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迎春
近幾年來,偽狂犬病在豬場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給養(yǎng)豬場造成了嚴重損失。生豬養(yǎng)殖場戶在豬偽狂犬防治方面雖然采取一些措施,但收效甚微,我市通過與齊魯動保公司聯(lián)合對部分養(yǎng)豬場進行了流行病學調查和檢測,發(fā)現豬偽狂犬隱性感染率高達60%以上,發(fā)病率達20%以上,直接或間接對養(yǎng)豬場造成了嚴重的危害。為做好豬場偽狂犬病的防控工作,故對部分養(yǎng)豬場采取監(jiān)測、淘汰、免疫等措施,實施豬偽狂犬病凈化,現就有關措施交流如下:
1豬偽狂犬病流行態(tài)勢
2011年以前,我國普遍應用疫苗預防偽狂犬病,控制較好,發(fā)病率下降,總體控制較好。而在2011年豬偽狂犬病卷土重來,老病新發(fā),風云再起。2011年10月,在我國河北、山東、豫北等養(yǎng)殖密度較大的黃河下游區(qū)域首先爆發(fā)。2012年3月,江蘇、安徽、上海等地爆發(fā)。2012年5月,華東、華北、華中等地爆發(fā)。2012年11月,廣東、廣西等地爆發(fā),2013年4月,我國中東部數十個省份爆發(fā)了大面積的豬偽狂犬病。2014年5月,全國大部分豬場爆發(fā)。
2典型癥狀病變及危害
2.1母豬流產。妊娠母豬中后期發(fā)生流產,臨床癥狀表現為:整窩出現流產、死胎、木乃伊胎,窩平均有2-5頭死胎。
2.2仔豬和育肥豬神經癥狀。一般1-20日齡發(fā)病仔豬明顯表現為口吐白沫,四肢劃船狀,角弓緊張等神經癥狀,呼吸困難,1-2天左右衰竭死亡,死亡率高達到100%。育肥豬死亡率相對偏低,個別育肥豬表現為拉稀,出現神經癥狀,病愈后生長不良。
2.3危害。發(fā)病期間,豬只死亡率高,損失大。流行過后,通過監(jiān)測原偽狂犬陰性豬場變成陽性。
2.4剖檢癥狀。剖檢發(fā)現病豬可見肝臟密布白色結節(jié),脾臟瘀血,表面可見大量白色結節(jié),腎臟有出血點或白點,扁桃體潰瘍,腦膜充血。
3實驗室診斷
對發(fā)病豬場采樣送省疾控中心實驗室檢測,抗體陽性率100%。2014年對我縣部分豬場檢測平均野毒感染率達到32%。
4原因分析
4.1免疫不科學。大多數豬場的免疫方案是套用書本上或借用別場的方案,沒有通過檢測,更沒有結合流行病調查,以致造成防疫過多過濫?,F在豬場免疫的病種主要有豬瘟、口蹄疫、豬偽狂犬病、豬藍耳病、豬圓環(huán)病毒病、豬傳染性胃腸炎、豬流行性腹瀉、豬細小病毒病、豬乙型腦炎、豬大腸桿菌病、豬傳染性胸膜肺炎、豬丹毒病等十多種,種母豬免疫次數高達到70多次,商品豬也有10次之多,加快了病毒的變異,使野毒隱形化、潛伏化。
4.2重治輕防。部分養(yǎng)豬場過分依賴抗生素,掩蓋了疾病的癥狀,加大了檢測難度,造成了誤診率的增加。
4.3不實施凈化。豬場種豬群帶毒而不實施凈化,帶野毒陽性豬場而又長期免疫,因免疫壓力造成病毒變異。
4.4引種不隔離或隔離不規(guī)范。有的豬場隔離舍建造不規(guī)范,與其它豬舍隔離不徹底,不能起到隔離作用;有的養(yǎng)豬場根本就沒有采取隔離措施或隔離時間短;大部分豬場隔離后不檢測,沒有發(fā)現臨床癥狀就并豬,造成了偽狂犬野毒感染傳播。
4.5消毒措施不嚴格。對入出豬人員、車輛消毒不嚴格,場內消毒制度落實不到位,尤其是賣豬、拉料車輛在豬場頻繁穿梭,造成偽狂犬野毒在豬場內迅速傳播。
5凈化措施
5.1評估豬場野毒偽狂犬感染狀況。根據豬場實際制定凈化方案。豬場偽狂犬野毒感染率小于10%,采用一次性凈化方案,采取全群檢測,淘汰陽性豬,一次性凈化。豬場偽狂犬野毒感染率大于10%,實施分階段凈化方案。
5.2隔絕自繁自養(yǎng)法
5.2.1第一階段。種豬群高強度免疫法壓制野毒控制。a.提高疫苗抗原含量。臨床免疫攻讀保護試驗證明無論是Bavtha-k61株,還是HB98株偽狂犬疫苗病毒含量大于或等于10,TCID50半數致病量對于野毒偽狂犬感染的控制場有較好效果。b.增加免疫次數。利用多次免疫,提升抗體的高度和長維持時間,可抑制野毒排毒,把野毒禁錮在神經細胞,減少或者不排毒進入血液,不產生敗血癥,逐步使血液野毒抗體呈陰性,從而使所產仔豬野毒抗體呈陰性。
種豬每年免疫4次,間隔3個月;商品豬1日齡滴鼻免疫1頭份,35日齡左右免1頭份,80日齡左右免1頭份。
5.2.2第二階段。用陰性后備種豬逐步替換陽性種豬、降低帶毒種豬數量,每年更新種豬30-40%,經過3年循環(huán),使種豬完全成為陰性群。
5.2.3第三階段。全群檢測,淘汰陽性,3年完成野毒凈化。
5.2.4第四階段。由畜牧行政主管部門建立科學的病原監(jiān)測評估體系,強化預警指導,逐步減少疫苗免疫的強度,由一個地區(qū)到全省再到全國落實凈化方案。
5.3引種控制法
5.3.1第一階段。種豬高強度免疫壓制野毒控制法,高強度免疫法,方法同上。
5.3.2第二階段。外購種豬嚴格隔離檢測和種豬自繁自養(yǎng),后備種豬嚴格檢測淘汰,外購種豬體重控制50公斤左右,3-4月齡,隔離期滿足90天以上。在隔離期檢測2-3次,均嚴格陽性,方可合群。豬場自繁自養(yǎng)種豬后備種豬選留方法同上。用陰性后備種豬逐步替換陽性種豬降低帶毒種豬數量,每年更新種豬30-40%,經過3年循環(huán),使種豬完全成為陰性豬群。
5.3.3第三階段。全群檢測,淘汰陽性,完成3年野毒凈化。
5.3.4第四階段。建立科學的病原監(jiān)測評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