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煜
[摘 要]在現今科技進步的年代里,教學形式越來越豐富多彩,教學輔助手段也層出不窮。從曾經的投影儀到現在的電腦終端,時代在進步,未來一定還會有更高端的科技運用到課堂教學中,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地提高新教學輔助技術的掌握和運用水平。目前,常用的與教學有關的計算機軟件有PPT、微視頻、虛擬仿真模型、仿真化學實驗室等,對它們的有效利用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教學軟件;課堂教學;優(yōu)化
[中圖分類號] G633.8[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6058(2018)11-0071-02
隨著課程改革的全面推行和逐步深入,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合理運用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各種計算機教學軟件的應用,讓教學內容更加飽滿,教學特點更加鮮明,教學情境形象生動。作為化學教師,應熟練掌握和運用與教學相關的計算機軟件,從而完善自己的教學手段,并且能夠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將教學軟件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樣,不僅能夠豐富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還能有效地讓學生對某些方面的知識加深理解、輕松記憶,同時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效果。近年來,我在教學過程中,除了使用幻燈片以及投影儀等一系列教學輔助手段外,還引入虛擬仿真軟件來輔助實驗教學。下面我結合初中化學教材中某些內容的教學來談談計算機教學軟件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一、巧用PPT、微視頻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納也曾經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就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睂W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影響極大。如果有了興趣,學生的學習會變得主動、心情會變得愉悅、態(tài)度會變得認真。因此,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應該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識規(guī)律,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PPT是微軟公司的文稿演示軟件。在課堂教學中巧妙地運用PPT技術可創(chuàng)設生動、逼真的情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和學習熱情,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在教學《緒言》時,先通過PPT連續(xù)導入一張張貼近生活的圖片(有烏魯木齊的大巴扎,大巴扎上是琳瑯滿目的商品),再伴以充滿新疆異域風情的“麥西來普”樂曲。這時候,教師提出問題:“這是哪里?”“這些商品你熟悉嗎?”“你知道這些商品的材質嗎?這些材料都是從哪里來的呢?”“你知道制造塑料、橡膠的原材料是什么嗎?”“你知道咱們天天吃的食鹽,除了能做調味品,還有什么用途嗎?”面對這些熟悉的物品和環(huán)境,學生暢所欲言、大膽設想,課堂氣氛異?;钴S,學生學習熱情高漲,輕松、自然地投入到化學學習中。
“會聲會影”(Ulead Video Studio)是友立公司出品的一款功能強大的“視頻編輯”軟件。在教學《金屬材料》時,需要介紹材料的發(fā)展史,對此我選取了有代表性的素材并用“會聲會影”'制作成微視頻,再配以優(yōu)美的輕音樂,從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一直到現代的鈦合金及其他新型材料進行講解,生動的畫面配以清晰的解說,讓原本枯燥的內容形象生動起來。通過短短3分鐘的視頻,學生了解到了材料的發(fā)展歷史和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貢獻。這樣的一個情境,很自然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巧用虛擬仿真模型突破教學重難點
虛擬仿真軟件中的“化學三維分子模型”能為我們展示奇妙的化學微觀世界,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全三維的、用于分子演示的平臺。對于化學教師來講,它操作簡單,交互性好,使用方便。
應用“化學三維分子模型”教學能夠將微觀粒子形象化、具體化,再結合軟件自身的動畫效果和聲音效果,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自然而然地將學生帶入到了微觀的世界。虛擬仿真模型使抽象難懂的概念變得具體形象,從而輕松突出教學重難點。
如在學習《分子、原子》時,由于分子和原子是肉眼看不見的微觀粒子,對于“分子是如何構成原子的?化學變化中,分子是如何破裂成原子,原子又是如何進行重新組合的?”
這些問題,我們運用“化學三維分子模型”來解決,就顯得輕松多了。教學中,教師先提問“過氧化氫分解的生成物是什么”,然后運用“化學三維分子模型”展示過氧化氫分子分解的微觀過程:先是動畫中出現過氧化氫分子,然后過氧化氫分子破裂,每2個過氧化氫分子破裂成8個更小的微粒(4個氫原子和4個氧原子)。這時,教師提出問題:分裂成的微粒是什么?是在什么情況下得到的?接著,繼續(xù)演示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2個水分子和1個氧分子)的過程。同時引導學生思索:在化學變化中,分子能否再分成更小的微粒?化學變化中原子能再分嗎?從而得出結論: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而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這樣,學生對化學變化的實質就有了清楚的認識,即化學變化中分子破裂,原子重組。
三、巧用“仿真化學實驗室”輔助化學實驗,增強實驗效果
“仿真化學實驗室”是由計算機提供的一個虛擬的化學實驗室。例如,在講《水的組成》這一節(jié)時,我先提問:“水通電后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學生帶著疑問觀看老師的演示實驗。但因為條件的限制,只有一小部分學生能看清楚實驗現象,為了提高演示效果,我用“仿真實驗室”來配合完成上述實驗過程。學生可以在屏幕上看到一個虛擬的水電解實驗裝置,通電時,正負兩個電極上同時產生氣泡且產生氣泡的速率對比很清楚。過幾分鐘后再仔細觀察,會發(fā)現正、負兩個玻璃管內收集到的氣體的體積比是1∶2,再分別用燃著的小木條檢驗兩個玻璃管內的氣體生成物,可以看到正極的氣體讓木條燃燒得更旺,負極的氣體燃燒并產生淡藍色火焰。水通電產生的氫氣為易燃易爆的氣體,其爆炸極限寬泛,為了讓學生加深對氫氣的認識,再用“仿真實驗室”為學生演示點燃氫氣前驗純的正確實驗操作方法。同時,還可模擬錯誤實驗操作可能帶來的危害。“仿真實驗室”通過聲音、圖像對操作者形成最直觀的感官刺激,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錯誤實驗操作的危害性,起到警示作用,提高了學生的安全意識。
又如,講“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質實驗”時,我先用PPT講解二氧化碳的性質和制取方法,在學生加深理解的基礎上開始演示實驗。但我們都知道,課堂上做演示實驗其效果有時不是很明顯,由于光線或角度等問題,會造成絕大部分學生看不清老師操作的細節(jié)。這時候,我會使用“仿真實驗室”再做一遍實驗。首先是儀器的選擇,讓學生邊回憶儀器的名稱邊回顧儀器的用途,在形成大體框架后我們就可以按照學生的指示做實驗了。有時候在操作的過程中會出現步驟上的錯誤,但不用擔心,模擬實驗室在實驗操作出現錯誤的時候會給出提示,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加深記憶,提高學習效率。再者就是關于蠟燭燃燒過程中傾倒二氧化碳以檢驗其性質的實驗,這個實驗在真實操作過程中容易出現失誤,常常會因為蠟燭燃燒過熱導致二氧化碳氣體不能順利進入燒杯,而“仿真實驗室”卻能很好地展示實驗,并節(jié)省上課時間。
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教學軟件不斷地被開發(fā)和升級換代,新的信息技術層出不窮。當然教學軟件的應用要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來確定,不能一味地追求新技術、新方法,而忽視教師的講授、板書等常規(guī)的教學手段??傊?,計算機軟件的合理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豐富感知材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要想成為一名高瞻遠矚、緊跟時代步伐的優(yōu)秀教師,我們一定要不斷學習,開闊視野,讓自己掌握的新的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責任編輯 羅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