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明
“三三三”模式是指自學、導學、測評三個階段,示標、測標、補標“三標”,自學、互學、導學“三學”為實施內容的教學模式。我縣近年正在推進此教學模式。
一、教學導入
導入是必不可少的,精彩的導入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最佳效果。(1)圖片導入。例如八年級上冊第1課《鴉片戰(zhàn)爭的烽煙》,我展示了一張自己在虎門拍的照片,然后提出問題。(2)歌曲導入。例如八年級下冊第11課《偉大的歷史轉折》,我用《春天的故事》導入。(3)故事導入。先講一個故事,然后讓學生猜猜相關內容,導入新課。
二、出示目標
教師出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學習要求、學習方法,讓學生明確知識點,突出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使學生知道學習的方向,明白學習的任務,在學習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教師出示學習目標的時候,需注意目標要符合學生的實際能力,緊扣教學大綱,把認知、能力、情感三維目標緊密結合起來。
三、自學
學生閱讀課本內容,大體上了解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初步掌握基礎知識,一步一步完成學習目標。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課本上所有的資料。這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學會讀課本。
1. 看課前提示。課前提示包括課前導讀、課文小字、活動建議等,教師在課前提醒學生自學時要關注這些知識點。課文中的一些詩歌,八年級上冊《維新變法》中的“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等雖是小字部分,也是??純热?。
2. 看課文結構。課文由幾部分構成,各部分的關系如何,一定要分析清楚。八年級上冊第2課《劫難中的抗爭》,劫難的表現(xiàn)是前兩目的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俄國趁火打劫;抗爭是后兩目的太平軍痛打洋槍隊、左宗棠收復新疆。兩者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3. 識圖。大量的圖片為學生學習提供了方便,讓抽象的內容直觀化。近年來對識圖的考查十分重視,學生學習時必須注意培養(yǎng)識圖的能力,學會辨別圖片獨特之處,認清內涵。
4. 重視每課一得。例如八年級下冊第11課“每課一得”中提到,海南于1988年4月設省,是我國最大的經(jīng)濟特區(qū)。
5. 看課后材料閱讀。這是學生學習的難點部分,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分析、找出突破口。時間、關鍵詞、人物等都是重要的突破口。
四、互學與導學
1. 互學
(1)小組互動。問題設計要難易適度,既需要學生思考,又要學生能通過討論得出結論。例如學習八年級上冊中的維新運動失敗的原因,書本沒有成文的答案,必須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討論、交流、歸納,才能得出結論。
(2)組間互動。針對探討問題說出自己組內的意見,供其他組參考,是否認同。同時提出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供大家一起探討。
(3)師生互動。教師引導學生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既要完成雙基目標,又要完成情感教育的任務?;W只是解決了本課相關的知識點,但各部分間的聯(lián)系、知識的擴展、深層的理解等,就需要教師進行點撥精講了。
2. 導學
一般在單元開頭有總述,我都會讓學生先讀,然后我粗略地解讀一下。對課文的重點難點,我教會學生解題方法,例如抓住題目的中心詞,讀懂題目,聯(lián)系課本的知識點。在導學過程中注重邏輯推理,例如,學習八年級上冊第1單元,要清楚由于列強入侵,所以中國人民反抗。
五、測標
一節(jié)課是否達到目的,需要進行檢測,檢測要面向全體學生,分層檢測,一般分好中差三個層次,讓每一位學生都學有所得。檢測后要及時糾正、評講,以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
六、補標、小結
主要是教師針對學生反饋的信息、學生提出的問題和漏講的知識進行補充。對整節(jié)課進行小結,對相關問題進行縱向聯(lián)系、古今聯(lián)系、中外聯(lián)系。例如,學習了八年級上冊第11課時第二目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就把前面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時期關于農村進行的改造、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聯(lián)系在一起,讓學生全面掌握知識。
七、作業(yè)
作業(yè)分層,一般有三種作業(yè),分為容易、適中、較難三種。容易的作業(yè)指比較直觀的作業(yè),學生一眼看上去就能做的,針對成績差的學生。適中作業(yè)是有些難度,需要學生通過思考才能解決的,針對大部分學生設計。較難的作業(yè)綜合性強、跨度大、聯(lián)系廣,學生需要扎實的基本功和豐富的知識才能完成。分層作業(yè)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的理念。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