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業(yè)國
初閱教育部審定的2016年義務教育教科書七年級《中國歷史》上冊,發(fā)現兩處有待商榷的地方。在此,筆者本著司馬遷修史“信以傳信,疑以傳疑”、“不虛美,不隱惡”的基本精神對此進行探討,一己拙見,敬請批評指正。
一、關于王懿榮買藥藥房存在真實性的商榷
教材第25頁“相關史事”一欄關于“1899 年,北京的官員王懿榮得了病,在達仁堂買藥”的記述,筆者認為不符合史實。《首都醫(yī)藥》2013年第1期(上)載有《“仁者愛人春可回”——百年老藥鋪達仁堂的故事》一文,作者“津達”(“天津達仁堂”之義)介紹,達仁堂是有著300多年歷史的“樂氏老鋪”(即北京同仁堂)的正宗后裔。1913年(亦有1912年的說法),樂氏第十二世傳人樂達仁開始用他在英、德等西方國家學到的管理方法改造“前店后廠”的傳統模式,設立“京都達仁堂樂家老鋪”,并于1914年在天津創(chuàng)辦了“天津達仁堂”,1917年起先后在北京等地開設了分店。
由此可見,北京的官員王懿榮不可能于1899年在一個尚沒有創(chuàng)辦的藥店買藥,當時的藥店極有可能是與“達仁堂”一脈相連的“樂氏老鋪”——北京同仁堂。
二、關于“鐘繇”的繇(yáo瑤)讀音的商榷
教材第92頁把“鐘繇”的注音作“鐘繇(yóu游)”。筆者查閱資料發(fā)現其正確的注音應為“鐘繇(yáo瑤)”。
(一)從“名”和“字”關系來判斷
所謂“名”,是社會上個人的特稱,即個人在社會上所使用的符號?!白帧蓖敲慕忉尯脱a充,是與“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稱“表字”。 古人一向有“幼名、冠字”[1]的習俗,且十分講究。名與字的關系也非常復雜,但也是有規(guī)律可尋的:
1.意義相同的,即表字和名意義相同、相通,是并列關系。如宋代詩人秦觀字少游、陸游字務觀, “觀”和“游”即為同義。
2.意義相輔的。如西晉文學家陸機字士衡,“機”、“衡”都是北斗中的兩顆星,可以互為輔助。
3.意義相反的,即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如宋代理學家朱熹字元晦、元代書畫家趙孟頫字子昂、清代作家管同字異之,其中“熹”與“晦”、“頫(俯)”與“昂”、“同”與“異”都是反義。
4.語義相關聯。清初戲劇理論家李漁字笠鴻,有漁翁戴笠的意思。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字鵬舉,而大鵬展翅就是飛的含義。
“繇”是一個多音字,在各種語境中釋意迥異:
【讀“yáo”音】作動詞用:《漢語大字典》引用《說文·系部》“繇,隨從也”的解釋[2];二是“動搖”,例如“我起乎宜陽而觸平陽,二日而莫不盡繇”[3]。作名詞用:一是“力役”,通“徭”即古代百姓為朝庭服勞役的義務,同徭役,例如“減太官,省繇賦”。顏師古曰:“繇讀曰徭”[4];二是“歌謠”,通“謠”,例如“參人民繇俗”。顏師古云:“繇,讀與謠同” [5];三是“姓”。作形容詞用:一是“茂盛,草茂盛”,例如“厥草惟繇”[6];二是“遠”,通“遙”,例如“是以繇其期,足以日也”[7]。
【讀“yóu”音】作介詞用:一是“從,自”,例如“繇膝以下為揭,繇膝以上為涉”[8]。作動詞用:通“游”,例如“近者陸子優(yōu)繇”[9];通“由”意為“經”,例如“政繇冢宰”,并有唐朝顏師古注釋:“繇,與由同”[10]。
【讀“zhòu”音】作名詞用,“‘通籀,卦兆辭”[11],即古時占卜的文辭。例如“成風聞成季之繇”[12]。
鐘繇(151-230年),字元常。元常之意即為長久,“繇”唯有音為 “yáo(瑤)”時有形容詞“茂盛,草茂盛”之義與之相近。另《老子》有“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曰復命,復命曰?!本?,大致的意思是萬物繁盛循環(huán)恒久不易,河上公注曰“蕓蕓者,華(花)葉盛”[13] 。由此可知,“繇”的義與“蕓蕓”之義相合,“常”與“元?!币馑枷嗤???梢哉f,他的“字”是對“名”的相輔。因而名“繇”(yáo瑤)與字“元?!庇兄饬x上的關聯。故綜合古人起名立字的規(guī)律與“繇”的含義推斷,“繇”應讀作“yáo(瑤)”,不能讀“yóu(游)”或“zhòu”音。
(二)通過古代的避諱制度來判斷
避諱是中國歷史上特有的一種現象,在中國歷史上延續(xù)了二千多年。周朝,為了維護宗法關系制度,臣下不得直書當代君主之名,凡人不得直書圣賢之名,子孫不得直書父母之名,必須用別的名字代替。秦漢時避諱制度日趨完備,由產生之初僅表現為臣民口頭言語表達上的避諱,逐漸在文字書寫方面也形成了一系列嚴格的避諱制度。
《世說新語》[14]記載一則軼事:晉文帝和陳騫、陳泰一起乘車,過鐘會家時,招呼鐘會一同乘車,可沒等他出來,就駕車走了。等他趕到后,晉文帝借機嘲笑他說:和別人約定一起走,你為何遲遲不出來?看你“遙遙不至”。鐘會說,我“矯然懿實”[15],為什么要和大家合群!文帝又問鐘會“皋繇何如人”[16]?
晉文帝用遙遙的字音和皋繇的名與鐘會用“矯然”與“懿實”兩詞相戲,原因在于鐘會的父親是鐘繇,而陳騫的父親名陳矯,晉文帝的父親是司馬懿,陳泰的父親名陳群,祖父名陳寔(音實)。鐘會在回答時或者直用其名,或者用同音字,以此來報復他們三人。此處雙方故意將對方父親的名字或同音字相謔。晉文帝用“遙遙不至”、“皋繇”來戲鐘會,就明確告訴大家,鐘會的父親鐘繇的“繇”字與“遙”、皋繇的“繇”同音,與所以應該讀作“yáo(瑤)”。
綜合以上兩個方面的論述,足以說明鐘繇的“繇”字讀音應為“yáo(瑤)”,而不是“yóu(游)”。
【注釋】
楊天宇譯注:《禮記譯注》(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276頁。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88年,第3446頁。
夏松涼、李敏主編:《史記今注》,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第914頁。
班固著、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151頁。
班固著、顏師古注:《漢書》,第3180頁。
馬將偉譯注:《尚書譯注》,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38頁。
馬將偉譯注:《荀子譯注》,第184頁。意為因此延長殯喪的期限,使辦殯喪的人有足夠的時間。
胡奇光、方環(huán)海譯注:《爾雅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276頁。意為從膝蓋以下的水流中渡過稱為揭,從膝蓋以上的水流中渡過稱為涉。
班固著、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4231頁。
班固著、顏師古注:《漢書》,第3135頁。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第3447頁。
左丘明:《左傳》,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1996年,第107頁。意為成風聽到成季出生時占卜的卦辭。
李耳、莊周:《老子·莊子》,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年,第23頁。
劉義慶:《世說新語》,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8年,第361-362頁。
劉義慶:《世說新語》,第361-362頁。矯然:形容高超出眾。懿實:指有美德實才的人。
劉義慶:《世說新語》,第361-362頁。皋繇:舜時的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