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對柳州市高職學生家風培育現狀等進行調研,提出依托思想政治理論課促進學生行為養(yǎng)成、運用新媒體打造思政網絡平臺、發(fā)揮思想政治輔導員和班主任引領作用、依托各種載體開展實踐活動、加強日常管理等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與良好家風培育有機融合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高職 思想政治教育 良好家風培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6C-0047-02
一、大學生良好家風培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情況
根據2004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的相關精神,廣西各高校對在校生開展思想政治法制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在三年制普通??崎_設“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概論”等課,同時每學期都要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等。家風教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內容,對幫助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身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目前,在國內,學術界關于良好家風培育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顯著,學者對良好家風傳承培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實證研究,也分別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如劉娟的《良好家風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提出要營造平等、和諧、融洽的家庭關系,給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培育和踐行男女平等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但是,在不同地區(qū)和不同院校,由于經濟發(fā)展水平有差異,院校專業(yè)設置各有側重,學生的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價值觀念、個性發(fā)展、學習和生活等有較大的區(qū)別。廣西是多民族地區(qū),經濟水平落后于沿海發(fā)達地區(qū)和東部地區(qū),文化背景也有差異性,因此,在現有基礎上充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構建適合廣西高校實際情況的家風教育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高職學生家風培育現狀調查分析
筆者擬通過調查,探討高職學生優(yōu)良家風培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等有機融合的途徑。調研對象為柳州市1000名在校高職學生。
(一)對家風的認知
在被調查對象中,有96.4%的學生認為:家風,亦門風,是家庭或家族所秉承的道德觀、價值觀、生活態(tài)度和行為規(guī)范;86.2%的學生認為:家風,即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家族成員共有的精神家園;僅2.4%的學生表示,對“家風”的概念不明確。數據說明,絕大多數人對“家風”的概念是明確的,基本認同家族成員之間的生活方式、情感態(tài)度、文化氛圍、精神品質、價值觀念、人生信仰達成的價值共識構成了家風。
(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
被調查者中,98.3%的學生表示“知道”或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62.4%的學生認為:良好家風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
(三)家風家教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相關調查
家庭是廣大學生成長的第一環(huán)境,家風教育作為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是每個人所接觸到的最初的教育形式。被調查者中,78.2%的學生認為,好的家風對大學生正確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推動作用;72.3%的學生認為,良好家風為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凈化了育人環(huán)境;60.5%的學生則認為,良好家風為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實踐平臺。
當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師的第一課堂教學,家風教育則是對學校教育的進一步拓展和深化,能夠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開辟廣闊的實踐平臺,將良好家風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三、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良好家風培育的主要途徑
要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良好家風培育,應堅持“樹木樹人、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重視學生的“知”“行”培養(yǎng),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第二課堂教育教學、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輔導員、班主任引領作用等多途徑多形式開展工作。
(一)依托思想政治理論課促進學生行為養(yǎng)成
高職高專學生大一學期都開設有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用辯證的觀點,積極探索傳統(tǒng)家風中的思想精髓,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依據高職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職業(yè)素養(yǎng)養(yǎng)成特點等,將家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三觀”教育主題中,以促進家風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動。
(二)運用新媒體打造思政網絡平臺
當今時代,網絡科技快速發(fā)展,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信息的接受、更新速度很快,高校在開展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需要運用新媒體這一媒介將家風教育融入學生的生活、學習中。如依托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通過微信推文的形式,將家風家規(guī)教育融入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定期推送具有啟發(fā)意義的典型事例、感人故事、家風語錄等微信內容,并在留言區(qū)設置話題,提高學生的關注度與參與度;利用校園網、校園廣播站、宣傳櫥窗等媒介開展優(yōu)秀家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的宣傳、展示,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的思想意識。
(三)發(fā)揮思想政治輔導員、班主任引領作用
大學思想政治輔導員、班主任作為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學生日常管理的一線工作者,對學生的思想引領、行為養(yǎng)成起著重要引導作用。思想輔導員、班主任應堅定理想信念,有意識地培養(yǎng)自己吃苦在前、享樂在后、樂于奉獻的精神,工作中多關心班級學生,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并通過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實現言傳身教,同時積極組織開展諸如優(yōu)秀家風家訓的學習討論、分享交流活動、主題演講、朗誦比賽等,真正發(fā)揮優(yōu)秀家風和典型家庭的熏陶感染作用,讓學生耳濡目染,入耳、入腦、入心。
(四)依托各種載體開展實踐活動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人為本,德育為先,可以通過多種形式,以現代德育實踐觀、價值觀為指導,以開展思想輔導、政治教育為載體,充分發(fā)揮高校第二課堂對第一課堂教育教學的延伸和補充作用,依托學校團委、各系(部)基層團組織、學生社團開展各級各類有針對性的實踐活動。如實地走訪居民社區(qū)中的模范家庭,開展宿舍文化建設活動,開展班風、學風建設,征文、書法繪畫、文藝表演等主題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把家庭環(huán)境中所浸潤出來的向上向善的價值理念和行為規(guī)范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能更好更快地融入社會、學校這個大家庭。此外,積極推進誠信建設和志愿服務制度化,努力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規(guī)則意識、奉獻意識、擔當意識。
(五)加強日常管理,推進學生思想政治工作
可以結合學生德育工作整體情況,制定符合大學生德育教育教學方案,充分利用每周一早上的升旗儀式、班會、系會、講座、素質拓展、素質大講堂等集會時間,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講解、感恩教育等,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
綜上所述,家風教育對大學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可以通過借鑒良好家風,依托思想政治理論課、新媒體等,發(fā)揮思想政治輔導員、班主任引領作用,開展各級各類實踐活動,將優(yōu)良家風培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從而推動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開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N].理論導報,2016-12-20
[2]劉玉飛.家風促進當代中國家庭道德教育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理工大學,2015
[3]白海燕.好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5(12)
[4]李慧娟,劉富英.傳統(tǒng)家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7)
[5]樊虹.我國傳統(tǒng)家訓蘊意及其現代文化價值[D].石家莊:河北經貿大學,2015
[6]黃禮峰,王雄杰,王寧寧.家風對高校學生德育的影響與對策[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
[7]張彥坤.學生黨員助理班主任: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選擇[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4)
[8]孫蘭英,盧婉婷.家風家教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J].思想教育研究,2014(12)
【作者簡介】李麗娜(1983— ),女,仫佬族,廣西柳州人,廣西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助理研究員,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學理論、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