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達央
(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信息中心 江蘇常州 213164)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學習方式呈現(xiàn)開放、多元、自主的特點,學習資源走向多樣化、數(shù)字化、便捷化。以“微博”為代表的學習資源促進了微資源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包括微課程、微視頻等[1]。目前,微課正在教育領域迅速發(fā)展,其學習形式適應當前主流社會群體碎片化學習、泛在學習的需求,并可廣泛應用于翻轉課堂、在線課堂等教學過程中。研究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微課教學視頻單向傳播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學反饋的達成,影響了學習效果。因此,設計互動微課視頻是促進微課教學質量提升的有效途徑。
研究發(fā)現(xiàn),在以往基于視頻媒體的在線教學平臺中,過多的媒體種類資源應用并未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反而降低了學習者注意力的穩(wěn)定性,而以時間短、容量小、內容精、媒體單一為特點的微課視頻學習資源受到越來越多學習者的青睞[2]。微課視頻播放時間雖短,但它的整合度很高,是一段經過精心設計的知識內容。
傳統(tǒng)視頻媒體自身具有封閉性與單向性特點,很難與課程教學中所需的其他要素(如問答、考核等)進行深度融合。學習者通過基于傳統(tǒng)視頻設計的微課進行學習時,必須在學習平臺的其他模塊間跳轉切換學習,學習效率低。
由于目前在文獻中還沒有對微課互動視頻有明確界定,基于微課教學特點,結合媒體交互特性,微課互動視頻可表述為基于網絡學習環(huán)境,選擇某學科、某個或某些適合視頻媒介表現(xiàn)的知識點教學內容,利用技術手段給微視頻增加交互功能,實現(xiàn)學習者與教學內容相互作用和相關操作的視頻。微課互動視頻的設計以適應網絡環(huán)境為前提,可以面向基礎通識性課程或專業(yè)課程?;右曨l的設計模型以ADDIE通用教學模型為原型。學習者在完成一段視頻的學習后,可直接在無需切換學習模塊的形態(tài)下,通過輸入設備(鼠標、鍵盤、觸摸屏、手寫筆等)對視頻中的學習內容(如測試題)進行互動操作,實現(xiàn)微課教學內容的達成度檢測,以提升微課學習的效果[3]。
微課互動視頻的設計要依據教學規(guī)范和學習規(guī)律,根據ADDIE通用教學設計模型,首先,對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等教學要素展開分析。流程設計前不僅要基于教學目標選擇適合交互式設計的教學內容,還要分析教學對象前期知識的掌握情況。其次,對教學內容內部的知識點結構順序進行設計和安排,考慮兩者之間建構關系。最后,利用分析結果明確互動視頻的互動內容、互動形式和流程走向。微課互動視頻的設計流程可用圖1來表示:
圖1 互動視頻常規(guī)設計流程
圖1中所展示的互動視頻的設計流程僅針對某一段視頻,在實際的微課視頻中,可以添加多個檢測點(交互點),測試難度根據學習內容由淺入深設計。流程中知識點測試的方法有兩種:畫內測試法和畫外測試法。畫內測試法是指根據視頻播放的圖片序列添加測試題,測試完成后,視頻才能繼續(xù)播放。畫外測試法,是指通過熱區(qū)鏈接跳轉形式添加測試題,測試完成后,有兩種結果:其一是返回原視頻;其二是不返回原視頻。目前畫外測試法主要用于課程完整的評價測試或階段測試,對于學習中間過程的知識點測試則主要采用畫內測試法。
目前微課互動視頻實現(xiàn)的工具和方法有很多,常見的軟件有Adobe Captivate、FLASH、Camtasia Studio、Storyline等。不同軟件在視頻互動功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上各有不同,本文利用Camtasia Studio 8實現(xiàn)互動視頻制作。Camtasia視頻編輯軟件在微課開發(fā)的工具中使用較為普遍,但很多僅停留在使用它的屏幕錄像功能,而軟件自帶的強大有用的交互功能卻很少被研究與應用。
Camtasia提供的交互視頻制作思路是基于已完成錄制的視頻片段,在其中給擬定的一個或多個時間點添加交互設置,當視頻播放到該時間點時,視頻暫停,彈出測試問題,學習者完成測試交互操作后,視頻繼續(xù)播放,同時教師能及時得到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信息?;贑amtasia軟件可以設計的視頻互動類型有兩種:一是畫內互動;二是畫外互動。
1)畫內互動。畫內互動功能實現(xiàn)的思路是利用Camtasia的Quizzing功能,通過插入測試點的方式來實現(xiàn)視頻互動功能,屬于順序播放。實現(xiàn)方法為拖動時間線上的播放頭到需要添加測試題的時間點,然后啟動Quizzing問題設置功能。用戶根據教學需求可自由設定添加的題型,主要有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和判斷題四種類型。目前Camtasia 8版本的軟件已支持對視頻片段的一個或多個時間點添加不同種類型測試題,且支持向學習者反饋正確答案,支持向教師指定的email郵箱發(fā)送學習者的答題情況。
2)畫外互動。畫外互動功能主要是針對較為復雜的教學測試而設計,測試類型更為多樣化。畫外測試互動視頻有內部跳轉測試鏈接和外部跳轉測試鏈接兩種。內部跳轉測試鏈接功能不同于畫內測試的順序播放,而是可以實現(xiàn)在視頻片段的任意時段幀間跳轉。內部跳轉測試鏈接功能常用于小知識點學習的階段性測試。外部跳轉測試鏈接功能是指測試脫離視頻片段本身,類似于打開一個新的測試文件,該功能常用于微視頻學習結束后的總結性或綜合性評價檢測。如圖2。
圖2 畫外互動原理圖
研究將微課互動視頻應用于計算機基礎通識課程教學中,檢驗視頻學習效果。選取其中兩個班為實驗對象,分別以傳統(tǒng)微課視頻(實驗1班)和互動微課視頻(實驗2班)開展實驗教學。為了提高實驗數(shù)據的有效性,實驗歷時1個月,先后學習3個單元的知識,把所有測試數(shù)據錄入SPSS中,使用協(xié)方差分析和單因素方差分析兩種檢測方法分析學生的學習成績、認知負荷和學習滿意度三個維度。
經實驗發(fā)現(xiàn),在教學中應用互動視頻進行學習的實驗2班可以快速掌握計算機應用基礎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而應用傳統(tǒng)視頻進行學習的實驗1班出現(xiàn)漏看、跳看或只播不看的現(xiàn)象。從學習成績來看,實驗1班的平均學習成績明顯低于實驗2班。從兩個實驗班對于視頻課程教學的滿意度來看,實驗2班對互動視頻興趣度較高,實驗1班則出現(xiàn)部分排斥現(xiàn)象,說明對傳統(tǒng)視頻教學滿意度較差。從掌握同等知識內容和能力層次的花費時間來看,實驗2班整體耗時較低,學習速度比實驗1班快,說明互動微課視頻對學生的認知負荷較低,學習效果好。
微課互動視頻屬于微課視頻制作的延伸與創(chuàng)新,其核心與傳統(tǒng)微課視頻的錄制途徑是相同的。對于學習者來說,互動操作更能激發(fā)學習興趣,能有效避免傳統(tǒng)視頻學習中出現(xiàn)的空放現(xiàn)象。這種基于人機交互的學習方式有利于促進學習者知識的建構,系統(tǒng)的即時學習反饋有利于促進學習者對自身學習效果的把握,使學習者能及時有效地調整學習步調。同時通過學習反饋,教師采取更為有效的教學措施,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