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新鵬
摘? ?要:棉花屬于大宗經濟作物,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在種植業(y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棉花在生長過程中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如自然氣候、地理環(huán)境、病蟲草害等,栽培技術也相對比較復雜,棉花良種的繁育更是不易,需要潛心研究,努力踐行,及時解決遇到的問題,嚴格控制影響棉花增產潛力和經濟效益的不利因素。
關鍵詞:棉花;良種繁育;問題;應對措施
棉花良種這個概念,在農業(yè)生產領域具有兩個方面的意義:第一層含義是指棉花的優(yōu)質品種,第二層含義是指棉花的優(yōu)質種子,二者必須同時兼具。所謂棉花良種,就必須是優(yōu)質品種的優(yōu)質種子。本文將針對目前棉花良種繁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1? ?棉花良種選育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1.1? ?部分地區(qū)品種結構布局不合理
由于種子經營市場不斷推新,很多地區(qū)大力引進新品種或者外地品種,反而使主栽品種受到了影響[1]。另外,還有一些種植單位為了大幅度提高產量,選用未經過品種特性分析的種子,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為避免此種情況發(fā)生,應時刻注意“先試驗、后推廣”的準則,這是一條經過大量經驗總結出來的原則。同時緊跟權威科研機構腳步、捕捉前沿信息,根據生產需要選育棉花新良種。選擇時要考慮品種特性、適應氣候、土質條件和所需栽培技術等問題,切實做好新良種的試驗與示范工作。
1.2? ?栽培技術跟不上,栽培方法不配套
現代技術在棉花良種繁育領域的應用,加快了棉花良種的選育速度,但是一些實際應用中的問題也逐漸顯現。在推廣形式上雖然不斷出新,但是在良種繁育技術上難免出現“拿來主義”的現象,如果不能全面透徹地了解新品種的繁育方式,就不能使良種的生產潛力徹底發(fā)揮出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損失和浪費,從而降低經濟效益。
在良種繁育的實際工作中,應該注意以下事項:在掌握繁育技術的同時,應當充分了解每一個品種的生長特征和生產條件,合理選擇與栽培品種匹配的技術手段,并通過定時培訓、閱讀資料等形式,緊跟技術革新速度,確保良種有良法,充分挖掘棉花良種的生產潛力。
1.3? ?科學把控棉花良種的各項指標
棉花良種的每一項指標都至關重要,各項指標之間不僅關系密切,而且呈現出相互牽制的復雜關系。在生產實踐過程中,有一些指標經常會被忽視,從而導致問題的出現。如衣分高的品種,在交售時刻能夠明顯增加經濟效益,因此十分受歡迎。但當衣分高于40%時,籽指往往偏小,會影響發(fā)芽和出苗,導致斷壟,在密度上得不到保證,就會降低產量。相關研究結果表明,衣分為38%~40%的品種為最佳[2]。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問題發(fā)生,在實際操作中,應當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確保棉花良種的各項指標達到規(guī)定標準;二是在棉花良種品質不降低的情況下,改進某些性狀,真正提高棉花良種的質量,切記不能由于改進了一些性狀,而導致其他性狀不達標。
2? ?棉花良種繁育栽培管理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繁種棉田如果采用生產棉田的栽培管理方式,質量將會大打折扣。例如,為了獲得皮棉的高產,采取頻繁的大促大控手段,會使棉籽種皮變厚,與正常棉籽相比,種仁會減少5%~10%。另外,化學調節(jié)劑的錯誤應用,會使棉籽自然發(fā)育的進程受到阻礙,其內部同化物不能徹底轉化。當氮素含量過多時,會導致棉籽的后熟期不正常延長,播種后胚根生長能力較弱、成苗較嫩。如果在棉花生長后期采用乙烯進行催熟,雖然能夠強迫棉籽快速成熟,但會導致先天缺損,影響飽滿度。
在實際操作中,掌握正確的知識及方法十分重要。在棉花繁種時,應當注意以下問題:一是棉花繁種田應該以繁種為主要目的,若能兼顧,再進行皮棉的生產。同理,各項技術措施也應該主要服務于保證棉種質量、提高棉種產量,在確保完成任務的情況下,兼顧皮棉的產量和質量。二是合理采用配套栽培管理技術措施,因為不同品種的棉籽生長發(fā)育情況不同,應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實施[3]。
