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濟南
(廣西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0)
[關鍵字]協(xié)作治理;精準脫貧;政社協(xié)作
21世紀以來,我國社會組織在精準脫貧領域中逐漸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政社協(xié)作也逐漸成為我國社會管理的一個新的途徑。它與西方政社發(fā)展不同,我國的社會組織現在發(fā)展的還并不成熟,比如社會組織的獨立性較差,怎樣才能夠有效地解決政社協(xié)作之間存在的問題,讓社會組織與政府之間在精準脫貧中更好地進行合作就變得非常重要。
從協(xié)作治理視閾的角度來看,與之前的觀念不同,我國早期的觀念是從合作當中找競爭,或者是合作共強理念,而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是之后被相關學者提出的,在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理念提出之后,政府與社會組織之間合作就成為了建設強國的新途徑。但是我國現在還存在社會發(fā)育程度低、政府治理能力高、社會組織和政府關系的不平等以及雙方合作邊界的模糊性等問題,這些問題讓政社協(xié)作方面面臨著很多困境,無法使其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周雪光(2014)認為從政府的治理能力以及社會發(fā)育程度兩個維度來解釋社會建設中政府與社會的不同關系,指出在社會發(fā)育程度低、政府治理能力高的情況下,適合走政社協(xié)作治理的道路,最終得出結論,目前我國在精準脫貧過程中適合走政社協(xié)作共同治理的道路。姚邁新(2015)指出,農村扶貧的公共產品特征決定了政府在扶貧中的主導與核心地位。政府主導體現在政府是反貧困制度的最大供給者,同時政府還是扶貧資源的組織者、分配者,以及資源過程的主導者、行動協(xié)調者與監(jiān)督者。費梅蘋(2014)指出,中國的農村扶貧開發(fā)始終是由各級政府主導的,這不僅體現在把扶貧開發(fā)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總體規(guī)劃,而且把貧困地區(qū)作為公共財政支持的重點區(qū)域。
在協(xié)作治理視域下精準脫貧的過程中,協(xié)作治理主要是政府出于對精準脫貧的需求,并通過社會管理的身份,構建制度化的溝通渠道與參與平臺,不斷培養(yǎng)社會組織,與此同時,將在精準脫貧、參與服務以及協(xié)作治理等方面一起發(fā)揮重要作用。而在協(xié)作治理視域下,政府和社會組織在精準脫貧中找到一種平衡,為政社協(xié)作的快速發(fā)展奠定了新的途徑。
從協(xié)作治理視域下來看,我國的社會屬于威權社會,同時我國的社會組織并不像西方社會發(fā)展的較為成熟,我國的社會組織發(fā)展還存在很多的不足。俞可平認為我國的公民社會屬于一種比較典型的政府主導型的公民社會,在這當中有非常明顯的官民雙重性。但是對于我國的民間組織而言,整體的形成目前還處于過渡的階段,相對發(fā)展的并不平衡。在社會當中,不同的民間組織之間不管是社會政治經濟影響,還是地位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距,最終導致社會組織和政府之間的關系界定比較模糊,我國現在的社會組織獨立性較弱。另外,社會組織和政府的關系并不是完全平等的,而是一種依附關系。
從協(xié)作治理視域的整體情況下看,有些地方政府并不認可社會組織,并且還對一些社會組織的發(fā)展表示反對,在這種情況下,政府與社會組織之間的合作逐漸減少。與此同時,還有一些社會組織并不了解具體的政府政策,并且認為地方政府過于形式化,所以,在進行精準脫貧的過程當中,很少愿意與政府掛鉤。另外,部分民間組織有時會利用服務的名義向地方政府申請項目資金,最終卻將這些資金私吞。目前有很多關于社會組織的負面新聞,當這些負面新聞發(fā)生之后,政府與社會組織之間的關系將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這也是雙方之間無法進行有效合作的關鍵因素,在上面這些情況當中,還會使政府的資源以及社會的資源出現浪費的情況,政府以及社會組織之間無法進行及時的溝通與交流,最終嚴重阻礙了政府與社會組織之間的合作。
