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吉梅 黃勝軍 潘海濱 馮燕芳 郭燕
個性化定制是指根據用戶特定需求定制個性化產品的生產過程。本文通過調研、考察等方式了解貴州刺繡手工藝市場的需求和市場的導向,設計出獨具民族特色,并且符合現代社會的民族手工藝產品及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自21世紀以來,國內外學術界對中國少數民族刺繡中的圖案紋樣、手工藝技法、造型色彩、文化內涵等的發(fā)展與應用,傳承保護等方面都有較為深入的研究,對貴州刺繡文化的研究主要是提出關于刺繡文化的發(fā)展現狀及如何對其進行傳承與創(chuàng)新。貴州文化旅游專家張曉松教授認為,貴州民族手工藝的傳承與發(fā)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規(guī)模性成果。但在現代市場經濟的大環(huán)境下,貴州刺繡手工藝仍舊面臨著傳承與再發(fā)展的問題,現有的民族民間手工藝品不能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由此,外部需求與傳統(tǒng)手工藝的傳承發(fā)展表現出失衡的問題。
本文主要是在了解貴州民族刺繡手工藝傳承方面存在問題的前提下提出解決新思路,尋求立足當地的切實可行的傳承創(chuàng)新機制,打破固有觀念,創(chuàng)造貴州刺繡手工藝的新路。通過收集整理貴州少數民族傳統(tǒng)故事,整理關于各個刺繡圖案元素背后所蘊含的意義,再用刺繡的方式展現貴州故事,在了解用戶特定需求的基礎上,進行繡品的個性化定制,由此完善貴州民族刺繡手工藝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新模式。
一、貴州刺繡傳承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貴州刺繡傳承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的現狀
貴州是一個多民族共居的省份,本文中的貴州刺繡主要是指貴州的少數民族刺繡。貴州刺繡種類豐富,是貴州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及貴州地域文化傳承保護與開發(fā)的重要部分。其傳承方式主要以傳統(tǒng)的家族制和師徒制的方式進行傳承。貴州刺繡是在貴州生活的各民族記錄他們民族歷史的語言,傳播其民族文化的重要標志之一,值得細細品味。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民族間的相互融合、外來文化的沖擊,使得貴州刺繡瀕臨失傳的危險。
(二)貴州刺繡傳承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的問題
其一,傳承方式的局限性。貴州刺繡手工藝傳統(tǒng)的傳承方式主要是家庭制、師徒制,繡法技藝一般不會外傳,傳承范圍十分有限。隨著現代社會的發(fā)展,雖然繡法技藝開始外傳,但由于手工刺繡耗時耗力、收入欠佳,隨著現代化社會進程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家鄉(xiāng)來到城市發(fā)展。愿意學習刺繡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會刺繡的也越來越少,而精于刺繡的年輕人更是鳳毛麟角。
其二,市場競爭的無序性。隨著現代工業(yè)的發(fā)展,廉價的機械繡品大大擠占了傳統(tǒng)手工繡品市場。由于手工刺繡的制作時間過長,價格昂貴,導致刺繡手工藝市場不景氣。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潤,擴大市場份額,一些刺繡手工藝商在傳統(tǒng)工藝中夾雜部分機械化工藝,以次充好、魚目混珠,反而讓繡品的市場青睞度大打折扣。
其三,創(chuàng)新意識的缺乏。貴州刺繡手工藝市場的不景氣,不僅與大環(huán)境的改變和生活方式的轉變有密切聯系,也與手工藝本身缺乏創(chuàng)新息息相關。許多繡娘固守前人所留下來的技藝、方法和樣式,雖然市場環(huán)境在不斷變化,但他們依然一成不變。手工繡品缺乏創(chuàng)意,導致手工繡品更難接受市場的檢驗。
二、貴州刺繡的傳承創(chuàng)新方式——個性化定制
(一)個性化定制概念
個性化定制是指根據用戶特定需求,定制個性化產品的生產過程。于本文而言,個性化定制最簡單的理解就是用客人的故事為其定制一份屬于其個性化的繡品,即利用少數民族特有的刺繡記錄客人的故事,為其設計一份獨特的、具有個性化的繡品。
(二)個性化定制的應用
