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葵
(句容市人民醫(yī)院,江蘇 句容 212400)
骨科術后往往會出現(xiàn)很多并發(fā)癥,下肢深靜脈血栓(DVT)是其中發(fā)生率較高的一種并發(fā)癥,主要的癥狀表現(xiàn)為下肢局部腫痛,不利于患者的預后,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病原因是患者的下肢深靜脈內的血液出現(xiàn)了異常的凝結,尤其是多發(fā)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2]。本篇文章的研究即充分的考慮了骨科術后患者的護理相關狀況,并給予了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措施等,進行全面的臨床分析與研究,現(xiàn)進行匯報。
我院在時間為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了120例行骨科手術患者,簡單隨機法分為兩組。對照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齡23~68歲,年齡均值為(38.5±20.4)歲;觀察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齡21~69歲,年齡均值為(38.8±21.2)歲。兩組患者進行基本資料的比較,差異較?。≒>0.05)。
兩組患者的護理方式相對不同,對于對照組的患者來說,護理方式較為常規(guī)。主要是檢測其各類的生命體征,觀察其病情狀況,進行用藥情況的指導等,觀察組的護理方式更加精細,具體如下[3]:護理人員定期測量記錄患者的患肢周徑,并進行按摩,促進血液循環(huán);護理人員必須加強與患者之間的交流,并充分的理解患者的心里,給于一定的指導等,緩解患者緊張、恐懼、絕望等不良情緒;保證科學健康的飲食,多吃水果蔬菜,防止便秘;早期功能鍛煉,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避免形成靜脈血栓。
①應用本院自擬的問卷調查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三個等級[4]。②對兩組進行骨科的術后患者進行全面的下肢深靜脈血栓情況檢測。。
本次研究的相關數(shù)據(jù)使用了SPSS 22.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首先,在對照組的患者之中,其在骨科術后護理之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幾率要顯著的高于對照組中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幾率。差異較大(P<0.05)。
觀察組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的相關指標要顯著的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的相關指標。差異較大(P<0.05),如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n(%)]
骨科手術患者容易出現(xiàn)下肢深靜脈血栓,是一種多發(fā)于老年人群并發(fā)癥。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劇,DVT的發(fā)病率也隨之逐年上升。骨折患者如果形成了DVT,會導致相關器官組織功能障礙,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嚴重者會出現(xiàn)肺栓塞、腦栓塞,嚴重威脅了患者的生命安全[5]。所以,對骨科術后患者采取有效的、針對性護理對預防深靜脈血栓有著重要意義。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經過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較低,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較高,以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對骨科術后患者實施精心的護理,臨床效果顯著,大大降低了DVT發(fā)生率,促進患肢功能的康復,患者的滿意度較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