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麗
黨的十八大以來,如東縣檔案局館堅持圍繞中心,致力于服務大局,服務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服務群眾生產(chǎn)生活等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特別是檔案宣傳工作和檔案文化建設方面,以檔案信息服務作為新時代檔案工作的落腳點和出發(fā)點,主動打開檔案館之門,面向社會,并基于檔案機構的館藏優(yōu)勢,采用靈活多樣的服務方式,在適當?shù)臅r候,通過適當?shù)姆绞?,將適當?shù)臋n案信息傳遞給社會,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檔案信息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滿足了社會公眾陶冶情操等精神文化需求,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受到廣泛好評。
一、從深閨走向廣場
檔案在老百姓眼里是神秘的,使用檔案信息是一種特權,也是一種社會地位的象征。所以檔案館在古代被稱作“國家事務的靈魂、君主的心臟、國家的胸甲”。正因如此,如東縣檔案館也一直被藏在了“深閨之中”。
為了做到面向社會、面向大眾,讓大眾了解檔案和檔案工作??h檔案局館利用每年的“國際檔案日”活動,緊扣社會熱點,精心策劃,綜合施策。聯(lián)合涉民的衛(wèi)生、人社、民政、法院、公安、司法、國土、工商、環(huán)保等單位舉辦廣場咨詢活動,并成了檔案宣傳的品牌。在活動廣場懸掛橫幅,設置宣傳展板,發(fā)放《如東縣檔案查閱指南》《如東縣檔案館簡介》《家庭建檔知識手冊》《家庭建檔的倡儀書》《不動產(chǎn)登記資料查詢暫行辦法》《訴訟案件檔案查檔流程》等,檔案部門通過每年的聯(lián)合作戰(zhàn)——廣場咨詢活動,讓檔案走進了人們的視野,拉近了社會公眾與檔案和檔案館的距離,讓百姓感受到檔案魅力,也讓群眾增長了檔案知識。
二、從傳統(tǒng)走向新媒體
在許多人的眼中,檔案工作是庫房、密集架、故紙堆的傳統(tǒng)印象,檔案宣傳也只是幾條標語;而進入新時代,如東縣檔案局館牢固樹立受眾意識、融合意識、效果意識,創(chuàng)新宣傳教育手段,利用“如東檔案”網(wǎng)站、新媒體組織和微信平臺等,拓寬了受眾面,打造了隨時隨地、線上線下檔案文化宣傳的新媒體互動平臺。
一是利用檔案網(wǎng)站,擴大宣傳效果。如東檔案信息網(wǎng)專門開設網(wǎng)上展廳,將部分展覽的內(nèi)容在網(wǎng)站上展出,網(wǎng)上展廳有“如東名人”“珍貴圖片”“如東經(jīng)典老照片展”“館藏薈萃”等多個子欄目。展覽的載體由實體向網(wǎng)絡延伸,方便社會大眾點擊瀏覽。通過現(xiàn)代化的網(wǎng)絡傳播技術進行檔案史料宣傳,進一步發(fā)揮了檔案館的社會教育功能,擴大了檔案教育的社會影響。
二是深度融合媒體,擴大受眾面。如東縣檔案局館的檔案宣傳工作做到主動融合,充分利用如東電視臺、如東人民廣播電臺、《如東日報》“如東網(wǎng)”和“無線如東”等媒體,與他們一起行動,立體宣傳。檔案館利用自身檔案資源優(yōu)勢,特別是館藏珍貴檔案,介紹如東歷史文化和如東檔案工作。配合如東電視臺完成《追尋人民海軍發(fā)祥地》的拍攝工作;結合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建國68周年、建黨95周年、改革開放40周年等系列紀念活動,與如東電視臺、如東日報社共同開設《黨旗飄飄》《如東經(jīng)典老照片》等專題宣傳中共如東縣委黨史,褒揚革命先烈,激勵后人不斷繼承和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多方面擴展了檔案資源。特別是2017年6月,縣檔案局與如東電視臺合作,在《直通民生》節(jié)目中開辟了《檔案里的如東記憶》,按每周一期,連續(xù)兩個多月,播出8期專題。通過利用館藏資源,精心謀劃,讓檔案館的老同志站在攝像機前,展示館藏精品檔案,講述檔案背后的故事。