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劍波 李耀波 陸仕業(yè) 羅燕婷
(廣西南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放射科,南寧市 530022)
肺栓塞是一類由外源性、內(nèi)源性栓子堵塞肺動脈或分支而引起肺動脈循環(huán)障礙的臨床綜合征。美國每年有30~60萬人患有肺動脈栓塞[1],其發(fā)生率僅次于冠心病、高血壓,且有30%的患者因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而死亡。因此,早診斷、早治療對于改善患者的預(yù)后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然而,目前臨床對于肺栓塞的診斷率僅有2%,誤診率卻高達80%,這主要是由于肺栓塞無特異性癥狀、體征,也有可能是醫(yī)生對該病的診斷意識薄弱等原因所造成的,故尋找一種準確度高、方便快捷的肺栓塞診斷方法是臨床研究的熱點之一[2]。為探析MDCTPA在肺動脈栓塞診斷中的應(yīng)用價值,本研究回顧性分析 82例行MDCTPA檢查的肺動脈栓塞患者的臨床資料?,F(xiàn)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回顧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進行MDCTPA檢查且經(jīng)臨床確診的82例肺動脈栓塞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53例,女29例,年齡41~72(53.95±8.30)歲;49例為急性肺栓塞,33例為慢性肺栓塞;主要臨床表現(xiàn):咳嗽咯痰56例,胸悶氣急、呼吸困難72例,心前區(qū)不適36例,咯血10例,雙下肢水腫8例;合并高血壓21例,合并下肢深靜脈血栓36例;既往病史:近期手術(shù)史11例,近期外傷史9例,腦梗死病史5例,心梗病史2例,惡性腫瘤5例。上述患者均自愿接受MDCTPA檢查,意識清楚,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伴有血管造影檢查禁忌證者、不配合檢查或臨床資料不齊全者。
1.2 檢查方法 82例患者均在確診前接受MDCTPA檢查,方法如下:①掃描方法:選用美國GE Light Speed 64排/128層螺旋CT機,掃描參數(shù)為:電流140 mA,電壓120 kv,層厚5.0 mm,螺距0.984 mm,層間距5.0 mm,重建層厚0.625 mm;掃描范圍:從胸腔入口向下至肋膈角。指導(dǎo)患者取仰臥位,先進行CT平掃,在一次屏氣狀態(tài)下完成掃描。隨后進行CT增強掃描,經(jīng)肘正中靜脈高壓注射碘帕醇[370 mg(I)/mL]90 mL,注射速度3.5~4.0 ml/s。采用雙期增強掃描方式,即在肺動脈期延長掃描時間15~18 s,主動脈期延遲33~40 s。②圖像處理方法:掃描結(jié)束后,將上述檢查中所有軸位的原始圖像傳輸至同機工作站的多媒體圖像后處理系統(tǒng),并利用多平面重建、容積再現(xiàn)、最大密度投影等圖像處理技術(shù)全方位、多角度地進行肺動脈圖像重建和分析診斷。
2.1 MDCTPA診斷肺動脈栓塞的位置和范圍 82例肺動脈栓塞患者經(jīng)64排/128層螺旋CT掃描,顯示有405支肺動脈或分支受累,其中16支為肺段動脈栓塞,81支為肺葉動脈栓塞,128支為肺動脈干栓塞,15支為左、右肺動脈栓塞,165支為亞段肺動脈栓塞。
2.2 MDCTPA診斷肺動脈栓塞的直接征象 肺動脈栓塞MDCTPA的直接征象:40例附壁血栓(見圖1 A-B),15例完全阻塞型充盈缺損(見圖2 A-B),9例中心型充盈缺損(見圖3 A-B),18例偏心型充盈缺損(見圖4)。
