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勇
據(jù)知情人士向我透露:我的一個小伙伴現(xiàn)在有“階層下跌”的風險。
他文化程度不高,但多年以前,依靠強大的自我擔當、精明的頭腦、頑強的意志,還有對中國高速發(fā)展中釋放出來的機會的捕捉,實現(xiàn)了“逆襲”,在那個小地方算是人生贏家。
在社交網(wǎng)絡上,一般來說,“我同學”“我朋友”“我小伙伴”都是扮演成功人士的角色的。我也為自己擁有這樣的小伙伴感到驕傲和自豪。
見到他已經(jīng)是幾年前了。由于大家除了敘舊,很難再發(fā)展出純潔的友誼,所以我們幾年來極少聯(lián)系。但我這段時間從家鄉(xiāng)一些人的口中,陸續(xù)聽到了他在老家的建筑和餐飲行業(yè)上投資失敗的消息,盡管這個失敗對他的影響并不太大。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那次不成功的交流。在那次交流中,他對政治、社會、經(jīng)濟、人心,這個社會體系的變化,不僅沒有意識,也沒有興趣。他所認為的做生意,好像跟這些變化無關。
那時我就有一種預感:作為一個在階層上已是妥妥中產(chǎn)的人,他并沒有“社會實力”這個概念。而我要在他面前顯示我還是懂一點跟做生意有關的政治、社會、經(jīng)濟、人心、生態(tài)的,哪怕是在掏心掏肺,也是愚蠢的,在不喜歡聽的他面前會得罪人。
什么是社會實力?跟中產(chǎn)階層以上的人群又有什么關系?
一說到“實力”這個概念,容易給人一種錯覺,以為對應的是實體或個人所擁有的某種特質(zhì),比如一個人內(nèi)心強大;比如一個人身強力壯,有八塊腹肌;比如一個人擁有一個億;比如一個人權力很大,是某某級別的官員。
它們確實都是實力,都是個人所擁有的“物質(zhì)”或精神層面的東西。
比如馬云有多少多少億錢,但他的錢不是一種他手上“掌握”的東西,而是嵌在一個政治、社會、經(jīng)濟、人心、科技、管理等網(wǎng)絡里的東西。
但是,社會實力更多是一個“結構”概念而不是“實體”概念。像擁有一個億的人,像某某級別的官員,他們的社會實力并不是來自個人獨立所擁有的那些東西,而恰恰是來自政治、社會、經(jīng)濟、人心的那個結構里。他們的社會實力,是在游戲規(guī)則中,所處于的一個地位,在宏觀社會結構中的一個勢。
社會實力是一個結構概念,意味著一個人的階層越低,面對的越是一個微觀的世界,越只能控制跟自己的身體和親緣關系有關的人和物,社會實力越低。比如社會底層能控制的基本就是自己和自己的親人。而階層越高,面對的越是不確定性的宏觀世界,越能控制宏觀社會結構中的人和物,但要求的認知和把控能力也越高。像馬云所能控制的東西,就比我的小伙伴大了N多倍,我的小伙伴所能控制的東西又比他社會底層的親戚大了很多。
但這種控制,不是對實體的控制。比如馬云有多少多少億錢,但他的錢不是一種他手上“掌握”的東西,而是嵌在一個政治、社會、經(jīng)濟、人心、科技、管理等網(wǎng)絡里的東西。這些東西隨時都在發(fā)生變化,而且往往還超出馬云的掌控,比如股價一發(fā)生變化,他的錢就會多或少。也正因為如此,對于階層地位較高的精英群體來說,認知、決斷等是必備的素質(zhì)。
對于中產(chǎn)階層以上的群體來說,社會實力是一種結構上的東西,意義非常重大。因為,政治、社會、經(jīng)濟、人心的變化,可以隨時增加或減少他們的社會實力,影響社會位置。這里面釋放出來的機會和風險,對于他們來說都是一種考驗。所以,對政治、社會、經(jīng)濟、人心的變化沒有興趣,毫不敏感,其實不是一件值得贊賞的事情。
我認為他為了消除風險,確實需要補上認知社會演化趨勢這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