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貴州農(nóng)業(yè)職業(yè)學院, 清鎮(zhèn) 551400; 2.貴州省旱糧研究所, 貴陽 550006;3.貴州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 貴陽 550006)
藍粒小麥是長穗偃麥草(AgropyronelongatumL.,10 x=70)與普通小麥(Triticumaestivum, 6 x=42)復(fù)合雜交后代中選育出來的優(yōu)良品種,是擴展和補充普通小麥遺傳多樣性的重要種質(zhì)資源,其外形與普通小麥相同,染色體為42條,種子的胚乳呈藍色,藍色胚乳性狀的相關(guān)基因存在于代換到小麥中的一條長穗偃麥草染色體上[1-2]。藍粒小麥具有許多普通小麥沒有的優(yōu)良抗逆性狀,如成熟期落黃好,抗穗發(fā)芽能力強,高抗白粉病、條銹病,中抗葉銹等,同時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氨基酸、花青素和硒、鐵、鋅、鈣、碘等微量元素,營養(yǎng)價值較高,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在改良小麥的抗性、提高品質(zhì)方面具有重要的利用價值[3-6]。
開展藍粒優(yōu)質(zhì)小麥遺傳改良研究是我國特色小麥種質(zhì)創(chuàng)新的重要嘗試。貴州省旱糧研究所將引種的藍粒小麥資源——貴陽綠麥進行了改良選育,現(xiàn)擁有91份藍粒小麥中間材料,于2001年用貴陽綠麥作母本與父本自育組合9988 F2進行有性雜交,通過貴陽、興義、昆明等地穿梭選育,成功育成二體代換系黔綠麥1號。本研究通過田間農(nóng)藝性狀調(diào)查、品質(zhì)、礦物質(zhì)檢測,雜交組合配制,SDS-PAGE及SSR分子標記技術(shù),對育種衍生材料進行改良和選育,以篩選出穩(wěn)定的藍色小麥新品系供生產(chǎn)利用。
本研究所用材料為藍粒小麥衍生后代,由貴州省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院旱糧研究所引種,并重組獲得,在該所小麥試驗地種植。
1.2.1 農(nóng)藝性狀調(diào)查、品質(zhì)及礦物質(zhì)檢測
調(diào)查株高、穗長、穗粒數(shù)、芒長、莖干彈性、生育期、千粒重等指標,每個株系3個重復(fù)。粗蛋白(干基)、濕面筋含量(14%濕基)、沉淀指數(shù)(14%濕基)、穩(wěn)定時間、面條評分、小圓餅干擴展系數(shù)、鈣、鐵、鋅、硒。
1.2.2 雜交組合配制
以黔綠麥1號為母本,以普通小麥05中27,黔9504,綿陽2002,夏繁22為父本配制的4個組合,以黔綠麥1號為父本,普通小麥05中27,黔9504,綿陽2002,夏繁22為母本配制的反交組合4個。
1.2.3 SSR標記
1) DNA的提取。利用特異標記Xgwm 165對雜交組合的F2代共494個單株進行了標記檢測,藍粒單株葉片DNA提取采用改良的CTAB法[7]。
2) PCR擴增。PCR反應(yīng)采用10μL體系(表1),PCR擴增反應(yīng)程序為:94 ℃預(yù)變性3 min;94 ℃變性1 min,55 ℃退火1 min,72 ℃延伸2 min,35個循環(huán);72 ℃終延伸10 min,4 ℃保存。PCR完成后,10μL反應(yīng)體系中加入6×上樣緩沖液2μL,混合均勻。電泳采用8%的非變性的聚丙烯酰胺凝膠,銀染法檢測。顯影后,在白熾燈下觀察電泳結(jié)果,進行條帶統(tǒng)計和照相(統(tǒng)計500 bp以下的片段, 片段大小是以100 bp DNA Ladder為標準判斷)。
1.2.4 SDS-PAGE
分析了衍生材料的高分子量麥谷蛋白亞基組成。種子高分子量谷蛋白(HMW-GS)的提取參考Marchylo[8]和Sutton的方法[9]。SDS-PAGE電泳分析參照Gupta[10]的方法。
表1 PCR反應(yīng)體系
