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峰 楊瓊英
卵巢腫瘤常見病理組織學類型包括上皮性腫瘤、性索-間質腫瘤、生殖源性腫瘤及轉移性腫瘤四種;按照生物學特性,卵巢腫瘤可分為良性、交界性、惡性三種類型[1]。卵巢解剖學位置較深,而MRI檢查可任意方位成像[2]。本文就卵巢腫瘤的MRI特點及鑒別診斷依據進行了分析總結。
總結2015年2月—2017年5月83例女性患者資料,年齡19~71歲,平均(38.57±9.46)歲,病程1個月~6年,中位病程13個月。手術或穿刺獲取病灶標本,卵巢腫瘤組織病理組織學[3]檢查結果:良性腫瘤26例,其中成熟畸胎瘤10例,漿液性囊腺瘤7例,粘液性囊腺瘤7例,纖維瘤2例;惡性腫瘤57例,其中漿液性囊腺癌26例,粘液性囊腺癌10例,卵巢宮內膜樣癌2例,未分型低分化腺癌3例,卵黃囊瘤2例,無性細胞瘤1例,轉移瘤13例。
使用Sigma 1.5T超導型MRI全身掃描儀(美國GE公司),患者取仰臥位,頭先進,將線圈置于患者中下腹部,以卵巢位置為中心,囑患者平靜呼吸以減少運動偽影,自膈頂至恥骨聯合水平行常規(guī)平掃及增強掃描[4-5]。橫軸位T1WI掃描參數 :TR 500 ms,TE 15 ms,矩陣320×224,FOV 32 cm×32 cm,層厚5 mm,層間距1 mm;橫軸位、冠狀位、矢狀位T2WI掃描參數:TR 5000 ms,TE 90 ms,矩陣320×224,FOV 32 cm×32 cm,層厚5 mm,層間距1 mm。常規(guī)平掃完畢后,使用高壓注射劑經肘靜脈注射對比劑釓噴酸葡胺,劑量0.1 mmol/kg,注射速率2.5 ms,掃描參數與常規(guī)平掃一致。由2名經驗豐富的影像科醫(yī)師在雙盲條件下,根據腫瘤分布、形態(tài)、大小、邊界、信號、強化程度等MRI特點做出良惡性判斷,2名醫(yī)師意見不一時,由第3名醫(yī)師做出診斷并以此為準。
以病理組織學檢查結果為金標準,將交界性腫瘤歸位惡性腫瘤[6],對比良性腫瘤、惡性腫瘤患者臨床表現、MRI表現,計算MRI鑒別診斷卵巢良惡性腫瘤的準確率、靈敏度及特異性[7],準確率=符合病理檢查結果例數/總例數×100%;靈敏度=真陽性例數/(真陽性例數+假陰性例數)×100%;特異性=真陰性例數/(真陰性例數+假陽性例數)×100%。
良性腫瘤患者輕微腹痛、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發(fā)生率高于惡性腫瘤患者,其腹部包塊伴腹脹/腹痛、血清CA125升高發(fā)生率低于后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卵巢腫瘤患者臨床特征分布(n/%)
26例良性腫瘤共檢出病灶30個,57例惡性腫瘤共檢出病灶92個。卵巢良惡性腫瘤MRI圖像分布、形態(tài)、邊界、成分、強化等特征均存在明顯差異(P<0.05)。見表2。
表2 卵巢腫瘤患者MRI圖像特征分布(n/%)
MRI診斷卵巢良惡性腫瘤的準確率為90.36%(75/83),診斷卵巢惡性腫瘤的靈敏度為94.74%(54/57),特異性為80.77%(21/26)。見表3。
表3 卵巢腫瘤患者MRI診斷結果與病理診斷結果對比(n)
既往有學者將陰道超聲用于卵巢腫瘤的早期篩查[8],但陰道超聲組織分辨率較低且圖像清晰度易受腸道氣體影響,無法為良惡性腫瘤的鑒別及分期判斷提供可靠參考[9]。與陰道超聲相比,CT圖像的組織分辨率較高,但對病灶內部成分的顯示能力有限,且分辨微小病灶困難,亦存在一定局限性[10]。MRI以其無輻射性、較高的軟組織分辨力,以及多平面、多方位成像等獨特優(yōu)勢,在近年來卵巢良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中受到了廣泛關注[11-12]。
目前臨床常用于診斷卵巢病變的常規(guī)MRI序列包括T1WI、T2WI級脂肪抑制T1WI等,在常規(guī)MRI序列上,腫塊外形不規(guī)則、邊界不清、直徑超過6 cm、厚壁分隔、不規(guī)則乳頭狀突起等病灶形態(tài)學外形可獲直觀顯示,故能夠為卵巢惡性腫瘤尤其是惡性上皮源性腫瘤的診斷提供可靠參考[13]。在本次研究中,卵巢良惡性腫瘤的MRI圖像分布、形態(tài)、邊界、成分以及強化程度均存在明顯差異,其中,雙側病變被認為是腫瘤的重要惡性征象,但也有學者認為,約有15%~20%的卵巢囊腫以及超過40%的子宮內膜異位為雙側發(fā)病,故單純根據病灶分布判斷卵巢腫瘤及其良惡性存在一定局限[14];卵巢良性腫瘤血管形態(tài)規(guī)則,而惡性腫瘤微血管形態(tài)不均,部分血管無明顯管腔且新生血管常接近腫瘤組織中部,是造成其MRI圖像形態(tài)不規(guī)則的主要原因;惡性病灶與周圍組織的粘連,同樣可導致邊界不清,但本研究亦有31.52%的惡性病灶邊界清晰,考慮與腫瘤分期較低、尚未發(fā)生組織浸潤與粘連有關[15];在本次研究中,惡性腫瘤的成分特征均表現為囊實性或囊性,但也有1例良性病灶存在這一表現,尤其是存在多囊、多間隔和實質成分不豐富的病灶,也為卵巢腫瘤性質的準確判斷帶來了一定困難[16]。卵巢良性腫瘤一般呈膨脹性生長且生長緩慢,故增強后強化程度一般較輕或無強化,與之相比,惡性腫瘤亦發(fā)生壞死、出血,故常導致信號復雜、強化明顯[17]。由于卵巢良惡性腫瘤在生物特性上的差異,其MRI圖像各有特征表現,故MRI能夠為卵巢良惡性腫瘤的定性診斷與鑒別診斷提供可靠參考。
需要注意的是,盡管MRI診斷卵巢惡性腫瘤的靈敏度高達94.74%,但其特異性為80.77%,說明MRI可能存在過度診斷風險,其原因與良性腫瘤亦存在囊實性、明顯強化等表現有關。此外,此次研究將粘液性瘤、子宮內膜樣瘤等交界性腫瘤均歸位惡性腫瘤,但也有學者認為,上述腫瘤多局限于卵巢,不易播散至卵巢外且極少轉化為惡性[18]。因此,本研究還存在進一步優(yōu)化的空間。
綜上所述,卵巢良惡性腫瘤在生物學特性方面的差異可表現為MRI圖像分布、形態(tài)、邊界、成分、強化等特征的區(qū)別,因此,在結合臨床表現的基礎上,根據MRI圖像特征能夠做出卵巢腫瘤的初步定性鑒別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