陳堅老局長介紹了檔案館的鎮(zhèn)館之寶——蟠龍郵票,讓人們來了解清末時期掘港的風土人情和商務流通等歷史情況;顧瑞芳同志利用征集到的一張珍貴老照片,講述了如東海防縱團的故事,歌頌抗日英雄,見證如東海上抗日史,追尋人民海軍發(fā)祥地;陳力局長通過名人檔案來介紹如東籍管維炎院士,讓珍貴檔案見證了這位如東人從青年學生到知名物理學家的人生歷程;金福成同志利用館藏珍品朱德委員長的題詞—“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解密了朱德同志為啥親自為如東烈士陵園題詞的原因;張進老館長利用珍貴的如東支前民工證件等革命歷史檔案,講述了在淮海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中,英勇的如東人民支前活動情況,佐證了在當時如東支前民工隊伍最為龐大,達到18萬人次,占九分區(qū)支前民工總數(shù)的42%。一件件塵封而感人的故事,通過如東新媒體網(wǎng)和如東電視臺的播出,引起社會的轟動,一時成了人們茶余飯后的熱議,《檔案里的如東記憶》的成功播出,使檔案資源在如東記憶傳承中實現(xiàn)了價值最大化。
三是利用微信平臺,擴大社會影響。2017年9月,如東縣檔案局館主動把握網(wǎng)絡時代給檔案宣傳文化工作帶來的新機遇、新挑戰(zhàn),適時推出了“如東檔案”微信公眾號,并按每月四期的頻率推出檔案信息。從館藏資源中全面梳理檔案故事,挖掘最能體現(xiàn)深厚歷史底蘊、最能展示如東形象、最讓受眾喜愛的故事,在最適合的時間推出。如:春節(jié)期間,編排了“舊檔案里的如東春節(jié)”;“五一”勞動節(jié)推送了“五月的鮮花獻給最可愛的人——介紹如東國家級勞?!?;“五四”青年節(jié)推出了“如東地區(qū)最早的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吳亞魯”,講述了他于1922年5月4日,在南京發(fā)起建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南京地方委員會和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故事。通過微信讓沉睡的檔案發(fā)聲,講出了如東故事,見證了發(fā)展歷程,展示了地域特色文化。
同時,如東縣檔案局館還結合平時的檔案工作,編制發(fā)布了征集如東書畫精品的通告和開放檔案公告,介紹“記憶如東”攝影大賽的情況,推出“服務基層零距離——如東縣檔案局掛鉤‘走幫服活動”“回顧2017年,展望2018年”等微信,介紹檔案與檔案工作,讓人們感到檔案就在身邊。截至目前,“如東檔案”已推出36期,“如東檔案”閱讀率、關注率在全國檔案微信周榜、月榜上都榜上有名,最好名次為第六名;并被“如東網(wǎng)”“如東發(fā)布”等微平臺轉發(fā)?!叭鐤|檔案”就是利用抓住“時間”節(jié)點、抓住“短小”、抓住“實用”、抓住“接地氣”的特點,緊緊抓住了大眾的“眼球”。事實證明,“如東檔案”宣傳轉變了空洞說教、生搬硬套的傳統(tǒng)方式,放下身段,貼近群眾,運用網(wǎng)絡信息技術對社會生活帶來全方位的影響,使微信公眾號在檔案宣傳中異軍突起,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如東檔案”推送的檔案工作動態(tài)、宣傳的檔案信息資源和傳播的檔案知識,進入千家萬戶,成為大眾信手拈來、觸手可及、隨時可讀的信息資源,達到了傳統(tǒng)宣傳手段難以達到的效果,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認可。
三、從參觀走向體驗
為了讓門庭冷落的檔案館變成熱鬧的實踐教育活動基地、繁榮的文化城和有趣的知識宮,如東縣檔案館積極發(fā)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中小學生檔案教育社會實踐基地“雙基地”作用,利用檔案館的獨特館藏資源,以如東縣歷史文化展示中心和檔案館動態(tài)展廳為重要基地,以現(xiàn)代化的查檔大廳、檔案庫房、檔案整理室、數(shù)字加工中心為中小學生檔案教育活動的參觀區(qū),通過參觀歷史文化展示中心、聽講解等方式,讓中小學生了解檔案工作,了解地方歷史,了解檔案文化,接受檔案教育,增強檔案意識。
