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新新 占建華 何國琪 嚴偉良 付 康 章金輝 壽月兒
浙江省紹興市第七人民醫(yī)院 浙江 紹興 312000
本觀察旨在探討寧神溫膽湯和非經(jīng)典抗精神病藥對以陰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維持治療效果、安全性、社會功能康復和服藥依從性的影響。報告如下。
選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本院精神科的精神分裂癥患者317例。隨訪2年,寧神溫膽湯組(觀察組)158例完成隨訪157例,男85例,女72例;年齡18~60(38.5±12.1)歲;總病程3~24(14±10)年;住院1~4(1.98±1.5)次。非經(jīng)典藥物組(對照組)159例完成隨訪156例,男87例,女69例;年齡18~59(37.9±11.9)歲;總病程3~25(15±9)年;住院1~5(2.08±1.4)次。兩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入選標準:①符合國際疾病分類(ICD)-10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②中醫(yī)辨證標準參考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學會精神疾病專業(yè)委員會制定的《精神分裂癥中西醫(yī)結(jié)合辨證分型標準》《中醫(yī)臨床診療術語》。③目前僅應用寧神溫膽湯和同一類非經(jīng)典抗精神病藥者。④原以思想內(nèi)容貧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行為退縮等陰性癥狀為主,經(jīng)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測評總分<70分。
觀察組予寧神溫膽湯:酸棗仁、石菖蒲各12g,半夏、竹茹、枳實、陳皮各10g,茯苓30g,甘草6g。并隨癥加減。對照組予阿立哌唑(安律凡,浙江大冢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5mg/片,批號:130104A),起始劑量5mg/d,中午頓服;第2周酌情增到10mg/d,最大劑量不超過30mg/d。兩組均以30d為1個療程,并隨訪2年。隨訪期間藥物不變,但可據(jù)病情增減藥物劑量;出現(xiàn)藥物不良反應時,進行對癥處理。
3.1 觀察指標:隨訪前基線期及隨訪結(jié)束時均使用PANSS、個人和社會功能量表(PSP)、治療中出現(xiàn)的癥狀量表(TESS)、服藥依從性評定量表(MARS),對患者療效、社會功能、藥物不良反應、服藥依從性進行評估。
3.2 兩組隨訪前后PANSS分值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隨訪前后PANSS分值比較
3.3 兩組隨訪前后PSP分值比較:觀察組隨訪前63.74±8.36,隨訪后76.33±8.56;對照組隨訪前64.59±8.41,隨訪后75.78±8.52。同組隨訪前后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組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3.4 兩組隨訪前后TESS比較:不良反應觀察組8例(5.10%),為頭痛頭暈、便秘;對照組41例(26.28%),有體重增加、錐體外系反應、便秘、頭痛頭暈、視物模糊、失眠、口干及代謝性指標的改變。體重增加、錐體外系反應、血糖升高與隨訪前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3.5 兩組隨訪前后MARS分值比較:觀察組隨訪前16.74±2.36,隨訪后20.57±2.88;對照組隨訪前16.59±2.41,隨訪后18.99±2.35。同組隨訪前后及隨訪后兩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從癥狀來看,陰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與中醫(yī)學“癲證”類似。病位主要涉及心肝脾三臟,病機主要為痰氣郁結(jié),蒙蔽神機。寧神溫膽湯中半夏、陳皮、枳實燥濕化痰行氣;竹茹清熱化痰;石菖蒲開竅豁痰醒神;酸棗仁、茯苓寧心安神;甘草調(diào)和諸藥。隨訪觀察顯示,與非經(jīng)典抗精神病藥物相比,寧神溫膽湯的療效及社會功能康復與之相當,安全性及藥物依從性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