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蘇榕
(江蘇省海門市中醫(yī)院藥劑科,江蘇 海門 226100)
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常合并高血壓、高血脂等癥,以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為多發(fā)人群,明顯影響正常生活[1]。針對動脈粥樣硬化的治療上需要綜合考慮以上多方面因素,阿托伐汀常規(guī)治療效果一般,我院聯(lián)合應用阿侖膦酸鈉治療取得了明顯效果。基于此,本文對我院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應用阿侖膦酸鈉治療情況小結如下。
選擇我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196例絕經后合并骨質疏松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所有患者按照用藥不同平分為兩組,觀察組年齡45~68歲,平均(60.03±10.05)歲;病程2~15年,均值(10.05±2.30)年。對照組年齡45~70歲,平均(60.11±10.06)歲;病程2~15年,均值(10.07±2.31)年。2組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年齡以及病程差異不明顯(P>0.05)。
對照組應用阿托伐他?。?0 mg/次,1次/d)配合降壓藥物常規(guī)治療。
觀察組應用對照組基礎上配合阿侖膦酸鈉治療。阿侖膦酸鈉餐前30 min空腹口服,10 mg/次,1次/d。
兩組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接受6個月用藥治療,治療期間進行用藥指導以及生活護理等。
對比治療后患者斑塊面積、C反應蛋白、骨質疏松占比情況。
使用軟件包SPSS 19.0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98例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治療后骨質疏松率為10.20%(10/98)。對照組98例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治療后骨質疏松率為32.65%(32/98)。經統(tǒng)計學計算(x2=14.6667,P=0.0001)。
經統(tǒng)計學計算,斑塊面積、C反應蛋白水平對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治療后相關指標臨床對比(±s)
表1 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治療后相關指標臨床對比(±s)
組別 n 斑塊面積(mm2) C反應蛋白(mg/L)觀察組 98 7.03±0.96 4.10±0.35對照組 98 10.65±1.03 6.26±0.65 t值 25.4515 28.9646 P值 0.0000 0.0000
高血脂屬于動脈粥樣硬化獨立危險因素,且動脈粥樣硬化、骨質疏松關系密切,骨質疏松、血管硬化以及鈣化程度呈正比關系,所以絕經后女性骨質疏松患者動脈粥樣硬化情況更為明顯[31]。他汀類藥物可以抑制骨吸收,且利于骨形成,從而增加骨密度。但是,他汀類藥物會影響骨髓基質肝細胞,造成骨細胞負性影響[32]。阿侖膦酸鈉可以抑制破骨細胞活性、骨吸收,降低骨轉換,加速患者癥狀改善[33]。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斑塊面積為(7.03±0.96)mm2、C反應蛋白為(4.10±0.35)mg/L、骨質疏松率為1 0.2 0%,對照組斑塊面積為(10.65±1.03)mm2、C反應蛋白為(6.26±0.65)mg/L、骨質疏松率為32.65%。三項觀察指標組間對比.均有明顯差異(P<0.05)。結果提示,他汀類藥物、阿膦酸鈉聯(lián)合應用實現(xiàn)了有效的互補效果,在延緩動脈粥樣硬化進展的基礎上改善患者的斑塊面積以及血脂異常情況。
綜上所述,阿托伐他汀、降壓藥等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阿侖膦酸鈉治療動脈粥樣硬化預后效果良好,利于斑塊面積、C反應蛋白改善,降低骨質疏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