個性化定制的應用是建立在現有私人定制的基礎上,脫離單一DIY的圖片化、文字化的制作方式,通過了解客戶的故事,將貴州少數民族元素融入設計圖案,用刺繡的方式展現,用獨特的繡法,脫離繁復的文字和單調的繪畫作品,為用戶定制一份屬于他的個性化繡品。用客戶自己的故事做刺繡,用少數民族特有刺繡記錄客戶的個性化故事,不再是單一的文字,不再是難以找尋的記憶。
本文將以一個實例說明個性化定制的具體應用。在這個實例中,客戶要求分別以“親情”“愛情”“友情”為主題,制作三幅具有貴州民族特色的刺繡裝飾畫系列作品。筆者所在的設計團隊根據客戶的故事講述,在設計圖案中融入貴州少數民族元素,再用獨特的繡法展現主題故事。
三幅裝飾畫的設計元素皆是龍和蝴蝶?!褒垺毕笳髦腥A民族炎黃子孫、龍的傳人,代表的是中華兒女,同時也代表一個龐大的民族——漢族。“蝴蝶”的原型來自苗族神話傳說《苗族古歌》中的“蝴蝶媽媽”,她是所有苗族人共同的祖先,苗族稱為“妹榜妹留”(苗語,譯為漢語即蝴蝶媽媽)。運用龍和蝴蝶作為設計元素,還體現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之間的相互融合。
1.親情展示——“愛”
刺繡圖案是以一條龍的形象和一只小蝴蝶的形象,貫穿整個作品的始終;運用“龍”和“蝴蝶”作為設計元素,是根據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和苗族的民間故事背后的含義作為整個設計的文化支撐。龍,翱翔九天;蝴蝶,空中飛舞。當龍用自己龐大的身軀筑了一間心“房”,任由蝴蝶在其間飛舞,這象征著心中有愛,也象征著民族融合。在中國,龍是強大的象征,呼風喚雨,無所不能;而蝴蝶則是弱小的代表。這也寓意著龍用他強壯的身軀來保護弱小,愛護弱小,就如同家庭里面父母用他們龐大的身軀為弱小的孩子遮風擋雨,如圖1所示。
2.愛情展示——“逐”
刺繡圖案所展示的是兩條龍在追逐嬉戲,中間還有兩只小蝴蝶,類似于雙龍戲珠。同樣也可理解為太極圖,兩只蝴蝶就是太極圖里面的陰魚和陽魚,兩魚相互追逐,相依相守,不離不棄。兩條龍在嬉戲,又如同兩人手牽手,寓意著“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皥?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是愛情中最為動聽的情話。
3.友情展示——“義”
刺繡圖案的整體是一個“義”字,代表了朋友之間的忠義。龍用其龐大的身軀做了大量的工作,剩下一小部分由小蝴蝶來完成。這體現了朋友之間的互幫互助及各民族之間的相互協(xié)作。
三、個性化定制繡品的意義
(一)運用個性化定制打造契合客戶喜好的繡品
貴州刺繡最打動人的是其中蘊含的情感。因為貴州是一個多民族共居的省份,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故事,沒有文字的民族,會將自己民族的歷史用刺繡的形式傳承下來。因此,運用個性化定制的方式,將客戶在貴州生活的點點滴滴用刺繡生動地講述客戶的故事,從而打造客戶的專屬繡品,滿足客戶的審美需要和情感需求。
(二)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
貴州刺繡因手工制作周期長、成本高等原因,造成外部需求與傳統(tǒng)手工藝的傳承發(fā)展表現出失衡的問題。如果能夠將現代技術如電繡技術運用到貴州刺繡中,就可以減少時間成本,提高刺繡效率,使其從小眾消費轉為大眾消費,客戶可選擇自己喜歡的民族風格和刺繡類型,定制自己的個性化故事,在此過程中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
(三)推廣個性化定制方式,創(chuàng)作民族特色手工藝產品
通過與中小微企業(yè)合作,將個性化定制方式推向市場,擴大民族特色手工藝創(chuàng)作市場,使貴州刺繡成為宣傳貴州特色的產品、弘揚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
四、結語
貴州刺繡最打動人的是其中所蘊含的情感,但因其手工制作周期長、成本高、創(chuàng)新意識薄弱等原因,造成外部需求與傳統(tǒng)手工藝的傳承發(fā)展表現出失衡的問題。本文通過調研、考察等方式了解貴州刺繡手工藝市場的需求和市場的導向,將創(chuàng)新性理念、現代化技術融入神秘、獨特、精湛的貴州刺繡手工藝中,設計出獨具民族特色且符合現代社會需要的手工藝產品,及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的產品,促進貴州刺繡手工藝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作者單位:貴州師范大學國際旅游文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