第一,社會組織在注冊的過程中審批的制度較為復雜,并且需要花費的時間比較長,不能依法注冊來得到合法的身份,這種現象對于目前的情況而言,仍然困擾著很多的社會組織。
第二,缺少政府對社會組織的賦權。從協(xié)作治理視域下來看,在精準脫貧的過程中政府以及社會組織責任意識較差,同時,政府以及社會組織之間的界定比較模糊,這樣一來,就會造成社會組織在進行精準扶貧的過程當中受到非常多的阻礙。
第三,在精準脫貧的過程中,政府通過社會組織來完成相應的工作,但是其中的相關保障機制并不完善,社會組織的權益也無法得到較好的保障。
第四,培育機制不完善。通常情況下,由政府培養(yǎng)下的社會組織會得到政府的政策以及資源支持,可是因為社會組織發(fā)展的力量較弱,導致政府很少在資源以及技術方面對社會組織提供一定的指導以及幫助。
從精準脫貧的角度來看,政府和社會組織之間的合作主要取決于政府以及社會組織是否存在一定的依賴關系。所以,資源就成為政府以及社會組織之間合作的關鍵原因。另外,除去政府以及社會組織之間的制約因素,我國的政府和社會組織合作還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在政府以及社會組織雙方沒有具備有利資源的情況下,政府以及社會組織想要進行合作,將缺少一個平臺能夠讓雙方正常地進行交流與溝通,這樣一來,不管是政府的資源,還是社會組織的資源都會出現浪費的情況。當雙方之間的信息沒有及時流通,將會出現政府以及社會組織在各自所提供的公共服務當中出現信息碎片化以及重復化的情況,而對于政府以及社會組織來說無法更好地形成一定的資源依賴,所以,政府以及社會組織之間建立一個有序的合作平臺是非常重要的。
綜上所述,在協(xié)作治理視域下精準脫貧中政社協(xié)作的問題中,雖然我國的社會屬于威權社會,同時我國的社會組織并不像西方社會發(fā)展的較為成熟,我國的社會組織發(fā)展還存在很多的不足。而這些不足使社會組織的角色陷入困境當中,也使政府以及社會組織之間無法進行及時的溝通與交流,最終嚴重阻礙了政府與社會組織之間的合作。另外,政社協(xié)作制度環(huán)境較差使政社協(xié)作在精準脫貧工作中無法發(fā)揮出有效作用。
從協(xié)作治理視域的情況來看,在精準脫貧的過程中,政府要建立健全社會組織的培育機制,并且還要適當地鼓勵以及支持社會組織的良好發(fā)展。對于政府來說,應先將政社對抗的傳統(tǒng)觀念進行改正并不斷創(chuàng)新,努力找到政府以及社會組織之間利益的共同之處,從而更好地發(fā)揮出社會組織自身的優(yōu)點,幫助政府在其他領域完成相應的工作,最終實現政府與社會組織的合作共贏。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屬于“強國家,弱社會”的國家,在這種環(huán)境下,一些社會組織的快速發(fā)展將會為社會民主帶來新的活力,與此同時,還會幫助提高社會組織的社會管理水平,政社之間的協(xié)作治理也能夠更好地幫助我國拓展精準脫貧的新途徑。
另外,政府還應該盡快完善相關的社會組織的注冊審批制度,這樣一來,就會幫助更多的社會組織建立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同時,政府還應該建立健全相關政策信息共享平臺,在信息共享平臺當中及時地將相關政策信息公布到政社合作的公共服務平臺當中,使社會組織在第一時間內了解到重要的精準扶貧政策以及政府的工作方向。單從政府的角度而言,政府不但要扶持政府主導的孵化型社會組織,還要對自身培養(yǎng)的社會組織提供相關的政策支持。在這當中,相關的培育機制包括多種內容,比如操作技能培訓以及心理咨詢服務培訓等等。
