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志斌
(新疆吉木薩爾縣人民醫(yī)院呼吸科,新疆 吉木薩爾 831700)
支原體肺炎為臨床上發(fā)病率較高的一種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該病患者多以小兒為主,患兒多伴有咳嗽、發(fā)熱、呼吸困難等癥狀,嚴重者甚至可造成血小板下降、心肌炎等嚴重臟器疾病,對患兒健康的影響極大[1]。藥物治療是目前臨床上治療支原體肺炎的常用方式,但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往往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本研究為提高該病患兒的治療效果,以中西醫(yī)結(jié)合方式對收治的患兒開展治療,詳細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我院收治的支原體肺炎患兒90例進行研究,患兒就診時間均為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按照拋硬幣法將患兒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5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齡1~13歲,平均年齡(6.5±1.2)歲;觀察組45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齡2~14歲,平均年齡(6.8±1.3)歲;對比兩組基本資料無較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行止咳、平喘、吸痰等常規(guī)處理;對照組同時行阿奇霉素靜脈滴注治療,以患兒體質(zhì)量為依據(jù),以10 mg/kg方式用藥,1天1次,連續(xù)用藥7 d;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行自擬中藥桑桔白曲散治療,中藥方組為:黃芩、神曲各3 g,甘草、荊芥各5 g,茯苓、桔梗、法夏、桑白皮、白術(shù)、蘇葉各6 g,紫苑、白前各8 g;上述諸藥用水煎服,取汁300 mL,分3次服用,連續(xù)用藥7 d。
1.3 觀察指標:①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②比較兩組癥狀消失時間,包括X線吸收時間、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時間等;③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情況,包括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氣流速值(PEF)、用力1 s肺活量(FEV1)等。
1.4 判定標準:以治療后患者體溫正常,咳嗽及肺部干濕性肺啰音消失,且胸部X線檢查結(jié)果正常為顯效;以治療后患者體溫明顯下降,咳嗽、肺部干濕性肺啰音顯著減輕,胸部X線檢查結(jié)果有所好轉(zhuǎn)為有效;以治療后患者癥狀及體征均無明顯好轉(zhuǎn),甚至惡化為無效[2]。
1.5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Excel表格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表現(xiàn)形式為(±s),以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現(xiàn),以χ2和Fisher確切率法檢驗。α=0.05為分界值,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示統(tǒng)計學意義顯著。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5.6%,其中顯效25例,有效18例,無效2例;對照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73.3%,其中顯效14例,有效19例,無效12例;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χ2=8.46,P=0.004)。
2.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觀察組各癥狀消失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咳嗽消失時間(d)X線吸收時間(d)肺部啰音消失時間(d)觀察組 45 6.3±1.0 11.0±1.5 6.5±1.2對照組 45 9.5±2.1 15.5±2.4 10.9±2.1 t值 - 9.229 10.666 12.203 P值 - 0.000 0.000 0.000
2.3 兩組肺功能情況比較:治療后,觀察組患者FVC、PEF、FEV1等肺功能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支原體肺炎為臨床上發(fā)病率較高的一種肺炎,患者多以兒童為主,具有發(fā)病急、病程長等特點,對患兒健康的影響較大?,F(xiàn)階段臨床上通常將大環(huán)內(nèi)酯類藥物作為治療該病的常用方式,其中阿奇霉素為臨床上治療該病較為常用的一種藥物,其在改善患兒癥狀及病情方面有好的療效。但隨著耐藥性菌株的增多,肺炎支原體的耐藥性也逐漸的增強。這就需要臨床上繼續(xù)探究更加理想的治療方式。
表2 兩組肺功能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肺功能情況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FVC(L) PEF(L/S) FEV1(L)觀察組 45 2.4±0.5 4.4±1.0 2.5±0.6對照組 45 2.0±0.6 3.9±0.9 1.8±0.5 t值 - 3.436 2.493 6.012 P值 - 0.000 0.007 0.000
中醫(yī)上認為肺炎支原體肺炎屬于“肺炎喘嗽”范疇,通常將解表宣肺、化痰止咳作為治療該病的關(guān)鍵。本研究中在給予患者阿奇霉素治療的同時以自擬中藥方為觀察組患者開展治療,方中所含有桑白皮、蘇葉、桔梗、荊芥等藥物均具有解表宣肺的功效;而白術(shù)、神曲則具有健脾導滯的效果;紫苑、白前等則有良好的降氣化痰功效;甘草則可調(diào)和諸藥;諸藥聯(lián)用可共奏解表宣肺、化痰止咳的功效[3]。且現(xiàn)代藥理研究顯示,黃芩中所含有的黃酮類物質(zhì)、茯苓素等還具有解熱、消炎、抗支原體感染等功效,對改善患者病情有重要幫助。將中藥湯劑與阿奇霉素聯(lián)合應用于支原體肺炎患兒的治療中可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可顯著提高治療效果。
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且在X線吸收時間、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時間等方面比較觀察組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FVC、PEF、FEV1等肺功能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表明采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方式對支原體肺炎患者實施治療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肺功能,促進患者及早康復,可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