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金 仙游縣依舊軒古典家具有限公司
中國古典家具是在生活、工作中供人們坐、臥或放置、貯存物品,以及室內觀賞等一類器具。古典家具反映了某一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方式、社會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歷史文化特征。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傳統(tǒng)家具文化便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仙作古典家具泛指福建仙游地區(qū)制作的古典工藝家具。福建仙游是世界中式古典家具之都、中國古典工藝家具之都,紅木古典家具的年產值曾突破300億元,已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紅木集散地之一,“仙作”古典工藝家具占國內高端紅木家具市場份額六成以上,是引領我國紅木家具市場重要的風向標和晴雨表。仙作紅木古典家具的制作技藝于2009年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名錄。仙作為全國明清古典家具四大流派之一,于2011年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名錄。
仙作古典家具傳承千年的傳統(tǒng)家具制作工藝,承載并見證了各個時期人們的生活習俗、思想感情以及審美情趣。在當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原來越高,開始追求中式風格,于是,中式古典家具逐漸成了中國家居的一個新風向,古典家具行業(yè)便隨著這種文化需求蓬勃發(fā)展。對仙作古典家具工藝的演化進行解析有利于我們進一步了解仙游地區(qū)、甚至全國的古典家具工藝特點及社會、歷史風情。
據(jù)宋《仙溪志》所記載,于唐代,佛教開始在仙游傳播開來。當時仙游寺廟林立,仙游佛學享有盛譽。那時候的佛教風格影響到家具裝飾。家具中引入佛教特有的卷草花紋,寶相花紋等經(jīng)典紋飾。家具裝飾從那時起開始植入了雕刻藝術,尤其是木雕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卷草紋又稱蔓草紋,它吸收了寶相花和纏枝花的特點,因其卷曲狀的花草紋樣而得名。寶相花是佛教中的一種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修飾紋路。寶相莊嚴一詞原本是用來形容佛相威嚴的,稱為寶相花乃與佛祖風格相近之故。唐朝時期的寶相花的紋飾由演變。在借鑒牡丹花、茶花的特征后,演化成為一種全新的修飾紋路。后漸漸成為唐朝中國佛教特色修飾花紋中的代表。佛教紋飾要求雕刻技藝精致細膩,仙作“精微透雕”的雕刻藝術由此初步形成。佛教力量盛行促進了仙作古典家具工藝技術的突破。
宋代仙作古典家具工藝演變與蔡京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相傳,北宋太師蔡京,在家鄉(xiāng)九鯉湖因夢見“刻木銘心處,乘雷可升騰”意境,便召仙游縣工匠將仙游傳統(tǒng)的木雕藝術運用于宮廷家具之中,將雕刻了嫦娥奔月等民間故事的千年黃楊木羅漢床與案幾等家具進貢給徽宗皇帝,深受皇帝喜愛。民間紛紛效仿,仙游工匠巧妙地把京都宮廷家具風格引入本地古典家具工藝,并與歷史文化、書畫、髹金工藝有機結合起來,制作出仙作特色的古典家具。
仙游作為中國古典工藝家具之都,太師椅一直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太師椅還被稱為“皇宮圈椅”。宋代太師椅的典型特征是圓形搭腦組成的椅圈,荷葉形托立于背椅后面,相傳是蔡京所創(chuàng)。至明朝中后期,部分工匠在椅圈的扶手盡頭的透雕一些修飾紋路,不但提升了家具的美感,又起到了加固的作用。太師椅的造型“上圓下方”傳達著仙作工藝中“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和“承天接地”的哲學理念。據(jù)說當時從仙游制作運抵京師進貢的太師椅、寶座、條案、條桌等深受皇家王室和宮廷貴胄們的推崇。宋代時期,卯榫結構也進一步完善,通過采用對卯、強調側腳與生起、精細加工等,使家具構件間的連接更為牢固和穩(wěn)定性。
明清時期是中國古典家具史上的高峰,也是仙作古典家具工藝發(fā)展的高峰。明代和盛清以前的古典家具風格一般稱為明式,清式則指乾隆以后直到清末民初。明代以前民間家具基本上大多為生活用具,注重使用價值。而到明代,更注重、增強家具的觀賞性。因此,明清時代對古典家具的工藝技術要求更高、更細、更巧,同時更注重書畫藝術、民間傳說、吉祥寓意等文化因素。
