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三是一個特殊的階段,高三學生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在這個階段,高中生面臨著高考的巨大壓力,其本身的心理狀態(tài)和外在環(huán)境對他們有著重要的影響,這種情況對各科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在其中占重要地位的英語教學更是一個需要細心克服的難關。
關鍵詞:英語;導師制;偏科
一、 引言
英語是高考必考科目,也是分數(shù)占比最大的科目之一,由此能夠看出英語在高中學習中的重要性。高三階段是備考的重要階段,該階段的教學工作是否能夠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將會對高考產生直接影響,因此應當引起英語教師們的關注,采取有效方法和措施來提高高三英語教學效果。文章通過對核心素養(yǎng)理論下高三英語教學工作進行了討論,希望能夠讓英語教師認識到核心素養(yǎng)在高三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從而將核心素養(yǎng)應用在英語教學活動當中,使英語教學具有更加良好的效果。
二、 英語偏科現(xiàn)狀
(一) 整體因素
造成英語偏科的原因是比較復雜的。從筆者多年的總結發(fā)現(xiàn),其原因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①學生在初學時就沒有打下良好的基礎,隨著知識的積累,更是力不從心,導致惡性循環(huán);②學生對英語不感興趣,因而上課被動地學習,課后也不愿意在英語上花功夫;③在學習的某階段受挫較多,從而產生不良的心理暗示,認為自己不是塊學英語的材料,盡管平時比較努力地學習,但每到考試就緊張不已;④在學習的某階段,不喜歡自己的英語老師或不適應自己的英語老師的教法,從而對英語和自己的老師產生厭惡情緒;⑤在學習的某階段,英語老師缺乏教學或班級管理經驗或對學生抓得不夠緊,導致學生成績滑坡,自此留下后患。
(二) 學習壓力大
偏科是指學生只重視某些科目的學習,而忽視其他科目,導致各個科目的成績差異明顯。在高考制度下,一方面,高中生學習負擔和壓力都很大,尤其是即將高考的高三學生,在高三這一年里要復習完高中所學課程的全部內容,經歷各種考試,承受來自各方面的心理壓力,每天都要上10~13節(jié)課,做6科的作業(yè),其任務量可想而知。在心理方面,一進入高三,學生就被告知高考分數(shù)線、錄取率,要設定什么樣的目標;教室門口最顯眼的地方放著高考倒計時牌;學生家長及親朋好友寄予厚望,這些都會給學生帶來無形的心理壓力。
(三) 學習策略欠缺
學習策略的掌握對高中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能夠顯著提高學生成績。高中英語學習策略對學生考試成績有著較大的影響。陶繼萍、李文瓊等人的研究表明英語學習較好的學生,一般都比較善于利用合適的英語學習策略,而英語較差的偏科生,英語學習策略的掌握情況也較差。由于學習策略的欠缺,英語差的偏科學生的成績很難提高。沒有合適的學習方法往往會事倍功半,久而久之,甚至還會導致這些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下降。
三、 偏科解決方案
(一) 調整學生情緒
學生考試成績是衡量學生是否優(yōu)秀的重要指標之一,而對于英語較差的學生而言,每一次考試,都是一次煎熬、一次打擊。每一次考試過后,學生情緒波動特別大,有些學生在高考臨近時,由于模擬考試成績不理想而輟學。因此學生非常容易出現(xiàn)情緒波動、考試焦慮,并且不能夠及時調整不良情緒。英語偏科學生由于受挫較多,在心理上普遍表現(xiàn)出憂慮怯懦的消極心理,對英語缺乏信心,望而生畏,上課不愿參與,不愿開口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課后不愿付出一定的努力,考試前明顯焦慮不安,擔心再一次考試的失敗。這種現(xiàn)象可以納入學習心理范疇,可以說,在英語的學習上,這些學生的學習心理是不健康的。因此學生要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面對英語不要膽怯,不要放棄。
(二) 因材施教
教師之重責就是因材施教,而了解學生是教育之起點。每一個學生都是不同的,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特點,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學生的成長經歷、家庭情況、家庭教養(yǎng)方式、年齡特征等;其次是了解學生自身特點:性格特征、思維方式、認知方式、個性心理特征等。教師應該從三個階段來幫助學生解決偏科問題
第一階段:分析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學習方面,分析學生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總成績、英語單科成績、學習習慣、認知方式。學生英語偏科可能是智力因素造成的,如智力結構因素、認知方式差異;也有可能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如時間分配不當、缺乏興趣等。導師需要關注學生是否有來自家庭或社會其他方面的問題。高考將至,學生父母的壓力也會隨之增大。家庭壓力及家庭問題如父母離異、家庭變故、家庭經濟問題等會無形中影響到孩子。而且這些問題會在高三備考的環(huán)境下被放大,對孩子的學習產生直接的影響。另外,還要注意學生的人際關系是否有問題,有沒有情感問題等影響學生成長的因素。
第二階段:提供支架,解決問題。找到問題之后,導師制的第二步就是給學生提供支架,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在學習方面,針對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遇到的具體問題,給予具體的指導,例如提供記憶單詞、理解語法或進行英語閱讀的學習策略,關注其英語學習進度等。在心理上,導師要適時鼓勵學生,給學生制定一些個性化的作業(yè),逐步建立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在生活上,要多關心學生,了解學生的情感狀態(tài)、家庭狀況,如果學生有家庭問題困擾,要及時與學生家長溝通,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第三階段:培養(yǎng)習慣,逐步提高。有了合適的學習方式、正確的學習策略,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會有所提高,英語成績有所提升。這時候導師要監(jiān)督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并堅持學習。同時還要聯(lián)系家長不斷鼓勵學生,共同促進學生成長。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導師制的實施不是一次性可以完成的,也不是可以立刻見效的。它需要教師定期實施,并堅持實施。另外,導師制的實施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比如教師可以用問卷、訪談或者觀察的方法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對學生鼓勵的方法也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直接表揚,也可以是激將法。方法的選擇因人而異。
四、 結論
總而言之,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的實踐活動中要深刻意識到高三學生群體的特殊性,既要想方設法地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水準和英語能力,又要注意到他們的學習狀態(tài),在英語上給予其情感的享受,通過張弛有度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欲求,保證其英語學習的高效。
參考文獻:
[1]錢艷芳.高三英語教學中情感教育問題分析[J].校園英語,2015(3).
[2]王雪梅.高三英語教學中情感教育問題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
李孟如,遼寧省本溪市,遼寧省本溪滿族自治縣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