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心病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慢性心血管疾病,由冠狀動脈硬化導致的動脈管壁增厚、管腔狹窄或堵塞最終導致心肌的缺血和缺氧,主要表現為心慌、氣短、胸悶以及上腹部疼痛等[1-2]。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P)通過將反搏球囊充氣、放氣過程,增加外周舒張壓力,進而改善全身血液循環(huán),在心力衰竭病人中具有較為顯著的治療效果[3-4]。漂浮導管為臨床中監(jiān)測心排血量和心功能的常用監(jiān)測儀器,在IABP治療心力衰竭病人中應用,能動態(tài)監(jiān)測心功能變化情況,對IABP及相關藥物治療具有針對性指導意義[5-6]。本研究在冠心病泵衰竭病人中采用IABP治療,并配合漂浮導管指導治療,獲得顯著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40例冠心病合并泵衰竭病人,均符合國際心臟病學會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診斷標準。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端坐呼吸,頸靜脈怒張,持續(xù)低血壓,心音呈奔馬律,雙肺濕啰音,粉紅色泡沫痰,無尿或少尿等。本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病人知情同意,將病人按入選研究編號末位奇偶分為輔助組和常規(guī)組,每組20例。輔助組年齡(51.3±6.5)歲,男11例,女9例;常規(guī)組年齡(52.0±8.2)歲,男12例,女8例。兩組年齡、性別等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guī)組病人給予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治療,輔助組在此基礎上加用漂浮導管。
1.2.1 IABP 經股動脈穿刺,在床旁X線機引導下,將IABP導管置于降主動脈,確認插入深度和位置準確后,連接到反搏儀上,啟動工作開關,參照病人心電圖情況調整工作模式,根據病人血壓、心率情況調整反搏比例,在主動脈關閉時檢測心電圖R波,調整反搏時相。首選心電圖觸發(fā):注意貼牢電極避免脫落或接觸不良,選擇一個R波高尖的最佳心電導聯,并確保QRS波幅>0.5 mV(低于0.5 mV不易觸發(fā))。氣囊充氣應選擇T波峰上,氣囊放氣選在心電圖R波的起始或波峰上。當病人使用起搏器維持心率時,可用起搏觸發(fā)。用心電圖觸發(fā)者,心率>140次/min,可改用2∶1反搏。
1.2.2 漂浮導管 在局部麻醉浸潤下,選取鎖骨下靜脈進行穿刺,將穿刺針盲插入鎖骨下靜脈,置入靜脈鞘管,檢查漂浮導管密封性良好,經靜脈鞘管將漂浮導管插入,直到右心房,監(jiān)測右心房內壓力波形后,沿著血流方向進入右心室中,監(jiān)測右心室壓力波形,將導管氣囊充氣,保障氣囊在血液中漂浮進入肺動脈,監(jiān)測肺動脈壓力波形。監(jiān)測病人肺動脈壓(PAP)、平均動脈壓(MAP)、中心靜脈壓(CVP)、心率(HR)、連續(xù)心排血量(CCO)。若血流動力學出現明顯變化則進行干預,若MAP和CCO等顯著下降或CVP和HR顯著上升則使用升壓藥。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病人治療前后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心率和血氧飽和度(SaO2);比較兩組病人治療前后左室射血分數(LVEF)、B型氨基端利鈉肽原(NT-proBNP);比較兩組病人院內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
2.1 兩組血壓、心率、SaO2比較 兩組治療后SBP均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HR、SaO2低于治療前(P<0.05);輔助組治療后SBP、SaO2高于常規(guī)組,HR低于常規(guī)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血壓、心率、SaO2比較(±s)
2.2 兩組LVEF、NT-proBNP比較 輔助組治療后LVEF高于常規(guī)組,血清NT-proBNP水平低于常規(guī)組(P<0.05)。詳見表2。
2.3 兩組病人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比較 兩組病人院內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2 兩組LVEF、NT-proBNP比較(±s)
表3 兩組病人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比較 例(%)
冠心病后期病人的心功能嚴重受損,供血能力降低進而導致血壓下降、心臟負荷增加[7-8]。臨床治療中為改善病人血流動力學往往大量使用血管活性藥物,雖然能夠將血壓維持在正常水平,但嚴重增加心臟負荷,長時間應用會增加病人死亡率[9]。IABP為心力衰竭、心臟泵障礙病人常用輔助循環(huán)治療設備,可促進增加全身血液循環(huán)和灌注量,以外源性動力改善循環(huán),并不增加心臟負荷,能迅速糾正病人心功能,并維持病人血氧平衡[10]。但臨床中部分研究認為,IABP在心力衰竭病人中輔助治療受到疾病和心臟功能影響較大,難以改善病人預后[11]。另有學者研究認為,IABP治療成功與反搏時機、病人生理配合情況有密切相關性,在IABP治療過程中準確掌握心功能情況,對調控IABP反搏治療有重要意義[12]。漂浮導管通過置入心臟中,能對心臟各個房室及肺動脈壓力情況進行監(jiān)測,反映心臟功能,對臨床用藥及IABP治療有重要指導價值[13]。
兩組治療后心功能、血壓、心率、SaO2均顯著改善。輔助組治療后SBP和SaO2高于常規(guī)組,心率低于常規(guī)組,提示使用IABP聯合漂浮導管治療冠心病泵衰竭的效果更優(yōu),病人血壓、心率、SaO2更為穩(wěn)定,尤其是可以協(xié)助病人穩(wěn)定血壓并改善供氧。比較兩組病人心功能顯示,在漂浮導管輔助IABP治療情況下,能顯著改善病人血流動力學及心功能情況。研究指出,冠心病泵衰竭病人治療關鍵在于改善心臟功能,恢復正常血液循環(huán)和灌注,以最大程度減輕心臟及各個組織、器官因灌注不足引起的損傷[14]。本研究在漂浮導管輔助治療下可以改善病人LVEF和NT-proBNP水平。漂浮導管為有創(chuàng)性操作,在心力衰竭病人中治療易增加心臟負擔,并可增加感染、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對病人治療和預后造成影響[15]。本研究中兩組病人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能與本研究樣本量較小有關,今后研究可擴大樣本量,以獲得更為準確的研究結果。
綜上所述,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聯合漂浮導管在心臟泵衰竭的治療中具有改善心功能和血壓、心率、SaO2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