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威
[摘 要] 專題式實踐教學相較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整合教材內容、提煉教材重點知識,對知識進行概括總結等方面的能力更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更高,當然這種教學模式也是在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基礎上進行的適當改革,形成了一系列既有內在邏輯順序又能保持相對獨立的專題,是相對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深入探討、深入交流的教學方式。因此,實踐教學模式不但能夠深度挖掘教材內容還能有效地提升教學質量。另外,專題式實踐教學在形式上也更加靈活多樣,針對性更強,一方面,在專題式實踐教學模式下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能夠被充分調動起來,另一方面能夠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科研素養(yǎng)。雖然實施專題實踐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需要做一些適當?shù)母母锖驼{整。改革需要以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情況為基礎,不斷地進行思考、總結、分析和改變。
[關 鍵 詞]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專題式;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4-0038-02
一、問題的提出
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課)教學中,實踐教學活動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實踐教學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面對問題能夠結合理論從容不迫地進行處理,提高對事物的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但是,事實上,很多高校開展思政教育實踐教學活動的成果都不盡如人意。
縱觀全局,目前各大高校都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給予了高度重視,也為這門課程的開設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但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包含了多門課程的內容,所以在一些高校里其實很多門思政課程是被放在一起進行教學的,且多數(shù)關注的是社會實踐教學,大多數(shù)都是讓學生利用寒暑假的時間自行開展相關社會調查活動,然后提交調查報告就夠了,相當一部分學生都是應付了事。部分學校不僅對課堂教學、校內實踐關注不夠,而且每一門課程有自己固有的特點,但在實際教學中并沒有考慮到課程的不同性,沒有實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實踐活動,有的即便是開展了實踐教學,但考核體系也并不夠完善,教學成果也并不顯著。
盡管現(xiàn)在各高校已把包括“概論”課等思政課的學時進行了簡單劃分,包括“理論學時”和“實踐學時”兩部分,表面看是增加了各門課程的實踐教學時數(shù),但在實際教學運行過程中,由于教師積極性不高、學生配合不足、缺乏保障機制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在一些高校理論課程占的比重高,而實踐課程相對缺乏,實踐教學要么成了走過場,要么變成減少思政課教學學時的代名詞。
黨和政府也對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jù)《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的相關規(guī)定,教師“要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認真探索專題講授、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由于專題實踐教學在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等方面有較大的優(yōu)勢,因此,如何開展好專題實踐教學成為重點。
二、構建“概論”課專題式實踐教學新模式
專題式實踐教學相較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它在整合教材內容、提煉教材重點知識,對知識進行概括總結等方面的能力更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更高,當然這種教學模式也是在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基礎上進行的適當?shù)母母?,形成了一系列既有內在邏輯順序又能保持相對獨立的專題,是相對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深入探討、深入交流的教學方式。專題式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的不同之處在于是在考慮了社會現(xiàn)實和學生自身特點的基礎上,將教材內容以專題的形式來展開,每個專題內部的結構具有系統(tǒng)性和嚴謹性,專題間也具有適當?shù)倪壿嬯P系。
(一)整合教學內容突出,以活動為載體的目標模式
根據(jù)“概論”課教學計劃安排,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部分所占的比重應該科學合理。把教材內容作為教學重點,結合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開展相關教育,同時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
1.加強偉人立志成才教育。學校要多放映反映偉人生活的紀錄片,增加相關書籍的投放,讓學生寫觀后感和讀后感,通過這些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偉人獨特的人格魅力和光輝的一生,讓學生感受偉人堅定的信念、百折不撓的精神和積極向上的品質,從思想上感化學生,啟迪學生的心靈,激發(fā)學生努力奮斗自強不屈的精神。學??梢愿鶕?jù)自身情況對這些教學內容進行適當?shù)拇┎搴桶才拧?/p>
2.加強愛國主義教學,灌輸改革開放新思想。學??梢苑庞骋恍┤纭蹲哌M新中國》《建國大業(yè)》等專題片,通過觀影使學生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多為學生提供寒暑假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深刻地體會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改變和成績,讓學生感受到我們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得到提升。這些教學活動,學校也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安排。