第一,建立健全政社協(xié)作的保障體系。在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等多種項目上,項目資金應通過信譽可靠以及資金較為充足的第三方來進行管理,并且還要對其提供擔保。根據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時可能出現資金不能及時到賬的情況,政府應通過資產抵押的方式來向第三方提出一定的請求幫助,與此同時,還要做出相應的調整來保障項目能夠更加順利地完成,從而全面確保社會組織的合法權益。另外,社會組織服務無法及時履行時,應制定出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來對其進行約束,或者是建立相關的違約懲罰機制,使政府的利益得到保障。
第二,完善政社協(xié)作合作評估機制。在完善政社協(xié)作的合作評估當中,主要包括對社會組織的監(jiān)督、雙方合作過程中監(jiān)督以及合作績效評估等內容。對于評估機制而言,它可以幫助政府以及社會組織更好地審視自身,同時還可以更好地進行信息的反饋,最終有效降低政府與社會組織在合作的過程中出現問題。當政府以及社會組織合作中出現問題時,應及時地進行調整,從而幫助政府以及社會組織能夠更好地合作下去。
與政府制定的目標保持一致性。通常情況下,一些能力較弱的社會組織在為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時會盡量躲避政府,這種思想觀念存在錯誤,社會組織應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積極主動了解政府提出的相關政策,并且要堅定地按照政府提出的相關政策走下去。在充分了解政府提出的政策走向后,還應更加積極尋找符合政社雙方的目標,獲取政府資源,得到政策上的支持,不斷完善社會組織的網絡建設。
在不斷提升社會組織自身的服務水平的過程當中,社會組織應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同時還要積極發(fā)揮出網絡建設的作用,從而更好地調動社會上的資源,努力提高自身的作用,發(fā)揮出更大力量,最終為精準脫貧提供更多良好的社會服務。另外,對于一些有條件的社會組織而言,可以嘗試和國際接軌,努力學習國外的先進理念以及技術,不斷提升自身的認知程度,從而在今后的精準脫貧工作當中與政府緊密合作,為精準脫貧工作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服務。
社會組織之間應建立有效的交流平臺。對于社會組織而言,應建立健全一個較為完整的合作平臺,從中能夠不斷實現行業(yè)內部監(jiān)督以及社會組織之間經驗學習,使自己的信息以及資源能夠得到共享,最終減少社會組織之間的成本,提升自己在精準脫貧中的服務水平。
目前,政社協(xié)作機制的構建有著非常現實的考量,不僅信息技術提供支撐,政府以及社會組織的相互信任與接納也非常重要。所以,在這種機制下的構建就更加需要社會主體以及各方進行有效合作,為了增強可行性,政社協(xié)作的平臺構建也可以從地方開始進行實驗性的示范。
本文主要是對協(xié)作治理視域下精準扶貧中的政社協(xié)作問題進行研究,首先從現實的層面上提出精準脫貧中政社協(xié)作的問題,然后闡述協(xié)作治理與政社協(xié)作脫貧的契合之處,協(xié)作治理視域下精準脫貧中的政社協(xié)作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最后提出對策。從中得出以下結論,我國目前主要處于一個全面發(fā)展的時代,在精準脫貧的過程中,政社協(xié)作的問題顯得非常突出,良好的社會管理機制可以幫助我國社會得到更好的發(fā)展。社會組織在不斷的成長,同時在精準脫貧中還承擔了很多的公共服務,在社會管理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些地方政府在社會管理的過程當中應全面進行考慮,在精準脫貧工作中,社會治理工作需要社會組織的協(xié)助,基于協(xié)作治理的角度下,政府為主體社會組織協(xié)同合作的推進對地方政府社會管理逐漸向社會治理的改變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而對于政府和社會組織協(xié)作的推進合作推進方式以及途徑,還應該進行更加深層的研究,這也是今后協(xié)作治理的重要研究方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