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霞
當今,人們對教育的重視已經從單一開始轉變?yōu)閾駜?yōu),并且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也迅速融入到教學中。筆者在此對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初步的探析,探索如何正確應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為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找到合適的途徑。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
1.引入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眾所周知,小學階段的知識比較淺顯,但對于涉世不深的小學生而言,語言的表達和理解基本停留在生活中,對于文學藝術的理解基本處于表面階段。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而言,老師的講解和課本的文字就是語文課堂的全部,無法真正地讓學生理解抽象的題材和文學背景,而信息技術的應用就給語文教學提供了更加直觀的感受。例如:在《懷念母親》一文中,作者季羨林通過文筆的潤色,表達了與母親生離死別的強烈感情色彩,無助和悲憤在文章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F(xiàn)在孩子的生活環(huán)境是幸福的,無法通過文字想象出那種心情。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就可以讓小學生更深刻地體會作者的心情,讓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容。首先,可以在學習文章之前先放一個類似故事情節(jié)的短片,讓學生談談感想;其次,要讓學生分段讀文章,使得小學生能夠更深入地體會理解;最后,讓小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作者這篇文章的內容,并且談談啟示。我認為這樣的引入是優(yōu)秀的,相對于把課文原版照抄到屏幕上來說,這樣的手段更能讓學生體會歷史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2.引入信息技術增強語文情境的互動
在語文的長期教學中,教師深知語文課堂對于小學生來說非常枯燥,沒有過多的情境互動模式,常常采取問答才能在課堂中開展互動。其實語文的創(chuàng)設和可操作性非常強,只是傳統(tǒng)語文教學沒有良好利用。下面舉例說明具體的實施方法。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的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引入加強課堂情境互動。利用多媒體設備將情景創(chuàng)設和班級活動相結合,讓學生體會不一樣的語文課堂。通過互聯(lián)網對《賣火柴的小女孩》的電影進行剪輯,然后在課堂上播放。看完視頻后,讓學生發(fā)表感想,并且談一談如果某一個情節(jié)發(fā)生改變,小女孩的命運該如何發(fā)展?如果在賣火柴的路上,有好心的夫人送給小女孩合身的衣服,或者買很多火柴會如何?如果小女孩的父親對她非常和藹會如何?提前進行編排,然后由學生分組展開各種情景的演繹,設置DV錄制整個過程。最后對學生進行提問,主要導致小女孩的結局因素有哪些,在我們的生活中和小女孩有什么不同?這樣一系列的課堂設置,能夠讓學生設身處地的對文章全面理解,并且結合自身條件引起學生對文章的正確認識。這樣的情景創(chuàng)設比傳統(tǒng)的情節(jié)創(chuàng)設更加全面,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還從多角度剖析文章細節(jié),使得語文課堂的情境互動高度全面提升。
二、運用信息技術夯實語文基礎,體會語文樂趣
傳統(tǒng)語文教學在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性方面有缺陷,無法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探求未知知識的熱情,同時也無法讓學生在學習課文時更好地體會文章所描述的時代背景,從而讓學生難以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深層次含義。另外,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還無法滿足根據(jù)課文進行的知識拓展任務,僅僅根據(jù)課本上的知識無法將課堂氣氛調動起來,達到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的目的?;趥鹘y(tǒng)語文教學出現(xiàn)的缺陷和問題,將信息技術融入語文課堂教學已經成為一種主流。
1.運用信息技術增加師生互動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的模式是教師寫學生記、教師講學生聽,這樣的課堂教學帶給學生的是很沉悶、枯燥的感覺。如何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要根據(jù)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特點來調整教學方式,以到達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因此,在傳統(tǒng)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就可以提高教學課堂互動效果,將課程內容的重點內容通過多媒體技術呈現(xiàn)出來,這個過程本身對學生就有很大的吸引力,能將學生的注意力控制在教學內容上面,可以讓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從而將課堂氣氛帶動起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性。因此,將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是進行語文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的有效方式。
2.運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背景
小學語文課本上有很多名家名篇,需要學生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并且學習其寫作手法,同時對其作品進行賞析,進而表達出自己的看法。但要想完全理解一篇名作,對其寫作的背景的了解很有必要。如果不知道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就無法深入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深層含義。將信息技術融入小學語文課堂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通過信息技術搜集與課文有關的影音和圖片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文章所表現(xiàn)的時代內涵。比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通過圖片和音樂可以幫助學生很快地投入到作者所描述的環(huán)境中,體會冬天的寒冷和小女孩的困境,建議讓學生伴隨著哀婉的音樂進行朗讀,這樣對文章細節(jié)的感受會加強,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涵。又如在《魯賓遜漂流記》的學習過程中,可以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影視片段,幫助學生體會主人公在荒島上所處環(huán)境的艱難,并且學習主人公身上頑強的意志力。在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時,信息技術也可以發(fā)揮其巨大的信息采集優(yōu)勢,有效地進行信息整理,最后通過ppt演示,將課本的知識表達得更加全面,幫助學生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知識框架,這對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可以充分發(fā)揮語文教學的優(yōu)勢,全面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傳統(tǒng)教學中枯燥的知識和難以理解的內容,在信息技術的動態(tài)呈現(xiàn)和靈活的應用下可以迎刃而解。因此,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要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的重要價值,并熟練地應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以此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進而達到精益化教學的根本目的。
★作者通聯(lián):甘肅張掖市臨澤縣倪家營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