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梅, 吳 郁, 孫正偉, 文 艷
(1. 上海寶山羅店醫(yī)院 口腔科, 上海, 201908; 2. 上海拜博康爾口腔門診部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3. 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呼吸內(nèi)科, 四川 成都, 610017)
根管治療時需去除大量牙髓及牙本質(zhì),導致根管壁變薄,牙齒營養(yǎng)供應減少,物理性能及機械強度降低,發(fā)生折裂的風險增加,因此術后進行適當修復對延長患牙留存時間具有重要的意義[1]。隨著醫(yī)療水平和材料科學的不斷進步,現(xiàn)階段已有多種牙體修復方式可供選擇,如樹脂充填和固位纖維冠修復均為近年來發(fā)展較快的牙體修復技術,材料自身和修復技術均已趨于成熟,臨床主要根據(jù)患牙部位、缺損大小、醫(yī)療成本及患者意愿進行選擇[2]。本研究探討樹脂直接充填修復術聯(lián)合Biosplint固位纖維對行根管治療患者牙齒抗折性能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本院行根管治療的患者184例(患牙216顆),根據(jù)治療后修復方式不同分為2組。樹脂組79例(患牙92顆),男39例,女40例,年齡19~57歲,平均(37.18±8.62)歲; 聯(lián)合組105例(患牙124顆),男56例,女49例,年齡18~59歲,平均(37.64±8.03)歲。2組年齡、性別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 ① 因牙髓、根尖周炎癥等行根管治療患者; ② 年齡18~80歲; ③ 牙根發(fā)育完全,根尖孔閉合; ④ 患者及家屬知曉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 ① 伴牙體畸形、缺損、齲壞或隱裂紋; ② 此前患牙曾行根管治療或矯形治療; ③ 患牙有充填體或修復體; ④ 伴牙周炎癥、潰瘍等其他口腔疾病; ⑤伴精神異?;蛘J知障礙。
離體實驗收集同期矯正拔出的健康上頜第1前磨牙80顆,經(jīng)100 ml/L甲醛溶液浸泡,常溫保存,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均分為A、B、C、D共4組,每組20顆,其中A組男12例,女8例,年齡19~32歲,平均(25.16±3.84)歲,牙冠4.20~7.30 mm, 平均(5.64±0.31) mm, 根長11.40~16.00 mm, 平均(12.96±0.19) mm; B組男7例,女13例,年齡18~29歲,平均(24.75±3.49)歲,牙冠4.50~7.10 mm, 平均(5.39±0.27) mm, 根長11.50~16.40 mm, 平均(13.08±0.23) mm; C組男11例,女9例,年齡20~31歲,平均(25.37±3.91)歲,牙冠3.90~7.40 mm,平均(5.49±0.35) mm, 根長11.20~15.80 mm, 平均(13.41±0.32) mm; D組男8例,女12例,年齡18~30歲,平均(25.04±3.72)歲,牙冠4.30~7.00 mm, 平均(5.58±0.29) mm, 根長10.90~15.70 mm, 平均(12.87±0.25) mm; 4組牙冠、牙根長度、牙頸寬度等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 ①牙體完整,無畸形、齲壞、缺損、或裂紋; ② 無充填體或修復體; ③ X線檢查未見鈣化、內(nèi)吸收或根管堵塞。
