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緒瓊 劉葉青 李娜
【摘要】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院前急救護理路徑的臨床應(yīng)用效果。方法 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 按照床號單雙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45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急救護理, 觀察組實施院前急救護理路徑。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搶救效果、住院期間患者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及病死率。結(jié)果 觀察組院前急救時間、急診搶救時間、球囊擴張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4.4%、病死率2.2%均低于對照組的26.7%、15.6%,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院前急救護理, 能有效縮短臨床住院時間, 降低臨床病死率,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guān)鍵詞】 院前急救護理;護理路徑;急性心肌梗死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5.093
Application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pathwa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HEN Xu-qiong, LIU Ye-qing, LI Na.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Yangchu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and Chinese Medicine, Yangchun 5296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pathwa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s study subjects were divided by single and double bed number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pathway.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clinical rescue effect,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the mortality rate of patients during hospitaliz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tl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horter pre-hospital first aid time, emergency rescue time, balloon dilat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s 4.4% and mortality rate as 2.2% than 26.7% and 15.6%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ation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clinical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lower clinical mortality rate.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Nursing pathway;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急性心肌梗死在臨床上屬于一類病情嚴重、死亡率高的急性心血管疾病, 發(fā)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冠狀動脈急性閉塞造成血流中斷或者減少導(dǎo)致局部供血區(qū)域出現(xiàn)心肌細胞壞死癥狀, 患者在發(fā)病初期時會出現(xiàn)心臟驟停, 臨床上造成患者猝死幾率較大, 大多數(shù)患者會在院外突然發(fā)病, 對生命造成一定威脅作用[1]。有研究表明, 臨床上約有一半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外未得到及時治療, 1 h內(nèi)猝死, 因此, 臨床上采取有效院前急救護理對患者生命、患者預(yù)后發(fā)揮重要作用[2]。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在臨床中的應(yīng)用效果進行探究,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11月急診收入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 按照床號單雙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45例。所有患者經(jīng)過心電圖、冠狀動脈造影進行確診;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臨床診斷;胸痛發(fā)作時間<12 h;患者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胸痛、呼吸困難以及腹部不適;所有患者無嚴重心、肝、腎等嚴重疾?。粺o精神異常、精神疾病。觀察組中男25例, 女20例, 年齡54~87歲, 平均年齡(72.4±4.9)歲;對照組中男26例, 女19例, 年齡53~91歲, 平均年齡(74.9±5.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實施常規(guī)急救護理, 在接到電話之后立即派車前往目的地, 途中與家屬保持電話聯(lián)系, 抵達救治現(xiàn)場之后對患者病情做出相應(yīng)評估, 并做好相應(yīng)靜脈通道建立、心電圖監(jiān)測、并對患者病情進行觀察、心理護理等相關(guān)急救護理措施。
1. 2. 2 觀察組 實施院前急救護理路徑, 具體如下。①120總
