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淑貞
中醫(yī)理論有脾開竅于口,其華在唇,故口唇之病與脾臟密切相關?!犊邶X類要》論述道:“脾之榮在唇……若唇情動火傷血,或因心火傳授脾經(jīng),或因濃味積熱傷脾。”故中醫(yī)看來唇炎多由于脾胃有熱所致。
隨著天氣日益炎熱干燥,你是否有口唇干燥之感,且頻繁喝水干燥癥狀依然不得緩解,或使用潤唇膏,嘴唇干裂的情況反而更嚴重,不僅口唇會脫皮,甚至會出現(xiàn)口唇腫脹癢痛、潰爛流水、反復脫屑開裂、流血、結痂等癥狀。如果您的口唇出現(xiàn)上述癥狀,就該注意了,這些都是唇炎的表現(xiàn),也就是中醫(yī)所說的“唇風”“唇燥裂”“唇股”“唇瘡”“驢嘴風”“驢唇風”等。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唇炎產(chǎn)生的原因主要與人體攝取維生素B2的量不足有關,也有研究報告認為是日光照射及病毒、真菌、細菌、螺旋體感染引起,或是由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精神刺激、營養(yǎng)不良及維生素缺乏等造成,又可能與某些慢性持續(xù)性刺激因素有關,如寒冷地區(qū),或氣候干燥季節(jié),或常吃過燙飲食,或外傷后治療不當?shù)取?h3>一、唇炎多由于脾胃有熱所致
中醫(yī)理論有脾開竅于口,其華在唇,故口唇之病與脾臟密切相關?!犊邶X類要》論述道:“脾之榮在唇……若唇情動火傷血,或因心火傳授脾經(jīng),或因濃味積熱傷脾?!惫手嗅t(yī)看來唇炎多由于脾胃有熱所致。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原因都可以導致脾胃生熱,如長時間在潮濕環(huán)境中工作,或常吃過燙、過辣、油脂過高等容易化生濕熱的食物,或長時間工作、學習,壓力過大,精神過于緊張,情緒抑郁等,抑或年老體弱者,均可導致脾運化功能失常,脾失健運則人體內(nèi)水液代謝失常,水濕長時間在體內(nèi)瘀而化熱,容易形成濕熱之邪,若此濕熱邪氣積郁口唇則成唇炎。
目前,西醫(yī)尚無特別有效的唇炎根治辦法,而中醫(yī)治療本病有其獨特的理論及方法,且臨床應用療效顯著。辨證論治是中醫(yī)學的精髓所在,故中醫(yī)根據(jù)病因病機及臨床癥狀,可將該病分為以下幾種證型。
1.脾胃實火證。癥狀表現(xiàn):起病急,嘴唇發(fā)紅、腫脹、灼熱、癢痛,甚則糜爛、潰破,可伴發(fā)熱,小便黃,口干、口苦、口臭,喜冷飲,大便干燥,舌質(zhì)紅,苔黃,脈數(shù)。治療原則:清脾瀉胃。
2.脾蘊濕熱證。癥狀表現(xiàn):唇部腫脹色紅,發(fā)熱瘙癢,有小水皰及滲液,甚則糜爛,常伴口干口苦而不欲飲,伴食欲減退,脘腹痞悶,口中黏膩,小便黃,大便黏滯不爽,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治療原則:清熱利濕。
3.津虧失潤證。癥狀表現(xiàn):唇部干燥、脫屑,常反復生長痂殼,甚則皸裂、滲血,嘴唇粗糙,皺褶加深,常伴全身皮膚干燥,口干欲飲,大便干燥,舌質(zhì)淡紅或紅,少苔,脈細。治療原則:益胃生津。
4.脾虛血瘀證。癥狀表現(xiàn):病程長久,纏綿不愈,唇色紫暗或棕黃或色白,嘴唇肥厚、發(fā)硬,失去正常彈性,表面粗糙,常伴倦怠乏力,舌質(zhì)淡或淡紫,脈弱或澀。治療原則:活血補氣。
1.外敷方:
綠豆配方:綠豆粉、丁香末、生大黃粉用開水調(diào)勻,外敷足心,每晚一次,連用5~6次。
西瓜配方:西瓜皮烘干,研末,外涂患處,每日三次,連用3~5日。
雞蛋膜貼劑:雞蛋膜一片,淡鹽水20毫升,將雞蛋膜用淡鹽水浸泡數(shù)分鐘,敷于患處。
2.飲食方:
竹葉糯米酒:淡竹葉250克,糯米、酒曲備適量。將淡竹葉水煎取汁,與淘洗干凈的糯米共煮成米飯,放入酒壇內(nèi),拌入酒曲,密封至酒熟,除去酒糟,取出酒液即成。主治脾蘊濕熱證。
牙痛口瘡茶:沙參30克,細辛3克,兩藥研成粗末,置于熱水瓶內(nèi),沖入沸水適量,蓋悶15分鐘,代茶飲用,一日內(nèi)飲完。主治胃火上炎型。
唇炎茶:川黃連3克,石斛15克,藿香5克。上藥搗碎,沸水沖悶15分鐘,頻頻飲用,每日一劑。主治脾胃積熱型。
日常飲食以清淡為原則,要多食水果蔬菜等,烹調(diào)時可適當加入清潤之品如百合、銀耳、芝麻、牛奶、蜂蜜之類,也可適當口服補充B族維生素,多食含維生素B的食物,如奶類及其制品、動物內(nèi)臟、雞蛋、豆類等,蘋果、葡萄、獼猴桃、芹菜等蔬果。此外還要及時補充足量水分,充足的飲水量,對于人體機能的均衡有很大幫助,能有效防止嘴唇干裂。
另外,做飯時注意防止維生素流失,米不要過度淘洗,蔬菜要先洗后切等。忌煙酒、濃茶、咖啡,少食辛辣食物以及易致身體過敏的魚、蝦、蟹等海鮮,少食油膩食品,少食菠菜、油菜、胡蘿卜、橙子、無花果等,試驗證明上述食物可能影響體內(nèi)卟啉代謝從而誘發(fā)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