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紹祝
殷海光是邏輯學大師金岳霖早年的學生,當時,殷海光經(jīng)濟很困難,是金岳霖一直資助他學習及生活的。后來殷海光去了臺灣省,成為著名學者,他對金岳霖非常感激,經(jīng)常提及金岳霖早年對他的幫助,臨終之際還念念不忘。海峽兩岸交往正?;院?,臺北的記者來到北京采訪了八十多歲的金岳霖教授,詢問他關于殷海光的事。
金岳霖教授說:“我太老了,教過的學生很多,記不得了。 ”
記者說:“可是您的學生還記得您,對您給他的幫助念念不忘。 ”
金岳霖教授說:“都是過去的事情了,還提他干嗎。 ”
記者走后,湯一介教授問金岳霖:“您真的忘記了殷海光這個學生了嗎? ”
金岳霖教授笑笑說:“沒有。殷海光在海內(nèi)外有一點小名氣,這是他自己努力的結果。我當初對殷海光好,不是為了他將來報答我。一個人真心地幫助別人,不是為了別人怎么回報。善之為善,不求回報,這才是善的原意啊! ”
舞蹈家資華筠是著名學者陳翰笙的學生,有一年政協(xié)會議期間,她在和著名經(jīng)濟學家孫冶方聊天時,說起陳翰笙是自己的老師,孫冶方聽后說:“你的老師是我的引路人。我是在他的影響下參加革命并且對經(jīng)濟問題發(fā)生興趣的,我很感謝他。 ”
后來,資華筠將孫冶方的話告訴了陳翰笙,但陳翰笙老人卻說:“不記得了。 ”
資華筠以為他真的忘了,就提醒他說:“人家大經(jīng)濟學家稱您是引路人,您倒把人家忘記了。 ”
陳翰笙老人回答說:“我只努力記住自己做過的錯事——怕重犯。至于做對的事情,那是自然的、應該的,記不得那么多了。孫冶方的成就,是他自己努力的結果,我沒有什么功勞。 ”
幫助別人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光榮,特別是被幫助的人成了名人之后,更能為自己的形象貼金掛銀。但當有人問起曾經(jīng)對別人的幫助時,金岳霖和陳翰笙兩位大師卻選擇了“遺忘”,表現(xiàn)出了一代大師的曠世風骨。忘記對別人的幫助,是一種令人仰望的境界。
(馮國偉摘自《江淮時報》2018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