1.2.1 自體實驗: 2組患者常規(guī)進行根管治療(材料套裝由法國賽普敦公司生產(chǎn))后進行光固化樹脂充填,先采用磷酸鋅黏固粉構(gòu)成洞底,并磨除多余部分使其與牙冠形態(tài)保持一致,將洞底45 °斜面以3M P60樹脂(美國3M公司生產(chǎn))充填穩(wěn)固性和密封性,再以35%磷酸酸蝕洞壁、洞緣60 s, 完成后加清水沖洗并吸凈,然后涂上黏體劑,吹干并光照固化20 s, 在此基礎上以每層2 mm厚度斜向分層充填光固化樹脂并進行光照處理,完成后對調(diào)整外形并打磨拋光。聯(lián)合組患者在樹脂充填完成后采用Biosplint固位纖維(法國碧藍公司生產(chǎn))進行冠周保護,操作方法如下: 采用35%磷酸酸蝕患牙牙冠30 s, 沖洗干凈并保持干燥,涂布黏接劑,吹干、光照20 s, 再涂抹流動樹脂15 s, 光照固化20 s, 采用寬3 mm的Biosplint固位纖維緊密纏繞牙冠1周,經(jīng)冠面、頰面及舌面分別光照20 s, 再在表面平鋪一層流動樹脂,光照固化20 s塑形并打磨拋光。
1.2.2 離體實驗: A組為空白對照,不做任何處理; B組按常規(guī)根管治療操作后不進行修復處理; C組治療后進行樹脂充填修復,方法同在體研究; D組在C組基礎上采用Biosplint固位纖維進行冠周保護,操作方法同前。操作完成后模擬牙齒生長環(huán)境進行仿生學處理,具體方法為: 采用0.2 mm醫(yī)用膠布(廣州白云山制藥廠生產(chǎn))包裹牙根,再用自凝塑料自牙骨質(zhì)界下2 mm處包埋牙根并固定,置于CU 420型恒溫箱(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37 ℃恒溫水浴。
① 臨床治療效果: 根據(jù)《根管治療技術規(guī)范與療效評價標準》[3]相關標準,治療后6個月進行評估,其中成功為患者無明顯不適或功能異常,對外形滿意, 2周內(nèi)竇道關閉, X線示牙周膜間隙正常,原有病灶消失,充填物均勻致密,距根尖0.15~2.10 mm, 若原病灶明顯縮小但仍存在一定破壞則為有效; 失敗為患者持續(xù)存在腫脹、觸痛等不適或出現(xiàn)不可修復牙折裂,患者對治療過程、結(jié)果或外形不滿意,X線檢查示牙周膜間隙增寬,原有病灶無明顯變化或增大,充填后存在明顯腔隙或超填; 另觀察2組治療后牙折裂發(fā)生情況。② 牙周健康狀況: 評價2組患者口腔修復后牙周袋探診深度(PD)和附著喪失(AL)、牙齦出血指數(shù)(BI)[4]、改良Quigley-Hein菌斑指數(shù)(PI)[5]。③ 術后疼痛: 采用10 cm標尺視覺模擬法(VAS)評估2組患者治療后疼痛情況。④ 滿意度調(diào)查: 自制調(diào)查問卷對患者及家屬對治療修復過程及結(jié)果滿意情況。⑤ 抗折性能: 采用萬能試驗機(深圳新三四材料檢測有限公司生產(chǎn)),以與牙體長軸45 °方向離體牙進行垂直力靜態(tài)加載直至發(fā)生折裂,速度1.0 mm/min, 記錄每顆牙發(fā)生折裂時的負荷,即折裂載荷。⑥ 牙折裂可修復性: 根據(jù)折裂模式和折裂緣位置進行判斷,若位于包埋材料之下則不可修復,位于包埋材料上面為可修復。
樹脂組和聯(lián)合組臨床有效率分別為94.57%和96.77%,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折裂率分別為14.13%和1.61%,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n(%)]
與樹脂組比較, *P<0.05。
治療后, 2組PD、AL、BI顯著升高(P<0.05), PI顯著降低(P<0.05), 2組PI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牙周健康狀況比較
與治療前相比, *P<0.05; 與樹脂組相比, #P<0.05。
治療后, 2組VAS評分隨時間逐漸降低,不同時間點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 2組同一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治療后VAS疼痛評分比較 分
與治療后即刻相比, *P<0.05; 與治療后1個月相比, #P<0.05; 與治療后3個月相比, △P<0.05。
樹脂組和聯(lián)合組滿意率分別為89.87%和97.14%,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及家屬滿意度比較[n(%)]
