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海
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許多家長關心的問題。有些孩子不愛看書,是因為從小沒養(yǎng)成閱讀習慣。只有從小培養(yǎng),它才會像吃飯睡覺一樣成為生活中最自然的事情。久而久之,書會成為孩子最好的朋友。家長們可以參考下面這些培養(yǎng)孩子閱讀習慣的小技巧。
一、以身作則,放下手機,拿起書本
如今,我們不少家長每天在家大多時候手里拿著手機刷朋友圈、看視頻、玩游戲,陪孩子出去玩,車上或走路的時候也會時不時拿著手機點來點去。經(jīng)常在工作、家務或很累的時候,把手機給孩子當玩具玩。孩子最強的能力是模仿,你的行為和習慣,都會無形地影響到孩子,孩子就是你的一面鏡子,你怎樣去做事,孩子會模仿你的行動。
更為嚴重的是,孩子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分心和缺少延遲滿足感。美國有一個組織在2013年做過調查,2歲以下嬰幼兒使用移動設備的比例為38%。2011年,該組織也進行過一次類似調查,當時2歲以下嬰幼兒使用移動設備的比例僅為10%。00后和10后的這些嬰幼兒為“真正的數(shù)字原生代”。他們會比我們更加會利用網(wǎng)絡,同時也在網(wǎng)絡或電子設備上花費更長的時間,這已經(jīng)成為他們的生活方式。
因此如果孩子不愛看書,很大原因在于家長。除了不要在孩子面前玩電子產(chǎn)品,而且要跟著孩子一起拿起書本。曾有記者在某校做過采訪,不少孩子都是說平時家長晚飯后就看電視連續(xù)劇,除了看些報紙,很少閱讀文字類的東西,所以孩子也很少看書,而且容易跟家長一起看電視。
二、營造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和氛圍
閱讀環(huán)境很重要,家里是培養(yǎng)孩子閱讀習慣最重要的地方??梢越o孩子買一個單獨的書柜,準備不同類型和風格的兒童書籍,讓孩子在家里隨時隨處都能找到合適的書去讀。當孩子玩累了或是坐下來安靜的時候都會很容易地從書架上拿出一本愛看的書翻上幾頁,慢慢就會喜歡上閱讀了。
三、鼓勵孩子讀后“說來聽聽”,閱讀與寫作相結合
在閱讀之后家長可以多鼓勵孩子“說來聽聽”,這樣能增加孩子的溝通和表述能力。孩子們只有暢所欲言的談論自己所閱讀的書,在互相討論中形成自己的理解,閱讀才是有價值的。家長要引導孩子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接受他說出來的一切,不管是對是錯。慢慢地孩子能完整地表述自己的觀點,自主思考能力也會有所提高,家長可以讓孩子試著將觀點寫出來,意識閱讀與寫作的重要性。孩子嘗到甜頭后也會更有成就感,從而愛上閱讀。
有位爸爸是這樣做的——每次他讓孩子看書,但孩子都以功課忙為理由,一律拒讀。但他卻找到了孩子的一處軟肋,那就是作文差。一次,爸爸在孩子寫一篇作文之前,先讓他看了一本書,讀一遍,記一遍,讓孩子將所有能理解的詞匯盡量恰如其分地用在作文中,結果老師的評判是“語言生動感人”。于是,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漸找到了寫好文章的方法,自己便主動找書來讀。
四、閱讀不宜過早,特別是閱讀文字書籍
很多家長讓孩子在四五歲就早一點識字、閱讀文字書籍,以便到時更好地適應小學學習。在談論這個問題時,必須要了解大腦的發(fā)育時間表。在閱讀時,依賴大腦中不同區(qū)域的整合能力。而每個區(qū)域的成熟時間不同,在5歲之前大腦的每個區(qū)域都是獨自發(fā)育,而且每個區(qū)別發(fā)育時間不同,最早的聽覺神經(jīng)在懷孕第6個月時就開始發(fā)育,而閱讀需要所需要的整合能力,5歲之后整合能力才開始陸續(xù)發(fā)育,多數(shù)兒童的閱讀技能約5到7歲之間才能獲得。
英國一個研究閱讀團隊做過一個實驗,發(fā)現(xiàn)在歐洲5歲開始學習閱讀的兒童,并不比7歲開始學習閱讀的兒童優(yōu)秀多少。所以,過早讓孩子進行文字閱讀是一種拔苗助長。孩子的閱讀能力和聽力在四、五年級時才會達到一定的程度,在那之前,孩子能聽懂一個情節(jié)復雜、曲折的故事,但看不懂。
五、根據(jù)孩子的興趣,引導和吸引孩子閱讀
閱讀不能強迫,要適當引導,根據(jù)孩子的興趣愛好,選擇合適的書籍。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經(jīng)常給孩子買很多書,但還是很少看書。有個例子是爸爸認為孩子不喜歡閱讀只喜歡玩游戲。有一回朋友送給孩子一套《丁丁歷險記》,大版的漫畫,他卻非常喜歡而且反復讀了好多遍,最后慢慢開始喜歡上閱讀了。
很多孩子都是追星一族,喜歡跟隨明星行動。不妨聽聽一位媽媽說的:讀書也要像流行音樂一樣,我們家小孩子肯定也一擁而上了。那天我在孩子收藏的歌星卡上看到明星的個人檔案,不少歌星都有很高的學歷,而且他們愛好的第一項就是讀書。我把這些告訴孩子。偶像的喜好讓孩子也像模像樣地讀書,她讀書肯定有學偶像的成分。
六、閱讀不要急功近利,靜待花開
閱讀并不是會在短期內或者幾年內看到明顯或直接的效果,閱讀在很多時候都是隱性技能。所以,家長千萬不要以閱讀達到某種效果的想法,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多讀幾本書就能寫好作文或者成績就一定非常好。有些家長會認為孩子喜歡讀書為什么就是不認識幾個字,甚至有家長說孩子,連一個作文都寫不好,你那么多書都白看了。
大量閱讀的效果大約在初高中才能顯現(xiàn)出來,學習和寫作,都需要清晰的邏輯思維能力。閱讀是積累漸進的技能。你讀得越多,就讀得越好。讀書越多,知識和知識之間就能形成連接,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并用產(chǎn)生正向反饋。所以,讓孩子堅持閱讀,總有一天會開出最美的那朵花。
七、見縫插書,盡量擠時間去多讀書
大家經(jīng)常會抱怨沒有時間讀書,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大腦都處于空閑狀態(tài)。比如在田野里放牛的時候,在家門口小憩的時候,都是可以“見縫插書”的。
有位爸爸對女兒的讀書問題特別重視,他特地在家中的陽臺放個小書架,上面擺有名人的自傳、科普雜志和一些散文集。每次女兒玩了之后都順手拿一本翻,根本不用父母勸導,而且很容易看上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