如東縣檔案局館先后聯(lián)合縣教育局舉辦了“走進檔案館、守護如東歷史”“檔案與你相伴”“‘我眼看如東知家鄉(xiāng)愛家鄉(xiāng)”和“‘蒲公英助力成長公益活動”等活動;與芳岺志愿服務站聯(lián)合舉辦了“朝霞夢、夕陽夢、朝霞夕陽心系中國夢——‘檔案杯特別夏令營”,接待了中小學生來館參觀,讓學生們感受了如東的海文化、鹽文化和如東的歷史演變等。結合紀念建黨95周年、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等重要活動,如東縣檔案局館發(fā)揮檔案館藏的紅色文化、傳統(tǒng)文化優(yōu)勢,組織青少年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觀看宣傳教育片和查閱歷史檔案,幫助他們了解黨史國史,激發(fā)愛國愛家鄉(xiāng)的熱情。
為了真正培養(yǎng)檔案素養(yǎng),滿足中小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養(yǎng)動手能力,縣檔案局館將參觀和體驗檔案服務融合起來,讓中小學生主動接受檔案知識。如東縣檔案局館舉辦了“寄存少年夢想,守候成長足跡”活動。檔案館制作專門的信紙,讓中小學生在檔案館人員和老師的指導下,鄭重地寫下自己的夢想、小秘密、座右銘以及個人信息,親手封存,交由縣檔案館永久保存,為青春留下足跡、成長留下印記,使學生建檔熱情空前高漲。為增強檔案體驗的效果,縣檔案局館又與錦繡社區(qū)組織了“新春啟航冬令營”和“我參與、我體驗、我快樂、我成長”暑期檔案主題活動,讓同學們走進檔案館庫房,與檔案零距離接觸;讓他們走進報告廳,聆聽“成長檔案”制作整理歸檔的講座;讓他們走進查閱大廳,體驗查閱老師的婚姻檔案;請繆云山同志講解“家庭檔案”,讓他們參與制作夢想檔案,教他們疊檔案盒、整理自己的檔案,使他們快樂成長。如東縣檔案館豐富的教育實踐內(nèi)容,吸引了許多社會人士和青少年走進檔案館。
四、從神秘走向公開
為了讓社會上更多的人了解、熟知、認同檔案和檔案工作,揭開檔案的神秘面紗,讓檔案走向公眾視野,如東縣檔案局館為此構筑了檔案宣傳大格局,做到檔案工作在哪里,受眾在哪里,檔案宣傳文化工作的觸角就延伸到哪里,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在哪里。
一方面,如東縣檔案局館做到“走出去”,組織了“三走進”的活動,即走進校園、走進社區(qū)、走進企業(yè),進行檔案的“面對面”宣傳。
一是貼近學生,展覽辦到校園。為突破場地限制,輻射更多中小學生,縣檔案局館打破常規(guī),積極與有關學校建立共建關系,制作流動展覽,送檔案文化進校園,免費發(fā)放“家庭建檔知識手冊”“如何建立個人成長檔案”等宣傳材料,向學生講解檔案知識,回答他們的提問。此舉有效化解了校方對活動安全的顧慮,也節(jié)約了師生的時間,實現(xiàn)檔案教育實踐活動的社會效益最大化。
二是借助“其他宣傳”活動,走進社區(qū),融合宣傳檔案。如東縣檔案局館利用“科普宣傳周”“法制宣傳日”“學雷鋒活動”“全民閱讀”以及“走幫服”等活動機會,走進掘港鎮(zhèn)虹橋社區(qū)、三元居委會、金順鳳凰小區(qū)和河口鎮(zhèn)花園頭居委會、雙港村、錦成村等進行檔案宣傳活動,將檔案知識送到村口、田頭和百姓的家門口。
三是利用檔案指導、培訓、檢查和驗收等活動機會,走進企業(yè),深度宣傳檔案工作??h檔案局館先后到縣供電公司、中天集團公司、中石油江蘇液化天然氣公司等單位進行了檔案培訓,并深入檔案室、閱檔室、操作車間、施工現(xiàn)場、科研基地進行實地的指導,宣傳檔案法律法規(guī),傳播檔案知識,增強了職工的檔案意識,提升了企業(yè)檔案工作水平。
另一方面,如東縣檔案局館又積極創(chuàng)新,做到“請進來”。2017年,在檔案館的門廳,舉辦了“曹振華同志葫蘆雕刻展”“繆焜同志毛主席紀念品展”“繆云山同志家庭檔案展”,與攝影家協(xié)會舉辦“農(nóng)商杯”記憶如東攝影大賽,展出獲獎作品等,讓大眾感受到檔案文化的魅力。該局還聘請退休老教師和老檔案工作者成為檔案館中小學生檔案教育基地的志愿服務者,緩解檔案館活動時人手不夠問題,同時也發(fā)揮他們的特長和余熱,當我們組織大型活動時,他們講述如東故事和檔案知識,有效提升了檔案宣傳文化的傳播力,擴大了檔案部門的社會影響。
進入新時代,如東縣檔案局館將繼續(xù)打開檔案館之門,主動構建多主體合作和大眾參與的模式,做好資源整合,進一步發(fā)揮檔案館的文明記憶、社會教育和文化存儲與傳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