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瑤 梁瑩
摘要:文章通過問卷法了解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志在沖天——中國空軍的抗戰(zhàn)記憶展”觀眾基本信息和分布特點,并在此基礎上搜集到訪觀眾對展覽的印象、評價、意見等數據,了解公眾態(tài)度,挖掘觀眾對陳列展覽的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以期為我館進一步完善陳列展覽工作提出有效的參考意見,從而不斷提升服務質量,爭取公眾的滿意和支持。
關鍵詞:博物館;陳列展覽;觀眾研究;問卷調查
1總體目標
本次觀眾調查通過問卷法了解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志在沖天——中國空軍的抗戰(zhàn)記憶展”(以下簡稱“志在沖天”展覽)觀眾的基本信息和參觀情況,并在此基礎上調查分析觀眾對展覽的評價與需求,了解公眾態(tài)度,挖掘觀眾對陳列展覽的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以期為我館陳列展覽工作提供有效的數據參考和建議,從而不斷提升服務質量,更好地滿足觀眾需求。
2具體目標
①獲得“志在沖天”展覽到訪觀眾的基本概況,包括性別、年齡、學歷、職業(yè)、居住地等。
②了解觀眾參觀展覽的基本情況。
③了解觀眾對展覽策劃、設計制作、展覽內容的評價。
④了解觀眾對展覽配套服務的需求。
⑤了解觀眾對部分展品的喜好和觀展后的收獲。
3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的對象界定為“志在沖天”展覽的普通到訪觀眾,包括個人觀眾、家庭觀眾和團體觀眾。這一界定不包含通過官方渠道到訪的重要嘉賓或訪問團以及外國觀眾。
4調查時間
本次調查自2017@19月初開始,至2017年10月底結束,歷時2個月。
5調查地點
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志在沖天”展覽臨時展覽廳。
6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采用問卷法。
6.1問卷編制
依據調查目的,將問卷分為參觀基本情況、觀展體驗及評價、觀眾個人背景資料三部分。第一部分參觀基本信息包括信息獲取渠道、參觀時間等;第二部分包括對“志在沖天”展覽的興趣點、偏好與需求等;第三部分觀眾基本信息主要包括觀眾的性別、年齡、職業(yè)、學歷、居住地等。
6.2問卷發(fā)放
問卷為紙質問卷,由調查員指導觀眾現場填寫,共發(fā)放352份。
6.3抽樣原則
隨機抽樣。逢周五、周六、周日的10:00、12:00、14:00,調查員在紀念館出口處選取最先出來的5位觀眾填寫問卷。每日預計回收有效問卷15份左右,累計共調查20日,預計回收有效問卷300份以上。
7調查結果
自2017年9月上旬至2017年10月下旬,通過對參觀游客隨機抽樣調查,我們共發(fā)放352份問卷,獲得有效問卷樣本300份。問卷調查的統(tǒng)計結果總結如下:
7.1觀眾結構特點
本次調查持續(xù)近兩個月,從參與問卷調查的觀眾來看,觀眾的結構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①從性別分布看,男性觀眾較多,比女性觀眾高出18個百分點。
②從年齡分布看,以18~44歲之間的觀眾為主,其次是12~18歲的青少年。
③從職業(yè)分布看,最多的是企業(yè)員工,其次是自由職業(yè)者,再次是農林牧副漁、學生、政府機關或事業(yè)單位公職人員,比例均在10.00%左右,再次是軍人約占7.33%,最后是離退休人員約占4.67%,剩余6.33%為其他類別的觀眾。
④從學歷分布看,觀眾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高中或中專學歷的觀眾比例最高,其次是初中學歷的觀眾,本科或大專學歷占21.67%,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僅占8.67%。