A.雙肺下葉動脈近端管腔內(nèi)見附壁充盈缺損
B.左肺下葉動脈近端管腔內(nèi)附壁充盈缺損
A.右側(cè)胸腔內(nèi)有弧形液性密度影
B.右肺中下葉及左肺下葉動脈近端完全阻塞
A.右肺動脈近段管腔中央充盈缺損
B.左肺下葉動脈近段管腔中央充盈缺損
圖4 偏心型肺栓塞:肺內(nèi)血栓呈偏心型充盈缺損,且與血管壁呈銳角。
2.3 MDCTPA診斷肺動脈栓塞的間接征象 肺動脈栓塞的MDCTPA間接征象:肺紋理稀疏、細小12例,肺呈斑片狀滲出或?qū)嵶冇?2例,肺動脈高壓28例,心包或胸腔積液17例,肺梗死灶形成3例。①肺動脈高壓具體表現(xiàn):中心肺動脈增寬(即主肺動脈的直徑超過2.9 cm,右側(cè)葉間肺動脈直徑大于1.7 cm),而且中心肺動脈與外圍肺動脈的管徑不相稱;②心包或胸腔積液主要影像表現(xiàn):肺動脈栓塞的部位比較接近胸膜,而且見胸膜部有充血、水腫、血管通透性增加現(xiàn)象;③肺梗死灶的影像表現(xiàn):肺實質(zhì)內(nèi)可見三角形模糊陰影,其尖端與肺動脈相連,基底部向胸膜方向擴大,且陰影周圍有玻璃樣滲出。
有研究證實[3],在臨床上準確診斷、治療肺動脈栓塞的關(guān)鍵在于正確識別該病的影像學表現(xiàn)。以往,臨床主要采用X線片、普通CT、MRI、肺動脈造影等手段進行肺栓塞診斷,其中X線片、普通CT的診斷陽性率較低,難以明確患者的病情,且極易漏診;而MRI、肺動脈造影的檢查準確性雖高,但其檢查速度較慢、檢查時間較長,不適用于急危重癥患者的診斷。
隨著影像學診斷技術(shù)的快速發(fā)展,MDCT在臨床上的應(yīng)用越來越廣泛,能夠為更快、更好地確定病變范圍及病灶性質(zhì)提供有力的臨床依據(jù)。相關(guān)研究報道[4],MDCT檢查速度極快,能夠選擇性地對病灶進行掃描,同時具有較強大的圖像處理系統(tǒng),能夠重建原始數(shù)據(jù),使檢查的敏感度、準確率大大增加。
MDCT應(yīng)用于肺動脈栓塞檢查中,主要是在常規(guī)二維圖像掃描的基礎(chǔ)上利用圖像后處理技術(shù)進行多平面重建、容積再現(xiàn)、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其中多平面重建能夠全面、多角度地顯示肺動脈管腔的病變狀況;容積再現(xiàn)則可清楚顯示肺動脈栓塞段及以上的解剖部位,即對肺葉動脈、肺動脈主干、肺段動脈顯示較好;而最大密度投影又可顯示肺動脈的亞段遠端情況,三者相互協(xié)同、相互互補讓醫(yī)師全方位地了解患者肺動脈走行、管腔大小及其主干、分支病變情況,使肺動脈栓塞的診斷準確率大大提高[5-6]。此外,MDCT檢查屬于一項無創(chuàng)性檢查,不會對患者造成明顯的損傷,能夠為醫(yī)生診治提供有效的依據(jù)[7]。本研究結(jié)果也顯示,根據(jù)肺動脈內(nèi)栓子的位置可見肺栓塞的CT直接征象分為:①附壁血栓40例:CT顯示栓子主要分布在血管壁,且管腔形態(tài)不規(guī)則偏心性狹窄;②完全阻塞型15例:CT見栓子已完全阻塞了血管腔;③中心型9例:CT可見栓子在血管腔中心;④偏心型18例:CT顯示栓子僅附著于一側(cè)血管腔,另一側(cè)可見造影劑經(jīng)過。此外,本研究經(jīng)CT掃描后還發(fā)現(xiàn)肺動脈栓塞的間接征象主要表現(xiàn)為例肺紋理稀疏、細小,有斑片狀滲出或?qū)嵶冇?,并伴肺動脈高壓、心包或胸腔積液、肺梗死灶形成等,與劉君明[8]的研究報道基本相符。
綜上所述,MDCTPA應(yīng)用于肺動脈栓塞檢查中具有簡單快捷、無創(chuàng)、準確率高等優(yōu)點,能夠直觀顯示栓子的位置和形態(tài)以及管腔狹窄程度,為疾病的早期診斷及療效評估提供參考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