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 曦
A Light Exists In Spring
Emily Dickinson
A light exists in spring
Not present on the year
At any other period—
When March is scarcely here.
A color stands abroad
On solitary fields
That science cannot overtake
But human nature feels.
It waits upon the lawn
It shows the furthest tree
Upon the furthest slope you know
It almost speaks to me.
Then as horizons step
Or noons report away
Without the formula of sound
It passes and we stay—
A quality of loss
Affecting our content
As trade had suddenly encroached
Upon a sacrament.
春日之光
艾米莉·狄金森
在春天有一種光
它不出現(xiàn)在一年的
任何其他時候——
即使在三月,也是罕見。
一種色調(diào)鋪展開來
在幽靜的牧場里
科學(xué)難以掌控
而人天生就能覺察。
它在草地上等待
照耀遠山
最遙遠的那棵樹
就像在與人細語。
當(dāng)它移步,隨地平線
或正午
悄然離去
卻把我留在這里——
一切黯然失色
觸痛我心
如同圣禮之上
突然有人高聲交易。
◆賞析◆
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美國女詩人,現(xiàn)代派詩歌的先驅(qū),與同時代的惠特曼一起被奉為美國最偉大的詩人。其詩歌主題多為自然、上帝、信仰、友誼、生存和死亡等。生前幾乎默默無聞,她死后近70年才開始得到文學(xué)界的認真關(guān)注,其天賦及詩作才被世人發(fā)現(xiàn)并廣為傳播。狄金森常常被稱作“隱士”詩人。
《春日之光》雖不是狄金森最為人知的詩歌,卻依然鮮明地體現(xiàn)了她的寫作風(fēng)格。在描述短暫、易逝的春日之光上,既表達了她對自然的敬畏,又傳承了她對一切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春日之光》看到了一年之中,除了春天,其他季節(jié)不會出現(xiàn)的一種光。一直要到三月來臨,它才會在地平面出現(xiàn),在遠山之上。再先進的科學(xué)手段也無法預(yù)測它的到來,掌控它的去向。但我們這一個個獨立的個體,卻能夠及時感覺到這春日之光的觸摸,甚至聽到它對我們輕聲細語。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特別的光悄悄離開,人心因此感到悲傷,就像在圣潔的圣壇之上,突然有人開始進行不敬的交易。詩歌第二段對人心勝過科學(xué)的感嘆,最后一段對圣壇的提及,都將此詩從單純的吟誦上升到了狄金森的宗教信仰背景上。這種獨特的光出現(xiàn)時的美好,光與詩人的對話,光離去時詩人的悲傷、暗淡,正是詩人心中的上帝在她生活中產(chǎn)生影響的一種寫照。作為一個常年深居簡出的人,狄金森一生信仰上帝,并花費大量時間、精力閱讀圣經(jīng),這也是那個時代人們的精神特色。
自然的一切呈現(xiàn),若非人類敏感的心,似乎少了一些色彩。而《春日之光》恰恰是將令人敬畏的自然和復(fù)雜的人類思想相連接的作品。難以捉摸和預(yù)測的自然,唯有同樣復(fù)雜的人類才能深切感受和欣賞,這一切在詩人心中,都是造物主神秘的安排。
春日之光,短暫而易逝,人生也是如此。假若伴隨三月而來的春日之光讓我們看到了遠山青翠的樹木之上的新葉,看到了地平線不同尋常的一面,那人生的每一天,都值得我們認真去生活和欣賞。
1.period n.周期;期間;時期;某一時代的 2.scarcely adv.幾乎不;簡直不
3.solitary adj.孤獨的;獨居的 4.overtake v.趕上;壓倒;突然來襲
5.slope n.斜坡;傾斜 6.horizon n.地平線;視野;范圍
7.formula n.公式;準(zhǔn)則;配方 8.affect v.影響;感染
9.encroach v.侵占;蠶食;侵蝕 10.sacrament n.圣餐;圣禮;神秘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