臺在接診之后1 min之內(nèi)進行調(diào)度, 2 min之內(nèi)進行出診, 通過電話對患者病情做出初步診斷以及判斷, 并對家屬進行急救指導(dǎo), 并讓患者家屬在有標志性地方進行接車。②搶救人員在到達現(xiàn)場之后, 40 s之內(nèi)對患者病情、意識、面色以及患者病情狀況作出相應(yīng)判斷, 并正確對患者危險指數(shù)進行評估。③當患者病情評估之后, 立即清除口鼻腔中分泌物, 同時加強對患者生命體征監(jiān)測, 如患者瞳孔、神志變化, 在掌握患者病情后予以患者吸氧, 改善患者心肌缺氧狀況。同時, 建立兩條靜脈通路, 確?;颊哽o脈通路順暢, 以便藥物治療。幫助患者含服硝酸甘油, 遵醫(yī)囑注射適量止痛劑, 以改善患者疼痛癥狀和緊張情緒。途中使用擴血管藥物, 緩解患者動脈痙攣, 同時增加患者心肌血流量, 若患者心電圖顯示ST段明顯抬高, 不存在溶栓禁忌情況下, 口服阿司匹林。④轉(zhuǎn)運途中, 及時與相關(guān)科室聯(lián)系, 并將患者基本情況告知醫(yī)師, 并提前做好救治情況。密切監(jiān)測患者病情, 根據(jù)患者病情變化做好合理搶救措施, 并對患者以及家屬做好心理疏導(dǎo), 消除焦慮、恐懼心理, 防止患者因情緒波動加重病情變化。⑤患者入院之后, 與接診醫(yī)護人員做好交接工作, 并詳細描述患者病情變化, 做出相應(yīng)護理措施, 保證治療連續(xù)性。
1. 3 觀察指標 對兩組院前急救時間、急診搶救時間、球囊擴張時間、住院時間進行統(tǒng)計比較, 并對兩組患者住院期間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以及病死率進行比較。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搶救效果比較 觀察組院前急救時間、急診搶救時間、球囊擴張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住院期間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病死率比較 觀察組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4.4%、病死率2.2%均低于對照組的26.7%、15.6%,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是屬于臨床中最為常見一類心血管疾病, 臨床起病急、病情嚴重、惡化程度快, 如不及時進行治療, 對患者生命會造成威脅[3]。隨著我國醫(yī)學事業(yè)不斷發(fā)展以及創(chuàng)新, 傳統(tǒng)急救模式已經(jīng)不適用于急救中,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特性, 在患者入院之前進行相應(yīng)護理措施實施, 為患者入院急救爭取更多時間, 從而有效挽救患者生命[4]。近年來, 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實施急救護理路徑, 并在搶救當中優(yōu)化各個環(huán)節(jié), 使搶救工作有條不紊進行, 同時讓急救工作變得更加規(guī)范化, 為患者取得更多搶救時間[5-7]。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 觀察組院前急救時間、急診搶救時間、球囊擴張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4.4%、病死率2.2%均低于對照組的26.7%、15.6%,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臨床護理路徑, 有針對性、預(yù)見性以及標準性進行工作, 改變了以往護理方式, 使護理人員從主動變?yōu)楸粍樱?確保急救質(zhì)量, 能有效縮短院前急救時間、急診搶救時間及患者住院時間, 降低臨床病死率, 促使患者得到全面而有效的院前急救護理[8-10]。
綜上所述,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院前急救護理, 能有效縮短臨床急救時間及臨床住院時間, 降低病死率, 值得臨床中推廣加以使用。
參考文獻
[1] 栗林然. 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應(yīng)用. 護理研究, 2016, 30(12):1493-1494.
[2] 黃春華. 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yīng)用. 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5, 13(4):667-669.
[3] 劉曉芳, 張冬梅. 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的效果觀察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 河北醫(yī)學, 2016, 22(4):670-673.
[4] 黃宇, 楊向軍, 林剛, 等. 優(yōu)化的始自院前急救綠色通道對ST段抬高心肌梗死首次醫(yī)療接觸至球囊擴張時間以及急診冠脈介入治療預(yù)后的影響. 實用醫(yī)學雜志, 2015, 31(14):2280-2283.
[5] 易紹東, 霍勇, 向定成. 胸痛中心認證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救治效率的影響. 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 2017, 9(1):11-15.
[6] 王憲, 桂莉, 劉晶晶, 等. 心腦血管急癥院前急救模擬訓(xùn)練軟件開發(fā).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6, 33(1):67-70.
[7] 劉學軍, 田海平, 李波. 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臨床應(yīng)用. 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7, 15(7):72-73.
[8] 李冬梅, 林金生, 任偉勝, 等. 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應(yīng)用.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2, 31(10):1848- 1850.
[9] 甘小燕, 區(qū)細芬, 陸偉芬. 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應(yīng)用. 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dǎo)報, 2012, 18(16):2481-2483.
[10] 蔡玲丹, 鄭伶燕. 急救護理路徑在搶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yīng)用. 現(xiàn)代養(yǎng)生b, 2015(8):213.
[收稿日期:2018-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