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90后”“00后”的社會特質(zhì)是“拿來”精神很重,奉獻意識淡??;“三自(自私、自負、自戀)”現(xiàn)象流行,正(義)責(任)誠(信)愛(國)不夠;既不重視德育,也不關注傳統(tǒng)文化;盲目崇拜虛榮主義、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不懂得孝親感恩,生命意識脆弱等。一句話,就是道德標準嚴重下滑。這已逐步引發(fā)社會上下的高度關注和嚴重關切。
就高中語文課來說,如何重視學生德育凸顯人文教育功能呢?
一、汲取教材德育元素,顯現(xiàn)語文人文教育功能
“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狈彩腔A教材中的內(nèi)容,大多蘊含著豐富多元的德育元素,如熱愛自然、和睦孝親、珍惜友誼、知恩圖報、憂國憂民、舍生取義、積極進取等等,所有這些,都是我們開展學生德育實踐活動的良好素材和優(yōu)質(zhì)資源,更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與健康成長的“必需品”和“營養(yǎng)品”。教師善于把“傳道”與“受業(yè)、解惑”相結合,有利于從潛移默化中贏得教書育人的良好效果。
以《記念劉和珍君》為例。文章寫道:“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蹦敲?,誰才是“真的猛士”呢?為什么說既是“哀痛者”又是“幸福者”?他們?yōu)槭裁炊鞍础?,又以什么為“幸福”呢??jīng)過閱讀與思考、討論與交流,學生一一地透析了上述問題。他們由衷地為劉和珍類的同年人而激動,為他們這種不避生死、充滿正義、勇往直前、前仆后繼的精神所敬仰。不僅如此,學生還從中切實地感悟到——這些“真正的勇士”,他們?yōu)閲?、民族的前途和人民的悲慘命運而“哀痛”,他們以自己能為革命犧牲而“幸?!?,這是一種怎樣的偉大而崇高?。〗璐藱C會,筆者又通過“公車上書”“一二九運動”“五四運動”等史實,進一步教育大家——每當歷史上的變革期和轉(zhuǎn)折期,從不缺乏青少年的偉岸身影,這就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最根本因素所在。
二、堅持讀寫互動,顯現(xiàn)語文人文教育功能
對于語文課程體系來說,“閱讀與寫作”既是一種常規(guī)基礎項,又是其中無可規(guī)避的重難點所在。它們不僅是衡量學生語文學科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標準,而且在“人文性教育功能”方面潛藏著不容忽視的巨幅空間。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積極開展“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的“讀寫互動”教學活動,不僅有利于實現(xiàn)工具性教學任務,而且有利于達成人文性教育目標,從中收獲令人期待的實質(zhì)性效果。
以《項鏈》為例。筆者在教學結束后,首先讓學生就文中“人物形象(或事情現(xiàn)象)”,在聯(lián)系實際認知和生活經(jīng)驗基礎上,積極開展“小組討論+集體交流”活動。比如,有人認為瑪?shù)贍柕聻榱藵M足自己我虛榮而“借項鏈出風頭”,結果“一時歡樂換來十年辛酸”,她既是資產(chǎn)階級思想的體現(xiàn)者,也是令人同情的受害者。還有人認為,女主人公盡管深受“烏龍”之害而付出了十年辛勞的代價,她在遺失賠償方面所出現(xiàn)的“誠信”是值得學習的……筆者讓學生把閱讀體會“落筆成文”。正是有了閱讀交流,大家都能圍繞“人文”而情之所至、言之有物。這難道不是“讀寫”出來的德育元素嗎?
三、借助自主體驗平臺,顯現(xiàn)語文人文教育功能
理論和實踐充分表明,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積極開展以情感實踐為目標的自主體驗活動,能夠切實體現(xiàn)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學科基本特點。
那么,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自主體驗活動呢?以《拿來主義》為例,教學結束后,筆者組織學生就“我們在學習與生活中應當學會如何‘拿來”為題,開展了一場專題辯論研討活動。再如,在教學《荷塘月色》前后,許多學生通過查詢資料和網(wǎng)絡搜尋等途徑,從中弄清了朱自清在文起句所說“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的主要原因——作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救濟糧”。面對時局,有著一種想“超然”而不安于“超然”的孤獨和苦悶。由“朱自清現(xiàn)象”引發(fā)了同學們對“知識分子愛國表現(xiàn)”的自主探究和有效解析。還有,在學習魯迅文章后,全班開展了“追尋魯迅遺蹤,感悟道德精神”的研討活動。從中切實感悟到魯迅先生那憂國憂民的深沉情懷以及“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革命道德力量。諸如此類的自主體驗和情感實踐,無不起到“潤物無聲”的德育熏陶作用。
最后,“身教最為貴,知行不可分”。作為言傳身教的榜樣,教師要嚴于律己、嚴謹治教,敬業(yè)愛崗、勤勉工作,通過敬業(yè)愛生精神來教育、影響和帶動學生,這是人文教育中的最切實可感的力量源泉。
季靖,江蘇鹽城市龍岡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