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楓琦
在遼朝長達209年的歷史上,有這樣一位太后,她天資聰穎,又很好地接受了家庭教育。她在失去丈夫后能獨當一面、籠絡人心、治理國家,她身居高位卻舍得放權。她的子女都很敬重她。她就是遼朝承天皇太后——蕭綽(燕燕)。
作家蔣勝男曾說:“雖然遼國幾乎所有的皇后太后都姓蕭,但一般人說起蕭太后就是指這位承天太后蕭燕燕,這不能不引起我的興趣來?!蹦敲矗鞘裁丛蚴沟盟@得如此大的成功?她又與中國古代歷史上其他擁有至上權力的女人有何不同?歷史評述、戲劇表演中是否能真正反映、還原真實的歷史人物?又或者作家的思想感情能否影響其對人物的描寫,并進一步引導讀者的價值和情感走向?所有這些問題,促使筆者對這位歷史人物、對相似的人物及作家和讀者的感情走向進行新的思考,并希望做出一些合理的回答。
一、天時地利人和,促成完美人格
小時候的燕燕經(jīng)常闖禍,十分淘氣,父親蕭思溫能找到的唯一有效的懲罰辦法就是寫文章,沒想到從這件事上卻看出燕燕的長處。對于寫文章這件事,她極為認真,每件事都要細細地弄明白,交出文章的時候一臉得意。遼穆宗耶律璟當朝時期,春捺缽之前,燕燕騎馬。沒想到這馬還沒被馴服,忽聽得一下鼓聲巨響,這馬出于危險本能的恐懼,一路瘋狂,不辨目的地往刑場跑,刑場正好有犯人被砍頭示眾,本來是非常嚴肅的一件事,被燕燕和馬一鬧,整個刑場雞飛狗跳,亂作一團。燕燕也是第一次看見殺頭,被嚇得不輕,后來被韓德讓送回家,免不得受一頓懲罰。蕭思溫就讓燕燕把南判投案的結案奏報看了,寫出一篇文章來談談自己的看法,若寫得不好,便不準去春捺缽?!把嘌啾臼敲銖娊恿P,不想看著看著卻生了興趣,當下就從南逃叛亂開始查歷年南逃之事,一查又查到國朝對漢人的制度上去,直到出行時坐到馬車上,手中還捧著案卷?!?/p>
蕭思溫是遼朝的宰相,所以書房中常有軍事機密,這就使蕭燕燕可以自由進入書房看相關資料,加上父親為她配備一個書童,為她隨時解答疑惑,久而久之,燕燕看待問題也多了一分自己的想法。蕭思溫不僅按照后族觀念教授蕭家三姐妹騎射之學、御兵之術,也讓她們研習漢學,培養(yǎng)天下大局的觀念。所以如外界所說,大遼下一屆皇后必出自蕭思溫家,并非空穴來風。因為遼朝的皇后不是簡單的要工于心計,一輩子“囚禁”在深宮之中,而更像遼朝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妻子述律太后那樣,能夠親自率兵征戰(zhàn),引導士兵,思考最有效的作戰(zhàn)方略,更甚者要在皇帝不在的時候,有獨立執(zhí)掌朝政、帶領天下的果敢和勇氣。
二、婦唱夫隨予信任,獨當一面顯才能
蕭燕燕的丈夫——遼景宗耶律賢,可以說完全信任這位自幼就看上的姑娘,也信任并甘心將整個國家交給燕燕去打理。簡單舉兩個例子。
第一,遼景宗在位期間,因為身體欠佳,所以事情都讓燕燕幫忙處理,而對于燕燕所做的決定,遼景宗最多只是聽聽通報,表示“知道”即可,不做過多干預。每次的任務,燕燕也不負眾望,完成得非常出色。所以在燕燕的治理下,遼國日漸強盛,經(jīng)濟步入正軌。
保寧八年(公元976年)二月,遼景宗傳諭史官學士——“此后凡記錄皇后之言,亦稱‘朕暨‘予,并著為定式”。這是一個什么概念?“以后凡是皇后說的話,你們統(tǒng)統(tǒng)以‘朕來記錄”。把皇后的地位提升到與自己同等的高度,說明遼景宗完全信任自己的這位皇后。
第二,乾亨四年(公元982年)九月,三十五歲的遼景宗在出獵途中,病卒于云州(今山西大同)焦山行宮。臨終之時他留下一道遺詔“梁王隆緒嗣位,軍國大事聽皇后命”,將遼國交到了二十九歲的蕭綽手里。
