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要】文學是人類歷史的偉大發(fā)明,要保證文學作品跨越國家和地域的限制,就必須對文學翻譯的技巧進行深入研究?;诖?,本文就文學翻譯中跨文化視角的轉換及策略進行研究,首先對跨文化視角的概念進行闡述,然后從地域差異、思維差異、歷史差異和宗教差異四個方面分析文學翻譯中造成文化視角不同的原因,進而對應用跨文化視角進行文學翻譯的重要性進行說明,最后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轉換策略。
【關鍵詞】文學翻譯;跨文化視角;轉換策略
引言
在全球一體化趨勢不斷加強的時代背景下,全球文化的多元化發(fā)展已經(jīng)成為時代必然,因此各國之間的文化交際顯得至關重要。文學翻譯中不僅要涉及專業(yè)的翻譯技巧,還要對各國之間的文化差異進行明晰,從而將文學翻譯轉變?yōu)榭缥幕涣鞯囊环N嶄新模式。當前學術界將文學翻譯稱為跨文化交際,足以展現(xiàn)利用跨文化視角進行文學翻譯的必要性。因此探究文學翻譯中跨文化視角的轉換及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一、跨文化視角概述
跨文化指的是對不同國家的文化現(xiàn)象、習慣和風俗給予正確的認識,并且秉承接受和包容的態(tài)度,實現(xiàn)本民族文化與他國文化之間的共存。簡單來說,跨文化就是文化認同感。文化是某一群體在特定的背景下長期發(fā)展積淀形成的思想情態(tài),包括習慣、風俗、宗教、歷史等。在全球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的時代背景下,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越來越密切,而跨文化交際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產(chǎn)生。從文學翻譯作品的角度而言,文學作品是人們在某種文化背景下的思想結晶,因為各國之間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文學作品中所反映的內(nèi)容和形式也各不相同,例如日本《菊與刀》中用菊花象征日本皇室家徽,意味著美與善,溫柔與和平,而菊花在中國文學作品中則代表淡泊清雅、高冷傲岸,如果不對文化差異進行了解,就很難對文學作品進行準確的翻譯,而利用跨文化視角進行文學翻譯,就是在尊重和包容文化差異的基礎上,實現(xiàn)文學作品的原生態(tài)呈現(xiàn)。
二、文學翻譯中造成文化視角不同的原因
1.地域差異。地域差異是造成文化視角不同的一個典型原因。先不從世界范圍的角度來探討,而是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域之間由于地理位置、氣候水文等因素的差異,各地區(qū)之間也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獨特的文化特色,例如東北地區(qū)粗獷豪放,江浙地區(qū)溫軟纏綿,而西北地區(qū)則淳樸憨厚。而從世界的角度出發(fā),地域?qū)е碌奈幕町惥透用黠@。我國古詩詞中常常借以“東風”代指春天的到來,這主要是因為我國位于地球北半球,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因此冬去春來之際東風就會徐徐吹來,而對于同樣處于北半球的英國而言,受到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影響,英國春天吹的卻是西風,如果沒有對地域差異導致的文化差異進行明確,就會在文學翻譯中犯想當然的錯誤。
2.思維差異。每個人思維的形成都會受到所處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每個地方的群體所推崇和遵循的習慣風俗、宗教信仰也各有不同。思維差異在文學翻譯中體現(xiàn)的最為明顯的就是東西方國家。由于各國文化背景的不同,東方人在思維上具有含蓄特點,因此在文學表達中常常喜歡借用類比、比喻、擬人、擬物等修辭手法,對文學思想進行委婉的表達,而西方人在思維上更加開放,因此文學作品中習慣直觀的描寫和刻畫。這種差異在數(shù)字的表達上表現(xiàn)的尤為明顯,例如在《紅樓夢》中有“女大十八變”一說,而這種表達方式實為虛指,如果直接進行數(shù)字翻譯,就會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3.歷史差異。歷史是在每個國家長期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而文化就存在于歷史的長河中,逐漸演變?yōu)榫哂忻褡逄厥庑缘拇矸枴S捎诿總€國家的歷史存在差異,因此對事物的認知也存在相應的差異。例如我國對世界起源的認知來自于《中華上下五千年》中的“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而西方對世界起源的認知則來自于《圣經(jīng)》中的“亞當和夏娃”。再例如我國文學作品中對典故的運用大多數(shù)來自于《孔子》、《孟子》、《春秋》、《史記》等著作,而西方對典故的運用則大多數(shù)來自于但丁、荷馬、莎士比亞等文學巨匠,這就是歷史差異造成的文化認同差異,在文學翻譯中要著重注意進行區(qū)分。
