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英
(武山縣人民醫(yī)院,甘肅 天水 741306)
神經性耳鳴即因血管源性、損傷性或感染性等因素所致的耳神經或耳神經群(耳脈)損傷癥狀[1],為患者的生活、學習與工作均帶來不良影響。臨床在神經性耳鳴的治療中無特效用藥方案,主要通過擴血管藥物來達到對耳部缺血組織血液循環(huán)的改善。不過此類藥物會引發(fā)中樞神經系統的諸多不良反應,如失眠、嗜睡、焦慮等,長期用藥可能會得抑郁癥?;诖耍以簩ι窠浶远Q患者在給予常規(guī)營養(yǎng)神經藥物與擴血管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輔以艾司唑侖片進行鎮(zhèn)靜治療,取得了滿意效果?,F將臨床資料展開回顧性分析,并作如下匯報。
表1 兩組患者各自用藥后的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n(%)]
表2 兩組患者各自用藥前、后的耳鳴嚴重程度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各自用藥前、后的耳鳴嚴重程度對比(±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t值 P值研究組(n=39) 16.33±2.72 5.38±2.08 19.97 <0.05對照組(n=39) 15.61±1.95 10.29±2.16 11.41 <0.05
1.1 一般資料:從2013年3月至2017年1月武山縣人民醫(yī)院耳鼻喉科收治的神經性耳鳴患者中隨機選取78例展開研究調查,按照簡單數字單雙號順序分作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各39例),其中研究組男性19例、女性20例,年齡27~67歲,平均年齡(41.3±0.6)歲,病程1~13年,平均病程(5.8±0.9)年;對照組男性18例、女性21例,年齡28~64歲,平均年齡(40.5±0.4)歲,病程0.5~12年,平均病程(7.4±0.3)年,均滿足《實用耳鼻咽喉學》[2]中耳鳴分類診斷標準,行耳鼻喉科常規(guī)檢查鼓膜、耳道均正常,聲導抗鼓室壓圖A型,患者主訴聽力下降,持續(xù)性耳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營養(yǎng)神經藥物與擴血管藥物治療,所用藥物包括:20 mg長春西汀注射液+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靜脈滴注,1次/天;100 mg維生素B1注射液、0.5 mg維生素B12注射液肌內注射,1次/天;鹽酸氟桂利嗪膠囊口服(批號:國藥準字H13021047、規(guī)格:5毫克/粒、石家莊市華新制藥廠),5~10毫克/次,2次/天,基礎療程為2周,結合病情適當延長至1~2周。研究組:除給予對照組所用藥物外,另輔以艾司唑侖片(批號:國藥準字H11020891、規(guī)格:1毫克/片,北京益民藥業(yè)有限公司),1毫克/次,睡前口服,基礎療程為2周,結合病情適當延長至1~2周。
1.3 觀察指標與效果評定標準:對兩組患者各自用藥后的臨床療效、耳鳴嚴重程度、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等展開比較,其中臨床療效的評定根據《實用耳鼻咽喉科學》[2]中神經性耳鳴治療標準,痊愈:聽力恢復正常耳鳴癥狀消失且持續(xù)1個月均未再復發(fā);顯效:持續(xù)性耳鳴癥狀有所改善,偶發(fā)或僅出現在夜間、安靜環(huán)境下;有效:耳鳴嚴重程度降低,從持續(xù)發(fā)作轉變?yōu)榘察o環(huán)境里偶爾出現,對工作、睡眠有輕微影響;無效:耳鳴癥狀無明顯改善或病情加重,治療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耳鳴嚴重程度的評定參照《耳鳴嚴重程度評估與療效評定參考標準》[3],細分為發(fā)生環(huán)境對睡眠的影響,耳鳴持續(xù)時間對工作與生活的影響、對情緒狀態(tài)的影響,患者主觀感覺6項,前5項分作無、輕、中、重度4級,依次計為0、1、2、3分,第6項總分21分,分值高代表耳鳴程度更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此次調查結果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代表有統計學差異。
2.1 兩組患者各自用藥后的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兩組患者均積極配合治療,無1例中途退出,從表1中可看出,研究組患者用藥后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有統計學差異(χ2=4.12,P<0.05);同時,研究組患者用藥后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有統計學差異(χ2=7.34,P<0.05)。
2.2 兩組患者各自用藥前、后的耳鳴嚴重程度對比:從表2中可看出,兩組患者用藥后耳鳴情況均有所改善,不過對照組患者的耳鳴嚴重程度評分更高,與研究組相比有統計學差異(t=10.22,P<0.05)。
耳鳴即患者聽覺功能紊亂,自覺耳中或頭內有鳴響聲,多是耳聾先兆。神經性耳鳴別名感覺神經性耳鳴,強調患者主觀感受,即患者在無任何外界刺激條件或無聲源的條件下也遭受各類異常聲音感覺的干擾,如蟬鳴聲、嘶嘶聲、嗡嗡聲等,發(fā)病后患者可能會出現眩暈、失眠等不適,也可導致聽力下降,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
臨床認為神經傳導通路病變與內耳微循環(huán)為引起耳鳴的關鍵因素,所以主要通過擴張血管與營養(yǎng)神經等途徑進行神經性耳鳴的治療,其中所用到的鹽酸氟桂利嗪膠囊屬于一種擴血管藥物,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耳部缺血情況,并對患者中樞神經系統進行刺激,促患者產生焦慮、疲憊、失眠與嗜睡等不適[4]。雖能緩解病情,不過長期用藥可能會使患者出現心理問題,這引起了醫(yī)學界的高度重視。而本文中所應用到的艾司唑侖片鎮(zhèn)靜催眠效果極佳,能對聽覺系統較高部位的異常亢進給予有效抑制。有資料顯示,患者在口服該藥物后短時間內(約30 min)即可誘導入睡,且可維持7 h左右的正常睡眠質量。同時,該藥的半衰期較短,緩解了殘留的鎮(zhèn)靜作用,也就減輕了對患者身體所造成的損傷。所以此次調查中對39例神經性耳鳴患者采用常規(guī)營養(yǎng)神經藥物與擴血管藥物治療的同時,另輔以艾司唑侖片進行鎮(zhèn)靜、抗焦慮治療,對患者的生理功能與神經系統給予了有效調節(jié),彌補了常規(guī)用藥的不足,提高了臨床治療效果,因而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4.87%,且用藥后的耳鳴嚴重程度得到了明顯改善,這與僅采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的39例神經性耳鳴患者的治療情況相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同時,研究組患者用藥后僅有1例出現了頭暈癥狀,且經處理后好轉,但對照組患者出現頭暈、嗜睡、乏力的患者高達9例,這些均展現出了艾司唑侖片在神經性耳鳴輔助治療中的應用優(yōu)勢,安全可行,對疾病的治療更有利,有推廣應用價值。綜上所述,通過營養(yǎng)神經,微循環(huán)改善且發(fā)揮艾司唑侖的鎮(zhèn)靜、抗焦慮功效,可對內耳缺血缺氧狀態(tài)給予有效糾正,提高睡眠質量,進而提高神經性耳鳴治療效果,可繼續(xù)在臨床該疾病的治療中合理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