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開義 黃 健 李 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八一醫(yī)院,廣西桂林541002)
近年來,動物實驗及臨床研究均表明[1-2],廣泛的局部腦血流下降等一系列臨床癥狀和體征會在腦出血后相當一段時間內(nèi)出現(xiàn)在血腫周圍,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出現(xiàn)在遠隔區(qū)域,而這些臨床癥狀和體征很難用血腫本身損害解釋,因此,臨床日益充分重視了對這些損害的改善。動物實驗結果表明[3],尼莫地平能夠對腦出血后廣泛的局部腦血流下降進行有效改善,同時促進缺血性腦損害的有效減輕。但是目前,臨床還很少有相關醫(yī)學研究對其進行報道。本研究對我院神經(jīng)內(nèi)科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比較了尼莫地平不同用藥時間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局部腦血流及腦水腫變化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對我院神經(jīng)外科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在發(fā)病3d內(nèi)入院,均經(jīng)CT檢查確診為腦實質出血;排除標準:將有原發(fā)性腦室出血、非高血壓性腦出血等患者排除在外。依據(jù)尼莫地平用藥時間將這些患者分為≤12h組(n=40)和>12h組(n=40)兩組?!?2h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 16例,年齡 35-85歲,平均(62.7±10.5)歲。>12h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36-85歲,平均(63.6±10.4)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h組患者在發(fā)病后12h內(nèi)用藥,>12h組患者在發(fā)病后12h后用藥,具體操作為:以較慢的速度(0.5-1mg/h)給予兩組患者靜脈滴注10mg/d尼莫地平(生產(chǎn)廠家:江蘇康緣美域生物醫(yī)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66423)+500ml生理鹽水,同時對患者的血壓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對輸液速度進行適時調節(jié),使患者血壓保持在160-180/90-100mmHg之間,10-15d后讓患者改為口服30mg尼莫地平,每天3次,1個月為1個療程。
治療前后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CT掃描,將其原發(fā)病灶體積計算出來。同時,采用神經(jīng)功能缺損量表對兩組患者的神經(jīng)缺損程度進行評定,隨著評分的降低,患者的神經(jīng)缺損程度逐漸減輕[4]。此外,采用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生活能力評定標準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能力進行評定,隨著評分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逐漸提升[5]。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原發(fā)病灶體積均顯著小于治療前(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原發(fā)病灶體積之間的差異均不顯著(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原發(fā)病灶體積之間的差異不顯著(P>0.05),具體見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神經(jīng)缺損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生活能力評分均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神經(jīng)缺損評分、生活能力評分之間的差異均不顯著(P>0.05),治療后≤12h組患者的神經(jīng)缺損評分顯著低于>12h組(P<0.05),生活能力評分顯著高于>12h組(P<0.05),具體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原發(fā)病灶體積變化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原發(fā)病灶體積變化情況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 >12h 組比較,*P<0.05。
組別≤12h組例數(shù)(n)40>12h組4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原發(fā)病灶體積(cm3)22.4±3.5 18.3±3.2#23.1±3.3 19.9±3.7#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神經(jīng)缺損、生活能力變化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神經(jīng)缺損、生活能力變化情況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 >12h 組比較,*P<0.05。
組別≤12h組例數(shù)(n)40>12h組4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神經(jīng)缺損14.9±2.2 2.3±0.2#*15.1±2.1 6.2±1.9#生活能力36.7±6.9 92.2±10.1#*37.9±6.2 74.2±10.3#
以往臨床較為充分地重視了腦出血后血腫大小、顱內(nèi)壓變化及腦水腫程度,但是卻沒有給予腦出血后其他病理生理過程以充分重視。近年來,動物實驗證實[6],和血腫本身一樣,腦出血后血腫周圍損害同樣對患者病情恢復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尼莫地平能夠在顱內(nèi)血管極強的鈣離子通道阻滯劑上選擇性作用,和鈣離子通過相關受體特異性可逆性結合,對鈣離子向血管平滑肌流入進行調節(jié),將血管痙攣逆轉過來,對腦血流進行改善,同時更能有效增加缺乏充足的灌注部位的血流量。此外,其還能夠促進腦細胞外鈣離子向腦細胞進入的減少、鈣超載的降低、顱內(nèi)壓及腦水腫的減輕,從而有效降低局部腦血流。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組患者的原發(fā)病灶體積之間的差異不顯著(P>0.05);≤12h組患者的神經(jīng)缺損評分顯著低于>12h組(P<0.05),生活能力評分顯著高于>12h組(P<0.05),說明尼莫地平早期用藥較晚期用藥更能有效降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局部腦血流,減輕患者的腦水腫,值得在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