3? ?收獲后加工儲藏應注意的問題
棉花從收獲后再到播種,離不開一系列的加工環(huán)節(jié),還要經過較長時間的儲藏,整個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每一環(huán)節(jié)都會對棉花的質量產生影響。雖然從生物學角度看,棉花的種子可以稱得上為長壽種子,因為棉花種皮堅硬且厚、導熱性較差,在合適的條件下進行儲藏,壽命可達10年。但如果處理不當,濕度、溫度、通風等任一條件不達標,都會導致棉花良種降低甚至喪失活性,因此整個流程都要格外注意。首先,明確棉種扎花的主要目的是生產棉種,在確保實現主要目的的同時,還要剝取短絨,來保證棉種的產量及質量[4]。其次,要明白棉種儲藏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儲藏的方式和流程是否正確,直接關乎到棉種的質量和數量,最終影響經濟收益。這就需要不斷鉆研,緊跟技術發(fā)展腳步,規(guī)范化操作,不斷提高棉種的儲藏技術,將儲藏流程系統(tǒng)化、標準化、科學化,加強儲藏管理力度,這樣才能確保棉種在儲藏過程中質量和數量不受影響。
4? ?關于品種混雜退化應注意的問題
棉花良種要經歷繁殖、加工、儲藏、推廣和栽培等諸多過程,在此期間,難免會使棉花良種發(fā)生某些形態(tài)、性狀上的改變,展現出與原有性狀不同的表現,如生育期的提前或延后、經濟性狀的變異等。如果在一個棉花良種群體中出現的變異類型較多,那么純度就會隨之下降,這就是所謂的混雜。出現變異的棉種,其經濟性狀往往也會隨之變劣,出現退化表現。一個品種的混雜度越高,則純度越低,那么,產品質量和生產性能就會變差,會加快退化現象的發(fā)生,若不加以管理補救,就會逐漸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究其發(fā)生退化的原因,大致可總結為以下幾種情況:機械混雜、生物學混雜、不良條件影響導致的混雜、遺傳的分離和變異導致的混雜以及不正確人工選擇導致的混雜等。
棉花良種在生產推廣過程中發(fā)生的混雜退化現象其實很難完全避免,這取決于棉花自身的生物學特征,但是仍然可以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來減少引起混雜退化的因素,或者減慢混雜退化的速度,這就需要根據各地區(qū)不同的特點,因地制宜制定實施方案。目前在生產工作中應用廣泛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做好良種的提純和原種的生產,通過不斷更新用種的方式,讓良種的生產潛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這是一條行之有效的措施;二是逐步建立全面的棉花良種繁育供種體系和推廣渠道,實現棉花良種質量標準化[5]。
5? ?結束語
在棉花的良種繁育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掌握應對問題的方法。通過以上對棉花良種繁育體系問題及應對措施的闡述,只要不斷改良技術方法,就可以大大提高提純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保持種性,避免在新品種推廣過程中出現以次充好、種性嚴重混雜等現象。同時,將生產質量達標的種子進行深加工處理,配備統(tǒng)一商標后供應給棉農,形成完善的棉花良種產業(yè)鏈,從而實現良種產業(yè)化,體現棉花的經濟價值,大力杜絕不合格種子進入市場。
參考文獻:
[ 1 ] 鄭魯昕.菏澤棉花產業(yè)發(fā)展困境及對策研究[D].濟南:山東農業(yè)大學,2017.
[ 2 ] 李娟.石河子墾區(qū)棉花良種補貼政策績效評價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16.
[ 3 ] 孔祥偉.北疆陸地棉原種生產面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新疆農墾科技,2016(06):43-44.
[ 4 ] 任晉蘭.新疆實施種子工程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種子世界,2016(12):1-2.
[ 5 ] 周玉堂,李軍華,朱建民.對加強兵團棉花良種繁育工作的幾點建議[J].新疆農墾科技,2015(05):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