等待指揮人員做出明確指示后進行起吊。此外,對于起吊施工而言,風力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如果風力大于6級,就不能夠進行吊裝施工。{5}吊裝作業(yè)安全。起吊前,應先對起吊機械和所用到的其他設備如吊環(huán)、吊繩、夾具等的規(guī)格和性能進行嚴密的檢查,起重設備進行事先的試運行,檢查其是否正常工作,然后進行試吊。在吊裝施工時,應該嚴格按照規(guī)定的施工程序進行,不能擅自改動。在起重機運行時,起重機臂桿旋轉(zhuǎn)半徑以內(nèi)嚴禁有人或其他障礙物。{6}安全繩的使用。任何高空作業(yè),安全繩都是必不可少的。安全繩綁扎在空心板梁上,與空心板梁一起起吊,使用前應該先檢查安全繩是否穩(wěn)定、可靠。
5 案例分析
某橋的跨徑布置為五跨(2×21 m+3×18 m),采用預制空心板梁,空心板梁的尺寸如下:長度為20.96 m,高度為0.9 m,空心孔徑為0.63 m,中板寬度為0.99 m,底寬度為1.245 m,邊翼緣懸臂長度為0.5 m,懸臂端部厚度為0.1 m,根部厚度為0.2 m,長度分為20.96 m和17.96 m 2種。
起吊設備的選擇:該空心板梁的最大重量為30 t,應該采用2臺100 t的吊車。QY100H-3型汽車式吊車自重為70 t,臂長32 m、轉(zhuǎn)動半徑為12 m,該起吊車的最大起吊重量為26 t。所以,采用2臺該設備足以滿足施工要求。
鋼絲繩的選擇:空心板梁的重量為30 t,設置4個吊點,每個吊點的受力為7.5 t,因此可以選用6×37+1,φ39 mm鋼絲繩,鋼絲繩抗拉強度為1 500 N/mm2。
吊環(huán)的選擇:空心板梁的重量為30 t,采用4個吊點,每個吊點的受力為7.5 t,因此應選用美式“D”形1.75寸卸扣,其安全荷載為20 t,遠遠大于7.5 t,能夠滿足施工要求。
檢驗計算:轉(zhuǎn)動半徑R=11 m,吊臂長度L=32.0 m,額定起重Q=26.0 t;吊車的起重量為Q=Q1+Q2=14+1=15 t,而該起吊機的額定起吊重量為26 t,該起重機的起重重量占最大值的57.6%,再加上沖擊系數(shù)的影響,57.6%×1.2=69.12%,低于荷載允許的80%,滿足施工要求。
7 結(jié)語
在公路橋梁施工中,空心板梁的使用越來越廣泛,空心板梁的吊裝施工技術(shù)也越來越成熟,只有嚴格按照施工操作規(guī)定,利用先進施工技術(shù),才能保障施工質(zhì)量,提升企業(yè)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
參 考 文 獻
[1]李世兵.淺談現(xiàn)澆空心板應用及施工工藝[J].建材與裝飾,2018(22):25.
[2]吳雪榮.淺談預應力空心板施工及質(zhì)量控制[J].價值工程,2018,37(15):103-104.
[3]傅安杰.橋梁預制空心板預埋鋼筋施工質(zhì)量控制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8(15):272.
[4]鄭建智.橋梁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梁預制質(zhì)量控制[J].福建建材,2018(3):65-67,76.
[5]唐洪亮,于世華.空心板梁橫向連接加固處治方法研究[J].公路,2018,63(3):138-141.
[6]張瑞斌.橫向鋼梁法和橫向預應力法加固空心板梁橋?qū)嵗治鯷J].山西交通科技,2017(6):67-70.
[責任編輯:鐘聲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