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麗瓊
為了做中國的“斯坦福”,這所民辦大學一直很努力。
在武漢學院,可以看到很多世界名校斯坦福大學的“影子”。
一座不可小覷的圖書館。斯坦福大學擁有全美第二大校園圖書館。在武漢學院,“陳一丹伉儷圖書館”不久前正式投入使用,這是全國首座綠色建筑“雙認證”學習共享空間式大學單體圖書館。
“時間囊”。在斯坦福大學教堂的正門口,一塊塊方磚下密封著“時間囊”,里面盛放著每一年畢業(yè)的校友們選出的紀念物。在武漢學院企鵝廣場的正中,一百個“時間囊”虛位以待,等待一百年后的學子們揭開塵封……
不難看出,斯坦福大學,這座世界知名的私立大學,是武漢學院努力的方向。
2017年底,武漢學院校董會正式聘任博士生導師崔曉暉教授為武漢學院校長。上任后,崔曉暉明確提出“建設一流大學,培養(yǎng)行業(yè)領軍人才”的全新定位。近日,崔曉暉校長接受《支點》記者專訪。他坦承,武漢學院正朝著成為“中國斯坦福”的目標努力。
組建“大師”團隊
崔曉暉,曾求學于武漢大學,2000年赴美國深造,此后的十幾年問,他在美國知名大學和著名的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從事教學及科研工作。
2013年,崔曉暉放棄國外優(yōu)越的科研條件回國,在武漢大學軟件學院擔任院長。受陳一丹之邀,他于去年底出任武漢學院校長。
“斯坦福的學校成長歷史與武漢學院很接近”,崔曉暉說,建校之初,相較于哈佛、耶魯等名校,斯坦福名不見經傳,甚至一度被稱為農場大學。但是,斯坦福始終強調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如今已經發(fā)展為世界級名校。在2017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上,斯坦福位列第二。“其實,每個世界名校的定位是不一樣的,斯坦福的路更像我們這所民辦大學往前走的方向?!?/p>
在崔曉暉看來,建設一流大學,“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這個“人”指兩方面,一方面是學校本身的師資力量,要有“大師”;另一方面是一流的人才,由畢業(yè)生的能力和社會影響力來決定這所學校是否一流。
組建“大師”團隊是首先要完成的工作。武漢的高校資源高度集中,坐擁兩所“985”院校和一批“211”高校,這為武漢學院提供了大量可以共享的優(yōu)秀師資資源,這些教師可受聘為學院的兼職教師。另外,這些院校的優(yōu)秀博士生、碩士生,也可成為學院教學的基礎力量。去年,就有一批來自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的優(yōu)秀人才加入武漢學院。
在高端人才引進方面,武漢學院利用馬化騰、張志東等名人的社會捐贈成立了一個額度達億元的人才引進基金,專門用于向全球引進高端研究型人才、教學人才。
據介紹,今年5月份,武漢學院將聘請十多位來自劍橋、馬塞諸薩州立大學等英美名校的教授,利用假期來漢給學生授課,與本校老師合作研究教學,同時指導學生進行科研。
崔曉暉透露,武漢學院正與劍橋大學籌建一個中國研究中心,第一個研究課題就是“民辦大學在中國的發(fā)展,以及未來如何走上世界一流的道路”。
“與這些國際名校的合作,一方面能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自豪感。讓學生們認同,武漢學院將是中國未來一流私立大學的典范”,崔曉暉說。
實現“走出去、引進來”
今年1月,經過全校選拔,24名優(yōu)秀學生被派往香港參加一項名為OB(Outward Bound拓展訓練)的培訓。全英文的培訓環(huán)境,令學生們的團隊精神和外向型的表達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為了讓所有學生都能享受到這種專業(yè)訓練,武漢學院擬引進這個項目并逐步設為必修課。
在學院的官方微信上,正在連載“英國游學”系列文章。不久前,14名學生前往劍橋學習交流。他們在劍橋老師指導下上課,體味名校學習氛圍和課程,并將這段寶貴經歷寫出來與更多同學分享。
“學校為了培養(yǎng)學生不惜投入。我們鼓勵學生們走出去,把武漢學院的名字傳播得更遠。”崔曉暉說,今年暑期即將實行“名校獎學金計劃”,只要武漢學院的學生考取QS排名前20位名校的碩士、博士,武漢學院將負擔其出國學習的所有學費。
除了送出去,還要引進來。
今年,武漢學院建立了國際交流與教育學院,重點招收“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的留學生,為中國駐外大企業(yè)培養(yǎng)既了解本土文化,又接受過中國高等教育的人才,這也將進一步擴大學校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不追求做“全面的”大學
什么樣的學科和課程設計能培養(yǎng)出行業(yè)領軍人才?據介紹,武漢學院新打造了幾門特色課程。心理課、領導力導論都成為必修課。在學生畢業(yè)前,相關名企的工程師會來到學校,對學生開設為期半年的實訓課程,讓學生一畢業(yè)就能進入企業(yè)快速上手做項目。