貯存液終濃度10×buffer(含500mM KCl)1×1μL25mMMgCl21.5mM0.6μL10mMdNTP200μM0.2μL5μM primer F350nM0.7μL5μM primer R350nM0.7μL50ng/μL DNA模板5ng/μL1μL2.5U/μL Taq DNA聚合酶0.05U/μL0.2μLddH2O—5.6μL共計10μL
黔綠麥1號屬弱冬性小麥品種,長芒,白殼,綠色籽粒,株高81 cm,穗長8.4 cm,穗粒數(shù)53粒/穗,莖稈彈性好,抗倒伏,生育期偏晚,千粒重39 g,15萬/667 m2基本苗情況下穗數(shù)可達27萬/667 m2。分蘗力強,葉色濃綠,分蘗期葉片上沖,抽穗期旗葉半披散,成熟期落黃好,籽粒半硬質(zhì),抗穗發(fā)芽能力強。高抗白粉病、條銹病,中抗葉銹病,適宜在貴州省內(nèi)貴陽、畢節(jié)、遵義等地種植。
圖1 種植于田間的黔綠麥1號
鈣含量0.242 mg/kg,比普通小麥粉鈣含量增加60%;鐵含量102.5 mg/kg,較普通小麥粉鐵含量高出2.05倍;鋅含量49.175 mg/kg,較普通小麥粉鋅含量高出2.73倍;硒含量0.204 mg/kg,較普通小麥粉硒含量高出20倍,比中普綠麥1號增加25%(貴州大學農(nóng)產(chǎn)品食品質(zhì)量安全檢測中心檢測)。
粗蛋白(干基)含量為16.15%,濕面筋含量(14%濕基)34.8%,沉淀指數(shù)(14%濕基)60.7 mL,穩(wěn)定時間2.9 min,面條評分86.6分,小圓餅干擴展系數(shù)66,屬優(yōu)質(zhì)中筋小麥,適合制作面條、糕點等食品(農(nóng)業(yè)部谷物品質(zhì)檢驗中心檢測)。
注:Marker為100 bp DNA Ladder,C為CN 04-1;J為貴陽綠麥;1~36為F2群體里藍粒單株,目標條帶位置為170 bp左右。圖3 Xgwm 165 PCR檢測結(jié)果
注:從左到右依次為 :藍粒小麥衍生后代0147/05中27 F3代 25份材料圖4 高分子量谷蛋白亞基組成
2.2.1 F1代植株上藍、黃粒種子粒數(shù)比例
以黔綠麥1號為母本的4個雜交組合,F(xiàn)1代植株上黃、藍粒數(shù)的比例為(77~99)∶100,平均為87.5∶100,即黃粒占總粒數(shù)的46.6%;而以黔綠麥1號作父本時,F(xiàn)1代植株上黃、藍粒數(shù)的比例為(75~90)∶100,平均為86.8∶100,即黃粒占總粒數(shù)的46.5 %(表2)。
表2 F1代植株上藍黃粒比例
雜交組合總粒數(shù)黃粒數(shù)藍粒數(shù)黃藍粒比例黔綠麥1號×05中2759432962298199∶10005中27×黔綠麥1號117753464383∶100黔綠麥1號×綿陽2002117095083662677∶100綿陽2002×黔綠麥1號24221136128688∶100黔綠麥1號×夏繁2244732159231493∶100夏繁22×黔綠麥1號2176931124575∶100黔綠麥1號×黔950452502574267696∶100黔9504×黔綠麥1號82683926434290∶100
圖2 F2單株籽粒顏色分離
2.2.2 F2代植株上黃、藍粒分離情況
以F2代種子分黃、藍粒成對種植的株行中選擇單株,在黃粒行中選出20個單株,在藍粒行中選出28個單株。結(jié)果表明:在黃粒行中有13個單株穗上的種子全為黃粒,有7個單株穗上的種子有極少數(shù)的藍粒種子,藍、黃粒的比例為(0.77~3.85)∶100,平均為1.98∶100(表3)。
當選的來自藍粒行的28株F2代植株,再根據(jù)組合來源分別加以分析,結(jié)果見表4。以黔綠麥1號作父本的3個雜交組合,種色仍有分離,中選藍粒單株分別為05中27×黔綠麥1號組合5株,綿陽2002×黔綠麥1號組合13株,夏繁22×黔綠麥1號組合10株。3個組合的F2代植株上黃、藍粒種子數(shù)的比例為(64~88)∶100,平均為73.7∶100,即黃粒占總粒數(shù)的42.4 %(表3、表4),這比上一代的46.5%略有降低。
2.2.3 藍粒小麥對普通小麥在田間自然授粉異交情況
藍粒小麥與普通小麥田間自然授粉的異交情況,以藍粒小麥的種子藍色作為標記基因,可以在不去雄的情況下,進行自然授粉,普通小麥穗上有藍色種子,藍粒小麥穗上有黃粒種子,即為藍粒小麥與普通小麥的異交種。從試驗結(jié)果看出,6個普通小麥品種,每小區(qū)種植2~4行,小區(qū)收獲混合脫粒后,帶有藍色種子的粒數(shù)為20~68粒,自然異交率為1.26%~5.15%,平均為2.66%。