4.宗教差異。宗教信仰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國家和民族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意識認同。我國宗教主要有儒、釋、道,其中儒家和道家是本土宗教,因此從古至今誕生無數(shù)與宗教相關的神話傳說,例如八仙過海、西游記、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而西方人所信仰的基督教也衍生出相關的傳說,例如潘多拉魔盒、猶大的親吻等,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文學作品中一些詞語運用的語境也需要著重注意,例如對“猶大的親吻”進行翻譯時,如果采用直譯的方式,就會抹滅背后深層次的文化內(nèi)涵。
三、應用跨文化視角進行文學翻譯的重要性
文學翻譯對于當今時代的跨文化交際具有重要意義,能夠有效促進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使世界文學遍地開花。作為一種信息翻譯的方式,文學翻譯的主要目的在于對信息進行無差異的還原和傳播,但由于不同國家文化背景存在差異,因此文學作品所呈現(xiàn)的內(nèi)容、風格和內(nèi)涵也各有不同,在文學翻譯的過程中,如果不能對這些差異進行準確的把控,就會導致源語言翻譯失實。任何一種語言都是從文化中生長出來的,而文學作品則是由語言生成的果實,因此文學作品與文化背景有著不可磨滅的關系。在跨文化的視角下,文學翻譯就是將一種語言進行藝術性的轉化,這種轉換不是單純的形式上的平移,而是透過語言對本質(zhì)的一種傳播和交流,從而達到跨文化交際的最終目的,因此文學翻譯與跨文化交際之間具有重要的從屬關系,二者不僅相互影響,而且相互具有推動作用。應用跨文化的視角進行文學翻譯,就是在深刻了解語言背景的基礎上,對文學作品的思維和文化進行移植,在此過程中解決一切文化差異而產(chǎn)生的語言矛盾,同時盡可能對作品的精神內(nèi)涵進行還原,以此達到最終的跨文化交際目的。
四、文學翻譯中跨文化視覺的轉換策略分析
1.堅持文學翻譯的動態(tài)平衡。以跨文化的視角進行文學翻譯,就必須堅持文學翻譯的動態(tài)平衡。文學翻譯事實上是將一種文學作品進行標準化的轉換和還原,源語言和目的語之間要在最大的程度上縮小差異,達到翻譯前后之間的對等效果,從而對被翻譯的作品進行原生態(tài)的再現(xiàn)。具體來看,動態(tài)平衡要求在文學翻譯中達到詞匯、語法、篇章和文體之間的多重對等,在進行翻譯的過程中,要著重注意意義翻譯,避免形式翻譯高于意義翻譯,抹滅原文本的含義。為此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文學翻譯:其一,對跨文化視角有正確的認識??缥幕暯侵饕谟趯Σ煌幕町惖陌莺妥鹬兀捎谖幕町愂强陀^存在的,因此在文學翻譯中并不能達到百分百的純還原;其二,要正確認識意義翻譯與形式翻譯的關系,當在翻譯過程中出現(xiàn)二者無法并存的情況時,需要舍棄形式保留意義;其三,當保留意義仍然無法進行涵義還原時,需要運用再創(chuàng)造的翻譯技巧。
2.以文學體裁的分析為原則。文學翻譯會涉及到很多體裁,體裁不同所應用的翻譯手段也不同,以跨文化的視角進行文學翻譯必須以文學體裁的分析為原則,然后對不同體裁所具備的創(chuàng)作特點進行分析,從而選擇針對性的翻譯技巧。例如對英語文學作品進行翻譯時,常遇到的體裁文學類和應用類,而文學類主要有小說、詩歌和散文,在對這些體裁進行翻譯時,要著重掌握文學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例如作者的個人經(jīng)歷,作品的社會背景等,并對作品中存在的文化差異進行了解,從而翻譯出背后所具有的深層次含義,在對詩歌進行翻譯時,還應該重視押韻,以此保障翻譯的質(zhì)量。
3.合理利用歸化和異化策略。歸化策略和異化策略是跨文化視角下兩種常見的文學翻譯方式,能夠?qū)ξ膶W作品中存在的文學差異進行合理化的處理,從而保障作品的翻譯質(zhì)量。歸化策略著重強調(diào)文學翻譯中對源語言的還原,要求在文學作品中掌握源語言的特色和內(nèi)涵,然后進行本質(zhì)的還原,而異化策略著重強調(diào)的是對目的語的鉆研,著重從讀者的角度出發(fā),避免因文化差異帶來的理解不通。在文學翻譯中應該根據(jù)翻譯因素存在的差異,對兩種策略進行合理選擇,從而獲得良好的翻譯效果,但是無論以何種策略進行翻譯,都要結合文學作品的特點。
五、結論
綜上所述,針對文學翻譯中跨文化視角的轉換及策略的探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就跨文化視角產(chǎn)生的原因進行分析,然后提出一些合理化的翻譯建議。研究可得,運用跨文化視角進行文學翻譯時必須堅持文學翻譯的動態(tài)平衡、以文學體裁的分析為原則、合理利用歸化和異化策略,從而對文學作品進行原生態(tài)還原。希望本文可以為研究文學翻譯中跨文化視角的轉換及策略的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張志華.跨文化視角下英語文學作品中隱喻翻譯的策略研究——從跨文化的視角切入[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5, 31(08):60-62.
[2]彭東曉.跨文化視角下古典文學對外翻譯傳播的研究[J].語文建設,2015(14):76-77.
[3]龔曉斌.跨文化視角中文學翻譯的異化取向[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03):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