崔曉暉的研究領域是計算機,但他在研究上一直強調學科交叉,既做區(qū)塊鏈,也做金融科技,還涉及輿情分析和大數據在金融系統的運用。而這些,也正與武漢學院的優(yōu)勢學科會計、金融、法律、信息傳播等非常契合。
來到武漢學院后,崔曉暉要思考的是,如何實現這些學科的交叉,例如將互聯網區(qū)塊鏈與加密貨幣結合,用計算機技術實現會計的分析應用等。
“我強調這個學校應該具備有限的特色,選擇幾個學科做到一流,不去追求做全面的綜合性大學。這也是斯坦福的發(fā)展方式,選擇幾個方向,不是大而全”。崔曉暉說,在同教學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討論后,決定選擇網絡安全、人工智能、康復醫(yī)學,作為學院下一步要創(chuàng)新推進的新方向。而對于傳統的強勢學科,也會做出一些變化,金融、會計、法律等專業(yè)將選擇一個具體的行業(yè)進行對接,符合培養(yǎng)行業(yè)領軍人才的定位。
讓武漢學院驕傲的是,目前該校畢業(yè)生的就業(yè)率達到95%以上。學校與騰訊、華為、京東等知名企業(yè)均有合作辦學,學生如考取騰訊精英班、華為精英班、ACA(英國皇家特許會計師協會合辦會計學)班、CAMA(英國皇家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合辦財務管理)班等4個一本專業(yè),學費將全額免收。學校的高質量就業(yè)率明顯提升。
目前,在位于校園里的騰訊眾創(chuàng)空間里,有20多家在校生創(chuàng)辦的企業(yè),涉及軟件開發(fā)、法律咨詢、藝術設計等行業(yè)。他們獲得學院減免房租和水電費的支持,以及專業(yè)創(chuàng)業(yè)導師的創(chuàng)業(yè)指導。而不久后,這一政策還將惠及往屆畢業(yè)的武漢學院校友。
根據艾瑞深中國校友會最新公布的《2018中國民辦大學排行榜》,武漢學院名列全國第八、湖北省第三。武漢學院的第一個小目標,就是在3到5年內,成為湖北省一流的民辦大學。
崔曉暉對《支點》表示,中長期的目標是在未來30年到50年,將武漢學院建設成為世界一流民辦大學。
“教育有自身的規(guī)律,不是資金投入多就能成為名校的,社會和學生的認可度、教職員工的自豪感以及科研成就的積累,都是評價名校的指標。武漢學院是一所年輕的學校,但也是沖勁十足的學校?!彼硎?,雖然有壓力,但仍然有信心實現這幾個目標。
對話 崔曉暉
《支點》:從武漢大學到武漢學院,從中國一流的公辦大學到一所普通的民辦大學,您是怎樣考慮的?
崔曉暉:我本人是從國外回來的,我并沒有感覺到民辦大學各方面應該低于公辦大學。在美國,很多優(yōu)秀的名校都是私立大學,來自知名私立大學的教授們會感覺更加自豪。因此,我在心理上并沒有什么拘束。
在中國,民辦大學從2004年的只有20多所,到去年已達到370多所,在本科教育階段占到約34%。應該說,民辦大學的規(guī)模已經起來,但在卓越研究及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上還需努力。我看到這個機遇,并與陳一丹先生有共同的理念。在我來之前,武漢學院的基礎建設和發(fā)展規(guī)劃就是按照世界一流大學的定位設計的,只是需要有人把這件事做成,這也是我為什么接受陳一丹先生邀約來到武漢學院的原因。來了武漢學院之后,我更覺得這是一個好的平臺,能把我在國外學習時的一些想法和理念進行實際運用,為民辦大學的卓越人才培養(yǎng)做出貢獻,這是我有能力且非常愿意去做的事情。
《支點》:您此前在武漢大學的任職經歷,對您現在的任職有哪些積極影響?
崔曉暉:武漢大學是一所一流的公辦大學。它本身有深厚的底蘊,有120多年的建校歷史,有各種完善的制度以及非常清晰的大學定位,它的定位就強調了是培養(yǎng)領袖級人才。
通過在武漢大學工作的這4年,我了解和熟悉了一些好的教育辦學理念,我希望能逐步在武漢學院里面去實行和推廣。當然,公辦大學和民辦院校還是有區(qū)別的,例如民辦院校的體制和機制都相對更加靈活,也更加容易讓我把一些相應的理念推行下去。
《支點》:您履新校長后,提出“建設一流大學,培養(yǎng)行業(yè)領軍人才”的定位,怎么理解這句話?
崔曉暉:首先,這個定位不是我本人單獨確定的結果,更多的是和校董會所有成員,特別是和陳一丹先生進行了長期的溝通和交流以后,最終大家達成的共識。
教育部對于民辦大學最初的定位就是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一是培養(yǎng)普通的技能性人才,二是復合型人才。這也是武漢學院成立最初的定位。當這類人才培養(yǎng)達到某個高度,那就成為行業(yè)內的領軍人才,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提起一流大學的建設,大家會覺得這更多的應該是北大、清華等公立學校的責任。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fā)展,民辦大學也可以做出自己的貢獻。在英美國家,許多私立大學也是逐步發(fā)展成一流大學的。“羅馬不是一天建成”,我們會努力逐步實現建成世界頂尖一流大學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