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男
【摘 要】刑事司法信息公開是指刑事司法主體即法院,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在刑事司法過程中將其掌握的與刑事司法活動相關的信息向刑事司法活動參與人和公眾公開。由于目前我國沒有專門的刑事司法信息公開制度立法使得刑事司法信息公開制度在實踐中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和公眾知情權、監(jiān)督權的實現(xiàn);也妨礙了司法公正的實現(xiàn),還使司法權威和司法公信力也大打折扣。鑒于此,加快刑事司法信息公開制度的建立已經迫在眉睫了。
【關鍵詞】刑事司法信息;信息公開;制度研究
一、當前刑事司法公開存在的問題
(一)沒有統(tǒng)一、明確的刑事司法信息公開的法律規(guī)定
當前刑事司法公開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法律層面對刑事司法公開的系統(tǒng)規(guī)定。雖然我國頒布了《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但是并沒有將司法機關納入信息公開的義務主體。所以刑事司法信息公開制度還無法可依。刑事司法信息相關的規(guī)定只能從憲法、刑事訴訟法和關于司法公開的相關司法解釋或規(guī)定、決定中找到一些相關的規(guī)定。
(二)我國刑事司法信息公開途徑較少
司法機關在對信息進行公開時最常運用的是網(wǎng)絡公開和現(xiàn)場告知的方式。雖然目前大部分法院、檢察院已開通了官方網(wǎng)站以及官方的微博。但是除了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其他很多基層的法院、檢察院網(wǎng)站除了簡單的法院概述,法律法規(guī)介紹和一些其他的司法行政信息外,并沒有太多與案件有關的東西。
(三)缺乏對媒體公開信息的相關規(guī)定
我們應充分重視新聞媒體輿論的力量,輿論的力量有的時候可以干預刑事司法活動的公平進行。新聞輿論對刑事司法信息公開的監(jiān)督是社會公眾監(jiān)督中最具影響力的監(jiān)督方式[2]。但是由于很多媒體很大程度上不客觀報道引導了輿論的走向。輿論影響了刑事司法活動的進行。對案件事實的有目的報道影響了司法權的獨立行使。
(四)缺乏相應的監(jiān)督機制
制度的建立和運行必須具有相應監(jiān)督措施對其運行進行監(jiān)督。刑事信息公開制度本身還不成熟,缺乏對此制度進行監(jiān)督的具體舉措。刑事信息公開的對象是廣泛的群體,包括訴訟當事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刑事司法信息公開的對象在刑事司法信息公開過程中,大部分時候處于被動地位。只能被動的接收信息。從這個角度分析,刑事司法信息的權利主體也不會積極的對信息進行公開。
(五)缺乏救濟機制
在《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對政府信息公開制度進行了詳細的規(guī)定,但沒有規(guī)定刑事司法信息的公開。我國刑事司法機在刑事司法信息公開建設方面存在著諸多障礙。如內部運轉障礙、法制環(huán)境障礙、體制機制障礙等。對完善刑事司法信息公開制度的救濟措施沒有任何益處。
二、我國刑事司法信息公開制度的完善建議及配套制度
(一)我國刑事司法信息公開制度的完善建議
1.刑事司法信息的公開應盡量體現(xiàn)便民化
刑事司法信息公開的最終目的是要實現(xiàn)刑事司法信息對當事人、社會公眾以及新聞媒體三者公開。方便當事人充分了解刑事司法活動的進展,滿足廣大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jiān)督權。因此,刑事司法信息的公開不僅要做到全面公開而且還要做到及時便捷的公開,要從不同角度考慮信息公開的具體方式是否能讓查詢人以最便捷的方式進行查詢。這就需要刑事司法機關必須充分尊重和滿足信息查詢主體的需求差異化,通過口頭告知、書面、網(wǎng)絡多種公開的方式對刑事司法信息進行公開。①
2.設立第三方司法公開委員會
作為司法公開或者不公開權利的救濟制度,復議以及申訴最大的缺陷就在于它們是某個體系內部的一種救濟制度,無法克服其部門內部利益的影響,從而也就無法真正保障司法公開②。司法公開委員會在性質上是獨立于法院系統(tǒng)的專門機構,在人員構成上由上級法院指派的成員組成,在職責上對司法公開工作中存在的爭議公開或者不公開決定進行審查并作出是否公開的決定。對于司法公開委員會作出的決定,合議庭必須執(zhí)行。而對于該項決定,當事人或者有關社會媒體不服的,可以向上級法院的司法公開委員會提出重新審查的請求。
(二)我國刑事司法信息公開制度的配套措施
1、救濟機制
刑事司法信息的公開根據(jù)公開對象的不同分為兩個方面。分別是向當事人和向社會公眾公開的信息。刑事司法信息公開的目的是在保障隱私的基礎上,對刑事司法信息進行最深層次的公開。對刑事司法信息公開的救濟具體有以下三點:第一,申請人向刑事司法機關申請公開信息,對依法應該公開的信息司法機關不予公開的,申請人可以向司法機關的上一級法機關申請一次復議。第二,社會大眾認為刑事司法機關不作為,對該公開的信息沒有予以公開的。公眾可以向上一級司法機關進行舉報。第三,刑事司法機關在信息公開過程中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上一級刑事司法機關應責令其改正;情節(jié)嚴重的,應該對相應人員進行追責。
2、監(jiān)督制度
刑事司法信息公開制度能否充分發(fā)揮它的作用,能發(fā)揮多大的作用關鍵在于能不能建立完善的監(jiān)督措施。以下將從監(jiān)督的主體、內容和方式上對監(jiān)督機制進行討論。
(1)關于監(jiān)督主體。從刑事司法機關的特點上看,將監(jiān)督主體分為內外兩個
維度。其中一個是刑事司法機關內部監(jiān)督。刑事司法機關內部監(jiān)督可以通過制定量化的考核指標,對刑事司法機關信息公開情況進行評價和監(jiān)督。另外一個是司法機關的外部監(jiān)督。它包括人大以及各級人大成立專門機關的監(jiān)督。通過人大對刑事司法信息公開情況進行監(jiān)督,然后根據(jù)監(jiān)督的情況提出評議意見。還包括各社會組織、法人、公民可以對相關刑事司法機關進行監(jiān)督。
(2)關于監(jiān)督內容。首先,應對司法機關有否及時對刑事司法信息予以公開進行監(jiān)督。一方面是從范圍上來說。主要是對刑事司法機關有沒有故意對消息加以隱瞞,不進行公開進行公開。另一方面監(jiān)督刑事司法信息有沒有按時進行公開。是否存在刑事司法機關故意拖延時間。
(3)關于監(jiān)督方式。首先,刑事司法活動中凡應該公開而沒有公開的,以及公開的內容不符合規(guī)范的,都應該責令刑事司法機關進行限期整改。對于逾期不改的,上一級刑事司法機關應當對其進行通報批評。其次,應在刑事司法機關內部建立接收舉報、投訴的辦公室,對舉報人、投訴人反應的問題進行記錄。在立案大廳或法院網(wǎng)站設立投訴電話、舉報投訴信箱。司法機關在接到投訴、舉報后,應當對舉報和投訴人反映的情況予以詳細的登記并及時對投訴和舉報的內容進行調查核實和處理。
【參考文獻】
[1]姜樹政.民眾知情權視域下的司法公開進路[J].山東審判,2013(05).
[2] 閆博慧.我國司法公開的主要障礙及其保障探析[J].法學雜志,2016(4):11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