與蘇作、廣作和京作等家具制作門派已從簡潔的明式風格轉向追求華麗、繁復的清代樣式風格不同,仙作古典家具的工藝在清代由于仙游民間社會風尚的轉變,人們以平靜清淡的世俗生活作為主流,崇尚簡約、高雅的審美情趣。仙游匠師對家具的造型和裝飾風格進行了相應的調整。仙作”家具所流行的圖案大都以貼近老百姓的生活為目的,講求吉祥寓意,清式“仙作”家具顯得格外的質樸和淡雅。
明清時期的仙作古典家具采用純手工制作,其線條與明式相差甚多。明式講究的是簡潔,而清式家具則是以肅穆和雍容華貴去詮釋末代的思想,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清式家具用料有些鋪張浪費,講究厚重,裝飾繁雜多樣,無不透露著穩(wěn)重的味道,結合高超成熟的榫卯接合技術和獨具魅力的莆田木雕等工藝,生產程序繁雜,周期漫長,一件器具百道工,無論造型及紋飾都日臻完美,雕刻技藝精湛。
仙作家具在造型藝術、雕刻風格等方面與“蘇作”、“京作”、“廣作”逐漸區(qū)分,形成了別具一格的仙作風格。清代工匠采用各種制作工藝,有雕刻、髹漆和鑲嵌等等,在碩大的木材上施加大量的紋飾,將清代家具的華麗雍貴發(fā)揮到了頂峰。注重華麗,而對于線條的要求沒有明式家具那般講究行云流水。
在日益講究精神文明的當今社會,很多人更希望通過其他方式來沖刷工業(yè)文明的冰冷生硬感,渴求相對溫暖的生活環(huán)境。而家具是室內裝飾的一個主心骨,家具的風格往往是人們用來打造對應室內環(huán)境的先行因素。人們越來越注重創(chuàng)造既有品味又有實用性的室內空間。近幾年來,設計師們更看重室內的裝飾與文化層次的融入,凸顯了文化不衰的魅力。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散發(fā)的氣息令人陶醉,而仿古家具作為其中的一縷清香,引領著懷古情調的新風尚。也是人們生活水平、審美價值以及個性品味提高的一大表現(xiàn)。
當代“仙作”家具憑借鮮明的藝術風格和地方特色獨樹一幟,逐漸形成了結構牢固、線條優(yōu)美、雕刻細致、文化結合等特點?,F(xiàn)代的仙作古典家具工藝在追求實現(xiàn)使用性、觀賞性、收藏性相統(tǒng)一的基礎上,尋求更高的藝術追求和影響力。
2017年,在《仙作古典家具》中國標協(xié)標準審查會上,來自中國標準化協(xié)會傳統(tǒng)工藝技術委員會與輕工聯(lián)合會標準化研究所等單位的專家一致通過《仙作古典家具》標準。這一標準填補了古典家具行業(yè)空白,屬于國內首創(chuàng)。全縣工藝美術產業(yè)產值達368億元,全縣現(xiàn)有工藝美術企業(yè)3350多家,規(guī)模以上工藝企業(yè)達185家,從業(yè)人員達21萬人。仙游作為一種工藝集群,注重統(tǒng)一標準,規(guī)范工藝生產,維護仙作地域品牌。
結合仙游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秉承“天人合一”、“陰陽五行”等傳統(tǒng)哲理與思想,強調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統(tǒng)一,在工藝設計和企業(yè)文化品牌建設和宣傳中注重文化融合。以將工藝美術產業(yè)培育成全國知名產業(yè)集群為目標,著力打響“仙作”品牌,走出仙作圈,走向全國,致力成為古典家具首品牌。目前,福建省仙游縣的仙作古典家具行業(yè)共有中國馳名商標4枚、省著名商標56枚、省知名字號企業(yè)7家、省名牌產品57個、莆田市知名商標企業(yè)100件。2013年5月份,仙游榮獲為“仙作紅木家具產業(yè)基地”的殊榮,成為中國主要家具流派及產地之一。仙游工藝產業(yè)園是福建十大文化產業(yè)重點園區(qū)之一并獲得省首批6個省級創(chuàng)意產業(yè)重點園區(qū)稱號。
古代在家具的設計上,通常以顯示人的尊嚴為主,而非以人為本??梢詤⒄盏拿髑褰?jīng)典款式,已被人們延續(xù)模仿了幾百年?,F(xiàn)代仙作古典家具工藝,在保留中國傳統(tǒng)優(yōu)良的制作工藝的基礎上,以人為本,巧妙融入現(xiàn)代流行時尚元素,對古典家具的款式、造型、色彩、功能等方面進行的改良創(chuàng)新,更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要求和生活需要。在保留古典韻味的同時兼顧現(xiàn)代人的生活需求和審美,如將傳統(tǒng)家具中的大小進行調整,又例如紅木鞋柜,在古代是沒有專門的鞋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