⑤從地域分布看,廣東省內其他地市觀眾最多,其次是外省觀眾,再次是廣州本地觀眾,港澳臺地區(qū)和海外的觀眾則較少,分別只占6.00%~12.33%。
7.2觀眾參觀概況
從觀眾獲取展訊的途徑看,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網絡平臺和紀念館內宣傳海報是目前觀眾獲得展訊的主要渠道,紀念館的網絡宣傳和戶外海報宣傳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此外還有通過朋友推薦、媒體報道和碰巧遇見等方式了解到展訊的觀眾,但所占比例均不高,對展覽宣傳產生的效果相對較弱。
從觀眾參觀展覽的時間看,大多數觀眾參觀時間都在半小時以內,很多觀眾停留時間不到15分鐘,停留時間超過1小時的不到一成。相對于常設展覽而言,觀眾參觀臨時展覽的時間較短,其原因及觀眾參觀的具體路線和行為有待下一步深入地展開研究。
7.3觀眾對展覽的評價.偏好及需求分析
7.3.1展覽內容
本次展覽為紀念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80周年而特別制作的,這一選題受到觀眾的好評,反映出觀眾對時事熱點和抗戰(zhàn)主題的關注。此外,觀眾普遍認為本次展覽的線索清晰,說明展覽的內容編排較為成功,使觀眾有效地了解到展覽的敘事。
在展覽的文物方面,觀眾留下的印象均不算深刻。相對而言,狄曾益的飛行日記、美國制造的零式飛機模型電風扇、廣東航校七期生司徒鈞的畢業(yè)證書、胡錦雅長途飛行成功紀念懷表給觀眾留下了的印象較深,有印象的觀眾超過一成,而對其他文物有印象的關注均不到一成。一方面這可能與展廳的布局有關,文物所放置的位置未能引起觀眾的注意;另一方面,展廳中的許多文物沒有詳細的說明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觀眾對文物的關注和了解。
相對于文物,展廳的視頻給觀眾留下的印象較深。其中,觀眾印象最深的是胡錦雅兒子的受訪視頻,介紹中共飛行員的視頻、中國飛行員在美國訓練的視頻和紀錄片《沖天》主題曲《西子姑娘》給觀眾的印象程度則依次遞減。四個視頻受關注度也依次遞減,可能與它們在展覽中的位置依次由前往后有一定關系。
飛行員的故事也受到觀眾的關注。不少觀眾對劉粹剛的《來自天空的情書》有深刻的印象,而張大飛的《巨流河的愛戀》、黃榮發(fā)的《劍膽柔情》等故事也均有10%以上的觀眾表示有印象。盡管故事版面文字較多,但超過七成的觀眾都仔細觀看了展板上飛行員的故事??梢钥闯?,相較于文物,人物的故事更受觀眾的喜愛。
通過展覽,觀眾主要了解了抗戰(zhàn)時期黃埔軍校、廣東華僑對中國空軍的貢獻,其次是了解了抗戰(zhàn)時期中國人民對美國援華空軍的支持。而感受到抗戰(zhàn)時期中國青年投身報國的熱情和從抗戰(zhàn)背后的人物情感故事中獲得啟發(fā)的觀眾則相對較少。策展意圖的實現主要體現在知識性的傳遞上,但體驗性和情感性的影響則較弱。
7.3.2展廳設計和布局
關于展覽的色調,觀眾的評價較高,大部分觀眾表示喜歡本展覽以灰色為主色調。
關于展板文字的大小,也得到了的觀眾的認可,七成觀眾認為大小剛好合適,26.00%的觀眾則認為字體偏大。
關于陳列方式,照片墻的陳列方式深受觀眾的喜愛,表示出喜歡的觀眾占到八成。
關于展覽的參觀方向和順序,大部分觀眾表示清楚,但仍有一部分觀眾表示只清楚一部分或完全不清楚。盡管展覽的展線較簡單,但由于展廳中缺少參觀指示標牌,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觀眾的參觀。
關于第一展廳的布局,七成觀眾認為合理,三成左右觀眾認為較局促。盡管策展人員擔心第一展廳因空間有限而顯得擁擠,但從數據的反饋來看,觀眾的接受程度比預期要高。此外,近八成的觀眾注意到了第一展廳中印有“我們的身體飛機炸彈,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于盡!”字樣的大塊展板,說明獨立的大面積的展板能有效地吸引觀眾的注意。
