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平 曹迎春 汪海珍(通訊作者) 胡欣
(江蘇省揚州五臺山醫(yī)院精神康復科 江蘇 揚州 225003)
精神分裂癥是一組病因尚未完全闡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感知覺、思維、情感和行為等方面的障礙,以精神活動與環(huán)境不協(xié)調為特征,通常無意識障礙機智能障礙[1]。個性化健康教育指針對患者病情、性格、家庭環(huán)境等個體特征予以針對性教育活動[2]。我院13病區(qū)精神康復科精神分裂癥康復護理近年引入個性化教育,旨在幫助患者重建健康認知結構,促進心理康復方,文章現(xiàn)對此進行分析和探討,具體報道如下。
以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我院13病區(qū)精神康復科46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ICD10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②住院時間≥3個月;③無嚴重器質性病變損害;④有溝通能力;④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嚴重生活不能自理;②智能障礙者;③中途轉院或退出。全部入選病例均為男性,年齡32~74歲,平均(51.7±8.3)歲,其中合并高血壓2例,糖尿病1例。
患者住院期間均予以常規(guī)康復護理,包括生活護理、安全護理、用藥護理、心理護理、工娛活動護理等。同時,科室成立健康教育小組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健康教育。獲取患者詳細資料信息,建立起個性化健康教育檔案,依據(jù)病情、文化水平和個性特征為患者制定切實可行的個體化健康教育內容,內容實施也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多模式,以充分體現(xiàn)個體化差異,具體如下:
(1)不同病情患者的個體化健康教育:①二、三級護理患者病情相對穩(wěn)定,依從性良好,以糾正認知扭曲觀念為主要內容[3],幫助重建健康認知結構。護理人員先借助共情技術走進并體驗患者的精神世界[4],以獲得患者認同,待患者病情緩解后,再開展教育活動;②一級護理患者,以服藥指導和生活指導為主要內容,旨在保證療效,患者生存質量,期間注意加強安全防護與指導。
(2)不同文化水平患者的個體化健康教育:①文盲患者采用一對一指導,責任護士包干,將教育內容細化、分步驟并反復講解,必要時實踐教育,提高理解度;②中小學文化者,將健康教育材料裝訂成冊發(fā)放給患者,圍繞材料,采用通俗語言,予以講解為主的教育指導方式,并鼓勵患者提問。其中狀態(tài)理想、理解能力較好的患者,也可參與聽講專題講座;③高中及以上文化患者,教育采用專題知識講座,內容以疾病相關知識為主,每月一次的。
(3)不同個性特征患者的健康教育:①過于關注自身軀體不適者,明確排除器質性病變后,就患者生理狀況耐心予以解釋和說明;②性格偏內向、有社交障礙者,主動與其溝通和交流,予以人際關系指導,包括教授患者社交訓練技巧、培養(yǎng)患者與人交往的勇氣等,以提高患者社交水平和社會適應力;③合并依賴型人格障礙者,側重培養(yǎng)患者的自信心,通過角色扮演、盲人之旅等溝通交往型游戲[5],訓練患者能力,提高自信,消除無助無能感。④性格急躁、好勝心強者,于心態(tài)相對平穩(wěn)時開展教育,引導患者正確認識疾病,以積極的心態(tài)配合治療,樹立自信心。
自行設計神經科康復知識問卷,測評患者精神科康復知識掌握情況。問卷內容包括精神癥狀特點、表現(xiàn)因素、精神科藥物知識、飲食知識、合理休息與運動、精神病自我安全管理等內容,共計3題,每日1分,總分30分。以護士用住院患者觀察量表(NoSIE)測評患者干預后自護水平變化,量表分積極因素、消極因素2部分,前者得分越高、后者得分越低,患者自護能力越理想。
以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標準差表示,結果t檢驗,計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1為顯著性差異。
患者干預一年后康復知識問卷得分、NoSIE量表積極因素評分顯著較干預前及干預半年后提高,NoSIE量表消極因素評分顯著較干預前及干預半年后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患者干預前后問卷/量表評分比較(n=46)
現(xiàn)代研究認為,精神病的發(fā)生與基因缺失或重疊所致腦功能紊亂有關,臨床多行以藥物為主的綜合治療,以消除或減輕病癥,改善預后。長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尤其是精神分裂癥患者),受自身精神癥狀、醫(yī)院封閉管理等多種因素影響,極易出現(xiàn)心理沖突和負性情緒,導致依從性下降,影響治療,不利于患者回歸社會[6]。
個性化健康教育指在統(tǒng)一管理下,根據(jù)個體特性予以全方位、針對性服務措施,以發(fā)揮治療增效作用的護理方法。與常規(guī)健康教育相比,其護理內容的制定依據(jù)患者個體特征及實際狀況,故更為細致,也更具針對性,而護理方法也講求依據(jù)患者實際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采取個性化措施,故更易于患者理解、接受和執(zhí)行,從而有助于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有研究指出,予以精神病患者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促進患者參加健康活動,對縮短療程康復具有積極作用。本研究中,在常規(guī)康復護理基礎上予以患者個性化健康教育,研究結果顯示:患者干預一年后康復知識問卷得分(21.8±2.5)分,NoSIE量表積極因素評分(89.9±11.7)分,高于干預前及干預半年后評分,NoSIE量表消極因素評分(18.4±4.7)分,低于干預前及干預半年后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個體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認識和自護能力。
綜上所述,表明個性化健康教育的應用可提高精神病康復護理質量,對提高患者精神科康復知識水平有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