對綠麥雜交組合的F2代共494個單株進行了標記檢測(圖3),在后代材料的檢測中,由于播種時選取的均為藍粒,檢測結(jié)果除其中1株未擴增出目標條帶,其它493株均能擴增出270 bp目標條帶。
表3 F2代當選單株穗上藍黃粒分離情況
當選單株總株數(shù)全黃粒株藍黃粒株黃粒數(shù)藍粒數(shù)黃藍粒比例黃粒株20137417209881.98∶100藍粒株28028127111725673.7∶100
表4 F2代藍粒植株上藍黃粒比例
雜交組合株數(shù)總粒數(shù)黃粒數(shù)藍粒數(shù)黃藍粒比例05中27×黔綠麥1號532671533173488∶100綿陽2002×黔綠麥1號13132585932732681∶100夏繁22×黔綠麥1號10134425246819664∶100
表5 藍粒小麥衍生后代HMW-GS組成
材料Glu-A1Glu-B1Glu-D1材料份數(shù)Null202+12251202+125172+122Null72+1280147/05中27F3Null13+192+127113+192+123Null7+92+127172+121Null72+121205中27/0147F3Null202+1218Null13+192+121113+192+1211204+121Null202+12300147/9938F31202+12221202+12109938/0147F3Null202+121217+92+1210147/9988-43F3Null202+12271202+12209988-43/0147F3Null202+1214Null202+12131202+123Null205+107Null75+104Null7+92+1210147/MY2002-2F3Null72+4+121Null13+195+103Null7+82+121Null13+192+121Null14+155+101172+121Null72+121Null72+122Null7+92+125Null202+125MY2002-2/0147F3Null202+5+102Null13+195+107Null205+107Null75+1041202+1221202+12190147/夏繁22F3Null202+1230Null202+1232夏繁22/0147F3Null222+1231202+1212
Glu-A1、Glu-B1、Glu-D1位點上上的等位變異分別為2、6、5種,3個位點上的優(yōu)勢亞基分別是Null(占80.44%),20,13+19(占87.88%),6,33%,2+12(占89.81%)。在Glu位點共檢測到18種亞基組合,組合(Null、20、2+12)為優(yōu)勢亞基組合。這些藍粒小麥衍生后代可作為改良小麥品質(zhì)性狀的重要遺傳資源。
Xgwm 165在親本CN 04-1和貴陽綠麥之間具有多態(tài)性,利用Xgwm 165來驗證F2群體中的494個藍粒單株,僅1株未擴增出目標條帶,說明270 bp條帶與藍?;蚓o密連鎖,交換率僅為1/494。據(jù)此推論貴陽綠麥和魏利青[11]研究的烏麥526的藍?;蚩赡転橥粊碓?。Xgwm 165擴增出的條帶差異明顯,準確率高,可以用作貴陽綠麥組合后代藍?;虻淖粉欉x擇。
藍粒小麥衍生后代材料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亞基中變異相對偏少,亞基組合為18種類型,Null、20、2+12為優(yōu)勢亞基。Glu-D1位點上5+10亞基對小麥加質(zhì)效應(yīng)明顯被稱為優(yōu)質(zhì)亞基,提高5+10等優(yōu)質(zhì)亞基的頻率是改善我國小麥品質(zhì)的重要措施,可見,藍粒小麥在品質(zhì)上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育種時可與優(yōu)質(zhì)親本相互組配,從雜交后代中選擇具有雙親的優(yōu)質(zhì)亞基的高分子量麥谷蛋白亞基組合,進而提高藍粒小麥的面包烘烤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