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書紅
(商丘市睢陽區(qū)婦幼保健院婦產科,河南 商丘 476100)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內生殖器及其周圍結締組織、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癥。常為急性盆腔炎未徹底治療,在患者體質較差的情況下,急性盆腔炎的病程可遷延及反復發(fā)作,造成慢性盆腔炎[1]。慢性盆腔炎臨床主要采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但不同抗菌藥治療效果各異,且藥物帶來的不良反應也不同[2]。目前,治療慢性盆腔炎常用抗菌藥包括鹽酸左氧氟沙星與青霉素鈉,為找到更為安全有效的慢性盆腔炎治療用藥,本研究比較分析了鹽酸左氧氟沙星與青霉素鈉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療效及安全性,以期為未來慢性盆腔炎的治療提供參考。報告如下。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50例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觀察組年齡22~51歲,平均年齡(36.78±10.37)歲;病程1~6月,平均病程(3.14±1.21)月。對照組年齡21~52歲,平均年齡(37.14±10.27)歲;病程1~6月,平均病程(3.21±1.32)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盆腔炎癥性疾病診治規(guī)范》中關于慢性盆腔炎的診斷標準,并經腹腔鏡檢查確診;②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血液性疾病、器質性疾病、惡性腫瘤者;②合并盆腔結核、盆腔腫瘤等其他婦科疾病者;③合并嚴重意識障礙、認知障礙及語言障礙者;④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
對照組給予青霉素鈉(國藥集團威奇達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2196)320萬U加入10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中,ivgtt,bid;觀察組給予鹽酸左氧氟沙星(河北山姆士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4811)0.2 g加入10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中,ivgtt,bid。兩組均連續(xù)治療2周。
①療效:治愈:治療后,患者腰骶疼痛、下腹疼痛等癥狀全部消失,各項實驗室及婦科檢查結果均恢復正常;顯效:患者經治療后,腰骶疼痛、下腹疼痛等癥狀明顯改善,各實驗室及婦科檢查結果明顯改善;有效:患者經治療后,腰骶疼痛、下腹疼痛等癥狀有所緩解,實驗室及婦科各項檢查均有好轉;無效:患者各臨床癥狀經治療后無好轉或加重,實驗室及婦科各項檢查均未改善或加重。
總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②兩組于治療前后抽取空腹靜脈血5 mL,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待測,血液流變學指標:使用LGR80全自動血流變儀檢測,指標包括血漿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③不良反應:轉氨酶增高、食欲不正、惡心嘔吐、頭暈、上腹部疼痛等。
應用軟件SPSS 20.0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治療前,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漿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治療期間觀察組頭暈、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近年來,慢性盆腔炎患病率呈逐年遞增趨勢,且患者低齡化現象愈發(fā)嚴重。研究指出,女性經期衛(wèi)生不良、性生活不潔、產后或流產后感染等與慢性盆腔炎的發(fā)生密切相關。慢性盆腔炎多因患者自身抵抗力降低,或者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壞,細菌逆行感染,最終導致盆腔炎的發(fā)生[3]。
盆腔炎的致病菌較多,常見有革蘭陽性菌、厭氧菌、支原體、衣原體等,這些細菌侵入盆腔組織發(fā)生炎癥反應,嚴重影響局部內環(huán)境,導致血液黏度發(fā)生顯著變化[4]。血液黏度增高會引起盆腔組織的血液循環(huán)障礙,血流阻力增加、流速減慢,器官和組織不能獲得足夠的氧氣和營養(yǎng),導致微循環(huán)發(fā)生異常。血液流變學可反映機體微循環(huán)的變化狀態(tài),血漿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等指標在慢性盆腔炎的早期診斷中有較高的臨床價值[5]。
臨床上治療盆腔炎的首選藥物為抗菌藥,既往常用青霉素鈉,但不良反應較多,安全性不理想。目前應用較多的為氧氟沙星與左氧氟沙星,治療效果及安全性都較理想。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在治療后,患者血漿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均較治療前降低,治療前后降低幅度高于對照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鹽酸左氧氟沙星較青霉素鈉可更好地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且不良反應少,安全性更好。分析原因為鹽酸左氧氟沙星屬于廣譜喹諾酮類抗菌藥,通過抑制細菌DNA旋轉酶的活性,阻礙細菌DNA復制發(fā)揮抗菌的作用,抗菌活性高,抗菌作用強,能夠徹底清除病原體。鹽酸左氧氟沙星還具有局部血藥濃度高、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應小等特點,短期用藥安全性高[6-8]。因本研究時間較短,并未研究鹽酸左氧氟沙星的遠期安全性,需進一步開展實驗進行研究。
綜上所述,相較于青霉素鈉,鹽酸左氧氟沙星治療盆腔炎療效確切,可明顯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短期用藥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