與樹脂組比較, *P<0.05。
4組折裂載荷從高到低依次為A、D、C、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B、C組顯著低于A、D組(P<0.05), C組顯著高于B組(P<0.05), 且A、D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4組離體牙折裂載荷及可修復性比較
與A組相比, *P<0.05; 與B組相比, #P<0.05;與C組相比, △P<0.05。
牙折裂是導致老年人群牙缺失的重要原因,也是根管治療的主要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5%~82%, 發(fā)生部位通常為第一前磨牙,主要原因有自身解剖生理特征、年齡增長、牙合力異常、醫(yī)源性損傷以及牙髓根尖周病變等[6-9]。牙折裂不僅可導致咀嚼、發(fā)音等功能異常和牙齒劇烈疼痛,還會影響口腔外觀,嚴重損害患者身心健康,因而積極預防牙折裂發(fā)生具有重要意義。有研究[10-12]顯示,根管治療術后患牙若不及時進行合理修復,常在1~2周內(nèi)就會出現(xiàn)根尖部微滲漏,而給予完善修復則可將根尖周炎癥發(fā)生率降低至10%以下,此外良好的冠向修復能讓患牙所受應力均勻分布,大幅度減少因應力集中而發(fā)生牙折裂的風險。
本研究對根管治療患者采用樹脂充填聯(lián)合Biosplint固位纖維進行患牙修復,結(jié)果顯示其治療有效率、治療后PD、AL、BI、PI以及VAS疼痛評分較單純樹脂充填均有顯著差異,表明2組對提升根管治療效果價值相當,但樹脂組患牙折裂率14.13%, 明顯高于聯(lián)合組的1.61%, 提示樹脂充填聯(lián)合Biosplint固位纖維對患牙抗折性能提升更為顯著。離體牙抗折性檢測進一步證實, 4組離體牙中,行常規(guī)根管治療且不進行任何修復者裂載荷以及可修復率最低,證實根管治療可導致患牙發(fā)生折裂風險增加,其原因主要是根管預備過程中需要去除牙髓及部分牙體,導致患牙厚度及硬度下降,脆性增加,抗折性能減退。自1955年Buonocore首次以磷酸酸蝕牙釉質(zhì)并獲得良好樹脂黏接效果以后,樹脂充填技術在臨床口腔的應用迅速推廣,使充填技術和樹脂材料不斷改進和完善,現(xiàn)階段應用較為廣泛的為光固化樹脂分層充填,在治療原發(fā)病,防止微滲漏,減少二次修復以及增強撓曲強度,改善患牙所受應力方面均具有獨特優(yōu)勢[13-15]。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經(jīng)過樹脂充填患牙折裂率明顯降低,表明該方法可一定程度提升患牙抗折性能,但效果較為有限,仍難以有效預防牙折裂發(fā)生,因此聯(lián)合Biosplint固位纖維進行牙冠修復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Biosplint固位纖維是一種人工合成的多功能新型復合材料,主要材料為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構(gòu)成的交叉編織纖維,因其表面光滑,可有效減少口腔細菌附著和菌斑形成,與傳統(tǒng)修復材料相比具有較強的抑菌效果[16-18]。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聯(lián)合組PI明顯低于樹脂組,證實了Biosplint固位纖維對防止口腔炎癥和保護患牙功能優(yōu)勢明顯。Biosplint固位纖維特殊的理化性質(zhì)使其具有極高的韌性和抗張強度,且能與牙齒緊密貼合,維持患牙所受應力均勻分布,從而顯著提升患牙扛折性能,降低患牙折裂發(fā)生率[19]。另外Biosplint固位纖維質(zhì)地柔軟,具有良好的組織相容性,臨床治療過程中程序簡單,無需印模,且可塑性極強,能緊密的貼合與患牙冠面和舌面,顏色接近于正常牙齒,因而不僅臨床效果良好,而且美觀舒適,治療后患者及家屬滿意度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