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賞
周日帶七歲的女兒張晶晶到迷你世界體驗館玩,在一個法官判案的館,有審判長、書記員、訴訟代理人,兩邊各有原告、被告和律師,一共有七位小朋友可以體驗。我隔著玻璃門一眼發(fā)現(xiàn)了審判長席位,希望女兒能坐那里,像電視上審判長拿著小槌子那樣,居高臨下威風凜凜的,好不氣派。
趁著管理員給他們換法官的黑色衣袍的時候,我悄悄地走進門去,對女兒一指那個席位,暗示她要坐那里。然而她環(huán)顧四周,沒有聽從我的所謂的合理安排,徑直坐在了原告律師的位置,這讓我的對她的做法有點不太理解。再回頭一看,審判長席位已經被另一位家長連拉帶扯地把自己兒子一屁股按在了那里。
活動開始了,在管理員的主持下,孩子們根據(jù)自己的角色,讀桌子上早已準備好的臺詞,不能旁聽的我和其他家長都在屋外面,他們讀什么也聽不清楚,只看見嘴在動。坐在審判長席位的小男孩,好似也知道審判長權力非常大,神氣十足,洋洋得意,他的媽媽就在我身邊頻頻拍照和錄像,一會兒還發(fā)朋友圈里炫耀著,看朋友都在點贊,有的說這孩子了不起,后生可畏,還有的說二十年后一條好漢。這位媽媽美滋滋的,幸福的臉上樂開了花。我在一旁只有干羨慕的份兒。
突然我看見管理員走到女兒的席位上,他們在說什么,應該是有些字、有些句子,女兒不太認識,讀的比較吃力。管理員便和她交換了一下席位,女兒一瞬間又坐在了訴訟代理人的席位。我甚至想,怎么不是“審判長”和她交換位置呢。
大約四十分鐘后,審判結束。“打官司”誰輸誰贏,這并不是我所關心和關注的,孩子一出來我就問她,怎么不喜歡審判長呢。她說,我喜歡坐我那里。言外之意她不喜歡審判長,而喜歡一些不起眼的小角色。她的一句話讓我一整天都在思索,我老婆也像一些寶媽一樣,一窩蜂地給孩子報各種特長班,什么拉丁舞、畫畫、口才班,現(xiàn)在想來好似只有口才班才適合她,做律師口才不好,怎樣為別人辯護和服務呢?而且活動中交換的也是訴訟代理人,都是替別人說話的主。
由此我想到一個小故事,公雞登上一堆沙土,在上面刨了個不亦樂乎,它忙忙碌碌地想找點食物,最后卻翻出了一顆珍珠。公雞說:“這個寶物盡管光彩奪目,對我卻毫無用處,還不如找到一顆麥粒,用它來填飽肚子。咱們庭院里的雞鴨羊豬,都喜歡吃麥粒,要這珍珠干什么呢?我用不著佩戴這個寶物,也不想用它來打扮自己,就讓人們去把它當作寶貝吧!”說罷,公雞把珍珠丟到一邊,繼續(xù)去翻找它的麥粒。
記得有人說,教育過程可以設計,但人生不行。人生的確需要目標,教育路線圖盡可以被制定得盡善盡美,然而生活卻往往不會按照預先寫好的劇本上演。米蘭·昆德拉也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fā)笑?!睕]錯,生活仿佛特別喜歡和人開一些不大不小甚至是殘酷的玩笑。足見,對待孩子的興趣,我們不能違背孩子的意愿,不能讓他們按照自己設計好的路線走。還是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吧,有時候瞎摻和不是愛,甚至是一種沒必要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