3.引導學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的能力,讓學生參加大量的社會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社會改革給國家、給人們帶來的變化,使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通過與校團委、各院系配合組織大學生集體調研或參加三下鄉(xiāng)、志愿服務等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理論思考能力,對理論知識進行很好的歸納和總結,從理論出發(fā)到社會實踐中去,提高學生參與社會活動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對事物的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加強對社會的認同感。
(二)改革考核方式,體現(xiàn)培養(yǎng)能力、提升思想的教育目的
改革思政課程的考核方式,學生平時表現(xiàn)是否積極、期末考核和參加社會實踐成果,這些都應該納入考核體系中來,不僅考核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要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
1.學生的平時表現(xiàn)。對學生平時課堂表現(xiàn)的考核是最基礎和根本的考核,對于學生的平時課堂表現(xiàn),主要考核學生有無缺課、逃課,學生聽課是否認真,課堂回答問題和討論是否積極,課后是否能按時完成作業(yè),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積極性都應該被重視,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平時表現(xiàn)都要算入期末成績考核,比重要達到30%。
2.社會實踐考核。對社會實踐考核,任課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yè)知識來具體開展,畢竟大多數(shù)高校的思政課是公共課程,學生的專業(yè)背景不同。最終完成的成果可以以論文或者實踐報告的形式提交,學生的總成績中必須包括實踐活動,而且實踐活動的比重要占到30%。
3.期末考試。期末考試應當以閉卷的形式來組織,這樣可以充分引起學生的重視,增加主觀題的比重,使學生能夠把所學的理論知識很好地運用到實踐中,期末考試占總成績的40%。
(三)完善效果評價,建立學校、教師、學生相結合的評價機制
科學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學成果?!案耪摗闭n程的評價活動必須保證其科學性、實用性和客觀性,評價活動應該既有學校評價、教師評價,也應該讓學生參與進來。
1.學校評價。學校相關部門應該做好開展該項課程的調查和研究,分析開設此課程的教學意義,如何做好教學方案的制訂,使教學活動在開展過程能夠遵循相關的標準,如何做好學生的考核,這些問題都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教師要有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敢于創(chuàng)新,認真行使自己的監(jiān)督職能,做好對教學評價活動的管理,使獎懲機制得到逐步的完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2.教師評價。學生在“概論”這一課程中的學習成果如何評價應由該科目的任課教師來完成,教師需要打破常規(guī),改革評價體系,期末考試成績不能再作為學習考核成果的唯一標準。針對學生的考勤、態(tài)度以及實踐報告、參與度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核,在評價體系中應該既有定性評價也有定量評價,既要重視過程評價也要重視結果評價。
3.學生評價。大學生是“概論”課程的主要受益群體,學生對課程以及教學方式的評價應該受到高度重視。學生評價主要包括學生對教學活動的滿意度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三個方面的內容。
三、結論
涵蓋了毛澤東思想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課程的開設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馬克思主義,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了如何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認識分析社會問題的意識并增強其利用馬克思主義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怎么樣使學生對這門課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并在這門課中學到對自己真正有幫助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yǎng),無論到什么時候這一問題都是相關課程教師應該孜孜不倦研究的問題,探討的問題,始終要把這一工作作為長期工作來做。綜上所述,開展專題式實踐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思政課程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而且能夠不斷深化教師對思政課程的理解和認識,在教學實踐中提升教師自身的科研素養(yǎng),是思政課創(chuàng)新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王玉.高職“概論”課專題式教學的實踐[J].北京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1).
[2]劉靖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專題式教學探析[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2.
[3]盧波.談專題授課在“毛鄧三概論”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職業(yè),2013(7):315.
[4]阮曉鶯.專題教學在“概論”課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導刊,2014(1).
[5]柯鴻芳.專題授課法在“概論”課中的運用[J].教育理論,2013(1):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