“聽皇后命”這句話有何不同,當初唐高宗給武則天留的遺詔是“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宋仁宗給劉太后留的遺詔“軍國大事有不決者,權取皇太后處分”。筆者對此進行了簡單比較,如表1所示。
一個直接、一個兼取、一個權宜,權力程度由大到小,遼景宗的這道遺詔,給了蕭燕燕至高無上的權力,為燕燕以后管理國家打開大門。雖然中國古代不乏女性掌權,垂簾聽政、幕后指揮,在父權主導式王權下,這些女人通過影響執(zhí)政者,對朝廷決策產(chǎn)生實際影響,從而獲得自己的權力,這種權力是隱形的、不可見的,甚至是依靠自己的身份獲得眾人的俯首稱臣,這種身份就是古代女人活得權力的來源。而遼景宗以一道遺詔,白紙黑字,賦予蕭燕燕名正言順的權力,所以可以說,這種權力具有“合法性”。
三、知人識人御人有術,唯賢善任忠臣輔助
在遼景宗去世后,長子耶律隆緒年僅十二歲,主少國疑,宗室親王勢力雄厚,局勢易變。團結群臣、拉攏人心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于是,燕燕把遼國大將軍耶律斜軫和當年的未婚夫——漢臣韓德讓,叫來大殿。兩人一進來,燕燕就充分發(fā)揮女性的優(yōu)勢——聲淚俱下:“母寡子弱,族屬雄強,邊防未靖,奈何?”不得不說,這時候女人的眼淚果然是最好的法寶。兩位臣子立刻上前安慰,并發(fā)下重誓:“信任臣等,何慮之有!”待兩人走后,皇后還是不放心,于是讓自己的兒子拜耶律斜軫為哥哥。至于韓德讓,燕燕直接對他說,以后隆緒就是你的兒子。因此,后來韓德讓出入后宮,亦如自家。對于他們的這段姻緣,時隔多年,到現(xiàn)在才終于完美地實現(xiàn)。很多人說燕燕“移情別戀”,倒不如說她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自己的歸屬,更何況她與韓德讓本就有過婚約。
四、奉獻半載登巔峰,不戀高位舍放權
有政治才能的女人不在少數(shù),難能可貴的是對權力的放下。蕭燕燕和武則天兩個人同樣手掌大權、同樣擁有政治才能,也同樣有獨當一面的能力,但是蕭燕燕并沒有學武則天把權力聚攏,而是歸政于自己的兒子,開創(chuàng)了遼國的盛世,也讓遼國的權力平穩(wěn)過渡。
作者還出版了另一本書《羋月傳》,與羋月得到權力但失去愛情、親情相比,蕭太后在家庭、情感、功業(yè)三個方面都做到了大圓滿,這種圓滿在古代的男權社會殊為不易。她母為公主,父為宰相,入宮不久即封后,更在此后因為丈夫遼景宗多病而為她鋪就了權力人生。她的兒子遼圣宗不僅是遼國歷史上少有的英君明主,更能夠尊重母親,在她執(zhí)政數(shù)十年間,母子之間未見重大分岐。
五、結語
作家的感情就似一雙無形之手,用文字、用語句,或者多用一個修辭格,就能無聲無息地在讀者腦海中渲染出一個人物,同時出現(xiàn)的還有讀者對這個人物的褒獎與憎惡。所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會影響作品人物的描寫,作者若是喜歡這個人物,會想向讀者傳達積極的一面,會潛意識里希望讀者也如自己一樣,喜歡上這個人。相反地,如果作者對這個人物沒有好感,那么他不會對人物賦予太多的情感,會字里行間向讀者宣傳人物不好的一面。很多人看過明朝人編寫的歷史小說《楊家將》,也看過翻拍成電視劇的版本,如果把《楊家將》的小說當成歷史來讀,認為契丹就是落后的蠻夷之邦,蕭太后就是可惡至極的,這就過于片面了。其實在歷史上,蕭燕燕的整個人生可以說是大獲成功,她與中國古代歷史上其他擁有權力的女人截然不同。
(遼寧科技學院人文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