關于第三展廳,大部分觀眾都參觀了第三展廳,比預想的參觀率高。部分觀眾沒有參觀第三展廳的原因主要是戰(zhàn)線太長,沒時間看完,其次是不知道有第三展廳和距離較遠不想去,還有少數的觀眾因為找不到位置而未能去。由于第三展廳與第一、二展廳不在同一區(qū)域,距離較遠,且第二展廳末尾和館內其他地方的指示標牌不夠明顯,未能有效引導部分觀眾繼續(xù)參觀第三展廳,使得第三展廳的參觀率受到一定影響。
7.3.3配套服務
關于線上服務,大部分觀眾表示希望通過微信“掃一掃”觀看展廳中的視頻。
關于互動活動,展廳外設置的“拍照留念”互動項目很受觀眾歡迎,吸引了大批觀眾參與,有81.00%的觀眾表示“很有趣,十分喜歡”。
關于導覽服務,大部分觀眾都表示希望展覽提供免費定時講解,此外觀眾對展覽提供微信導覽的需求也較強,近七成的觀眾表示需要這兩項導覽服務。
8建議
根據本次調查統(tǒng)計結果,我們認為今后常設展覽有必要從展覽策劃開始,充分考慮觀眾調查反饋的信息,在展覽大綱的編寫、陳列的形式設計、推廣宣傳方案的擬定、與觀眾互動設計、服務管理等多個環(huán)節(jié)積極采取改進措施。
8.1統(tǒng)籌規(guī)劃展覽,打造特色品牌
從本次調查可以看出,觀眾對結合時政熱點及抗戰(zhàn)主題的展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特別是男性觀眾和中青年觀眾群體。未來,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可立足本館特色,發(fā)揮館藏優(yōu)勢,結合觀眾調查,以重大紀念日為節(jié)點,對此類主題的展覽進行總體規(guī)劃,深入滿足觀眾獲取歷史文化知識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需求,打造具有黃埔軍校品牌特色的展覽。此外,軍事及戰(zhàn)爭主題的展覽應考慮如何加強對女性、未成年人及老年人群體的吸引力,如舉辦婦女或兒童專題展覽、抗戰(zhàn)老兵專題展覽等。
在展覽內容的設計上,要突出文物的重要性和故事性,增加對文物的解說和講述,做到以物講史。此外可充分利用觀眾對歷史人物的關注,通過人物故事揭示歷史事件背后的深刻寓意。
8.2提升展廳設計,加強觀眾互動
在展廳的設計上,要充分考慮觀眾的參觀需求和偏好。一是要綜合考慮展廳空間布局,從展廳位置、色調、音效到字體大小等細節(jié),通盤考慮使展覽布局更為合理有效;二是豐富陳列展覽的形式,利用視頻、照片墻、觀眾互動區(qū)域等深受觀眾喜愛的多種形式,增強展覽的吸引力和可看性,讓觀眾通過觀看視頻或參與互動獲得知識,使展覽信息含量大增,更生動、直觀、簡明、易懂,避免觀眾走馬觀花的現象,并一定程度上解決長期以來觀眾詬病的“博物館展覽不易看懂”的問題。讓觀眾真正能夠在紀念館既休閑又獲教益,融入展覽,看懂展覽,并把展覽“帶回家”。
8.3加強教育推廣,提升服務水平
從調查結果看,網絡和戶外宣傳對展覽的宣傳推廣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傳統(tǒng)媒體的宣傳則收效甚微。應根據觀眾結構特點,充分利用紀念館的官網、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發(fā)揮網絡傳播的強大作用,形成并發(fā)揮紀念館粉絲群體的作用,實現多元高效的信息發(fā)布渠道,進一步提高展覽的知曉度和參觀率。
在講解導覽上,由于紀念館觀眾量較大,講解人員有限,無法全部滿足觀眾的預約講解需求。但可通過定點進行免費講解的方式,部分滿足觀眾的參觀需求。同時可以將志愿者隊伍納入臨展講解的隊伍中,通過他們加強紀念館與觀眾之間的互動。隨著移動技術的發(fā)展,采用微信手機導覽也越來越受到觀眾喜愛,此方式一方面可滿足觀眾的參觀需求,另一方面可緩解紀念館人手不足的壓力。
此外,為保證觀眾有序、有效的參觀,應在展覽的適當位置增設參觀路線、文明參觀指示牌等,逐步完善標識系統(tǒng),提高服務水平,樹立紀念館良好的公眾社會形象。