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菊珍
古代詩歌是開展文學欣賞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兒童最喜愛的一種閱讀材料。在古代詩歌教學的組織與指導中,教師能否采用適宜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高效優(yōu)質地將古詩所蘊涵的內在信息傳遞給兒童,將直接影響著兒童對古詩的理解、體驗和感受,以及古詩教學的教育價值的充分發(fā)揮。因此,如何組織和指導好古詩的教學,對我們的課堂教學非常重要。
一、簡潔生動的導語
兒童古詩教學的導入方式有多種多樣,但任何一種成功的導入方式,都應該是簡潔、生動、準確的,并且可以收到集中兒童的注意力、激發(fā)兒童活動興趣、幫助兒童明確活動目的的效果。導入環(huán)節(jié)不是活動的主體,更不是整個活動的重點,它所占的時間一般較短,但它所起的作用卻是不可忽視的。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環(huán)節(jié)作為整個活動的開始,對兒童來講,它是參與整個活動過程的認知系統(tǒng)和情感系統(tǒng)的初始啟動。要想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激智、激情、激趣之效,就必須認真考慮導入方式的設計、語言的使用及情感的傳遞等方面,是否具有趣味性、藝術性以及與所要學習的作品的情感基調是否相一致等因素。
二、“因材而異”的教學策略
所謂“因材而異”,是指對不同的古詩教材施以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比如,可以利用自然情景、生活情景、多媒體技術等手段進行散文詩的教學。
1.運用自然情景法
比如古詩《江南》、《春曉》等自然特征明顯,比較形象,這種兒童容易理解的作品可以采用自然情景法。
這些作品構思新穎,語言簡練,季節(jié)性明顯,生動形象。可以選擇在春天及夏天有荷花的美景及下進行教學活動,充分發(fā)揮自然情景的認知教育功能,讓兒童淌洋在春雨綿綿中感受落花的風致。坐在荷塘旁,與荷塘密接觸情景中,理解古詩優(yōu)美的語言,感受詩中美及情趣。散文詩的欣賞和有表情地朗誦,可以引導兒童根據詩里的內容畫出簡單的情節(jié)畫,進行擴散思維,仿編散文詩等等。
2.運用生活情景法
比如《三字經》等的教學運用該法是最恰當不過的了。現在的孩子是家里的小皇上,他可以影響任何人的休息,可你卻不能影響他。語文教育家汪廣仁說:“習慣使然?!绷晳T教育尤為重要。這不能僅是說教。所以,這類作品可以通過生活情景的表演來進行,發(fā)揮生活情景的行為教育功能,讓兒童依據生活情景體驗其中的道理及做法,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聲情并茂的示范朗讀,讓學生反復誦讀
首先,“美文”需要用“美語”來傳達,才能讓聽者感受它的美。作品能否引起兒童的學習興趣,教師的示范朗誦很重要。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對古詩本身的理解把握情況,以及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的解說水平會直接影響兒童的學習效果。
兒童古詩一般以抒情為主,側重于通過畫面內容的描寫和氣氛的渲染來傳遞作者的情感,即古詩的畫面深層蘊涵和承載著作者的情懷。如果僅引導兒童單純去理解古詩中的語言及其所描繪的畫面內容,那么就不能算完全了解了古詩,或者說僅是一種對古詩淺層次的解讀。只有讓兒童去感受、把握古詩作品中跳蕩著的思想感情脈絡,才能真正懂得作者要表現的全部。例如,《江南》: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詩人用擬人等手法,抒發(fā)了對荷塘的喜愛之情。作品充滿盎然的兒童情趣。在古詩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切準作品的情感基調,是明快開朗、活潑有趣,還是輕松詼諧、幽默風趣,為教學中情感的準確投入作好準備。在示范朗誦作品時所投入的感情還應是真實充分的,是教師本人在充分理解作品基礎上的一種自然流露,而非矯揉造作或隨意曲解。教師的情感在教學中真實充分的投入,是幫助兒童有效地接受古詩的一種重要的方法,承載很多情感息信,往往不是靠教師直接的“告訴”或理性的講解,而更為主要的是以情激情、以情感人,讓兒童在欣賞的過程中去感悟、體會。兒童的思維是直觀形象的,如果沒有教師真實情感的充分投入,兒童就難以形象地理解和體會作品中抽象的。
其次,讓學生反復誦讀。南宋朱熹說:“讀之,須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誦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解說,自曉其義?!比~圣陶說:“吟誦的時候,對于研究所得的不僅理智地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法化而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學習語文學科,必須達到這種境界,才會終身受用不盡”,所以他要求:“令學生吟誦,要使他們看作一種享受而不看作一種負擔,一遍一遍地讀來入調,一遍一遍體會親切,并不希望早一點能夠背誦,而自然達到純熟的境界?!?/p>
四、美育價值要重點突出
古詩以優(yōu)美抒情為主要特征,素有“美文”之稱。作者常常采用比喻、擬人、象征等手法,用精美的詞語、動態(tài)的描述,展現一幅幅富有色彩、音響和流動感的畫面,使欣賞者感受到生命的運動魅力。例如,《山行》中描繪的色彩美,《詠柳》描寫的自然美,《夜宿山寺》描述的靜謐意境中的音響美,使兒童能在感受意境美、語言美、情景美的同時,提高對自然美、社會美的敏感性。古詩所蘊涵的獨特的美育價值是其它體裁的兒童文學作品所不能替代的,也是它最突出的價值所在。因此,古詩活動的重點應放在充分挖掘作品蘊涵的美的信息,并加以準確解讀,幫助兒童主動去感受,主動去建構自己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詩情、詩意、詩心潛藏在每一個人的心中。當然,我們的教學的目標不是要培養(yǎng)多少詩人,但應該讓他們愛詩、讀詩,我們的課堂里應該賦予他們文化的氣息。以“讓我們的教學蒙上一層文化的色彩和詩性的光輝”、“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發(fā)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就必須增加語文課的文化內涵”為理念,開展兒童古詩教學。讓兒童從小接觸古詩,可以在兒童稚嫩的心田里播種下美的種子,讓兒童從小懂得學會用一種審美的目光來看待周圍現實的生活,不斷增強兒童抵御社會上種種庸俗實用市儈現象的侵襲的能力。
所謂美育價值重點突出,一是要準確理古詩教學的美育價值所在,把握其精髓,并采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努力去促使目標的實現;二是要明確兒童對古詩文詩的學習是以欣賞為主,而非教師的講解。
即使是兒童對古詩的創(chuàng)造(朗誦、仿編)活動,也應建立在兒童對古詩的充分理解的基礎之上。創(chuàng)造應是兒童情感積累結果的外溢,而不是依理性分析來進行推理。所以,教師應為兒童完整地欣賞古詩文創(chuàng)造各種有利條件:保證有充足的欣賞時間、有寬松的心理氛圍、盡可能地讓兒童身臨其境,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與策略等。惟有這樣,才能真正組織好古詩文的教學活動,讓古詩文充分發(fā)揮其價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